第二部分 实验室检查 1、 尿液检查: 1) 尿液的收集方法 2) 尿三杯试验 3) 尿细菌学检查 4) 尿细胞学检查 5) 膀胱肿瘤抗原 2、 肾功能检查: 1) 尿比重测定 2) 血肌肝和血尿素氮测定 3) 内生肌酐清除率 4) 肾小球滤过率和有效肾血流量测定 3、前列腺液检查: 4、精液检查:检查前禁欲5-7天。正常精液的参考指标。 5、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6、流式细胞仪检查: 第三部分 器械检查 1、 导尿检查 2、 残余尿测定 3、 尿道金属探条 4、 尿道膀胱镜检查 5、 经尿道输尿管肾镜检查 6、 尿动力学测定 7、 器械检查的护理 第四部分 影像学检查 1、 B型超声检查:无创,费用低廉,主要用途:肿块性质的确定、结石和肾积水的诊断,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鉴别、残余尿的测定及前列腺测量,多普勒超声可确定动、静脉走向,显示血管血流,对选择肾实质切开部位,诊断睾丸扭转。显示阴茎血流,确定ED病因 2、 X线检查: 1) 尿路平片: 2) 排泄性尿路造影: 3) 逆行肾盂造影: 4) 经皮肾穿刺造影: 5) 膀胱造影和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 6) 肾动脉造影: 7) 淋巴造影 8) 精道造影 9) CT 3、 放射性核素: 1) 肾图 2) 肾显像 3) 肾上腺皮质和髓质核素显像对肾上腺疾病的诊断 4、 磁共振成像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10月6日决定,把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以表彰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 5、 PET PET即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是继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T) 和核磁共振(MRI)之后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新型影像技术,是深入研究活体组织器官正常及疾病状态下生理、生化活动变化的重要工具。PET能在分子水平上对人体进行医学显像,能对肿瘤、冠心病和脑部疾病三种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主要杀手实现早期诊断。
泌尿、男生殖系统先天性畸形 第一节 肾及输尿管的先天性畸形 一、肾及输尿管重复畸形 重复肾是指有共同被膜,但有一浅分隔沟,有各自肾盂﹑输尿管及血管的先天性肾脏畸形。资料表明,此病发痌率约占泌尿外科住院病人的0.16%~0.7%,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1、 病因 在胚胎期,午非管上如同时发出两个输尿原基,或由一个原基分辚两个原基,到胎儿后期即发展成重复肾和重复输尿管。 2、 病理 重复肾上肾段的肾盂及输尿管多并发发育不良﹑功能差或积水甚至感染,不完全性输尿管畸形的输尿管呈Y形,其汇合处可位于输尿管任何部位,常并发输尿管反流。完全性畸形时,两根输尿管分别引流两个肾盂的尿液。 3、诊断: 1) 临床表现:一般无明显症状,若重复肾的上半肾有结石,感染时可有腰痛﹑不适﹑血尿等症状,若开口于外阴前庭﹑阴道等处,患者从小就有遗尿及正常排尿情况,对此类患者要注意检查有否异位开口。 2) 膀胱镜检查:膀胱镜检可发现膀胱内病侧有两个以上的输尿管开口,诊断即可成立。 3) 特殊检查:IVU检查有重要诊断价值,大部分病 人可由此检查明确诊断,逆行性肾盂造影可清楚显示病变情况,B超及肾CT扫描对诊断亦有帮肋。 4、治疗 1)无症状者无需治疗。 2) 有合并症者作上段病肾切除。 3)有尿失禁者将异常之输尿管移植于膀胱内。 二、蹄铁形肾 两侧肾的下极或上极在身体中线融合形成蹄铁形。 1、 病因 在胚胎早期两侧肾脏的生肾组织细胞,在两脐动脉之间被挤压而融合的结果。 2、病理 蹄铁肾的融合部分大都在下极,构成峡部为肾实质及结缔组织 所构成。其位于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之前及其分叉之稍上,两肾因受下极融合的制约使之不能进行正常旋转。 3、诊断: 1) 临床表现:临床上表现为三项症状,即脐部隐痛及包块,胃肠功能紊乱,泌尿系症状如感染.结石.积水等。 2) 开口于外阴前庭﹑阴道等处,患者从小就有遗尿及正常排尿情况,对此类患者要注意检查有否异位开口。 3) 腹部平片:可显示峡部阴影或结石,静脉或逆行性肾盂造影对诊断本病有重大意义,可见两肾下极靠拢及肾轴向内下倾斜,输尿管在肾盂及峡部前方,常有肾积水征象,膀胱造影可发现有反流。 4) CT:显示出肾上或下极的融合部,肾门位于前方,B超及肾核素扫描均有定诊断价值。 4、鉴别诊断 由于一侧肾功能较差或技术因素未显影,往往将显影侧误诊为肾转位不全,仔细分析病史,辅以其他检查当可避免。 5、治疗 1) 本病肾功能常无异常,若无合并症,无需特别治疗。手术治疗主要针对并发症而施行,对肾积水如为输尿管反流者可行输尿管膀胱吻合术,有狭窄者行肾盂成形术。 2) 峡部切除对缓解腰部疼痛及消化道症状有一定效果,但目前持谨慎态度。对一侧有恶性肿瘤.脓肾.严重积水.严重感染或导致高血压病者,可行经腹病侧蹄铁肾切除加对侧肾位置固定术。 三、异位肾 1、病因 异常血管阻碍胚胎期肾脏上升至正常位置,是发生先天性异位肾的主要原因。 2、病理 异位肾大多发育较差,输尿管较短,常伴有旋转不良。单侧居多,偶有双侧。少数异位肾横过中线,移位至对侧。 3、诊断: 1) 临床表现:病人多无症状。当异位肾并发感染、结石时,出现局部疼痛、尿频、脓尿等症状,盆腔内异位肾压迫邻近器官如直肠、子宫等,而引起相应的症状。偶因腹部触及包块,而误诊为闲尾炎、回盲部肿瘤或结核、卵巢囊肿等疾病。 2) 排泄性尿路造影可明确显示肾盂的位置,逆行性肾盂造影了解输尿管的走向,对横过中线移位至对侧的异位肾的诊断有价值。 CT、B超及肾核素扫描均有定位诊断价值。 4、治疗 1)如无症状或压迫症状不明显,无需特殊处理。 2)并发感染,可使用抗茵药物,并发重度肾积水或积脓时,则需手术。 四、输尿管膨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资料提供:医学全在线 www.med126.com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