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理论教学
内科学
风湿病学 神经病学 免疫与健康
儿科学 老年医学 更多
外科学
皮肤性病学 普通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外科学总论 更多
其它科目
基础学科 临床专科 内科疾病
内科诊疗 外科诊疗 专科诊疗
外科疾病 专科疾病 临床专科疾病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基础学科 > 医学微生物学 > 正文
病毒对机体的致病作用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7/12/2 字体:

 

  2.通过胎盘,或于分娩时由母体传至胎儿的传播方式,称为垂直传播(Vertical transmission)。

  根据病毒在体内的传播方式,可分为下列两类:

  1.局部感染(Local infection )病毒仅在入侵部位的组织细胞中繁殖,扩散到邻近细胞或直接通过细胞间桥从一个细胞进入另一个细胞,病毒没有远距离扩散的能力,限于局部表面感染,引起局部或全身症状。如流感、副流感、呼吸道合病毒、腺病毒及轮状病毒的感染。

  2.全身感染(Systemic infection)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释放出细胞外,再感染邻近细胞,并且往往通过血流传播至全身。脊髓灰质炎病毒从肠道侵入,先在肠道粘膜以至肠系膜淋巴结中增殖,进入血流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病毒随血液流入全身淋巴结及脾等合适部位增殖,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然后侵犯靶器官—中枢神经系统。

表22-5 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的比较

  局部感染 全身感染
病灶

潜伏期

病毒血症

病后免疫力持久性

免疫力来源

病毒感染举例

呼吸道粘膜

较短

-

较短

局部lgA和细胞免疫

普通感冒(鼻病毒)

全身

较长

+

较长或终身

血流抗体和细胞免疫

麻疹、脊髓灰质炎

图22-1 呼吸道病毒的表层感染(模式图)

图22-2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全身感染(模式图)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相关文章
腺病毒(Adenovirus)
162-14 朊病毒病(传染性海绵样脑病)
丙型病毒性肝炎
162-1 病毒性感染概述
病毒性肝炎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