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理论教学
内科学
风湿病学 神经病学 免疫与健康
儿科学 老年医学 更多
外科学
皮肤性病学 普通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外科学总论 更多
其它科目
基础学科 临床专科 内科疾病
内科诊疗 外科诊疗 专科诊疗
外科疾病 专科疾病 临床专科疾病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基础学科 > 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正文
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疾患研究进展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7/12/2 字体:

  胃、十二指肠疾患包括胃炎、十二指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出血、胃癌等,在中医学中属“胃脘痛”、“嘈杂”、“吐酸”、“痞证”等范畴。自1983年澳大利亚Warren和Marshall发现在人胃上皮细胞表面生长着一种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以来,国内外研究,95%以上的十二指肠溃疡、80%的胃溃疡、90.5%的慢性活动性胃炎以及发达国家中35%的胃癌、发展中国家中85%的胃癌同Hp感染有关;国内学者范学工博士经实验研究,在国际上第一次证实了Hp能增加胃上皮细胞的繁殖,Hp感染是胃癌发生的直接原因之一。现就Hp有关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清除Hp及治疗胃十二指肠疾患资料综述如下。

  1 Hp病原学研究

  1.1 Hp形态

  Hp系革兰氏阴性菌,呈弧形或S形状,长1.5μm~3.0μm 宽0.5μm,菌体光滑,两端纯圆,鞭毛位于一端,有2~6根,偶从两端发生,鞭毛顶端呈球形,鞭毛餐被鞘,鞘与细胞壁的外膜直接相连。

  1.2 Hp的生活环境

  Hp在微需氧下,37°C环境生长。Hp定居于胃粘膜上皮表面,粘液深部的微需氧环境中,从扫描电镜下Hp位于胃上皮细胞连接间沟及胃小凹内,横卧在微绒毛的表面,垂直插入微绒毛间或粘液中,有细丝或粘着带粘附在胃上皮表面。尚可定居于胃粘膜化生区:食管、十二指肠、Meckel氏憩室等胃粘膜化生部位。

  1.3 Hp的特点

  Hp具有分泌尿素酶的特点,此酶分解胃液中尿素,产生氨,形成“氨云”围绕Hp造成近中性环境。保护Hp免遭胃酸杀死。

  2 Hp检测方法研究

  2.1 侵入性方法

  此类方法是一种必须通过胃镜检查的方法,取得胃粘膜组织,行细菌产物尿素酶检查或组织学检查,在显微镜下查找细菌,或做细菌培养。其优点是诊断可靠,对胃的病变作出确切判断。①胃镜下活检胃粘膜作培养。②胃镜下活检组织切片染色:Warthin-Starry银染色Hp呈棕黄色;HE染色呈嗜伊红,色淡;Giemsa染色呈深红色;吡啶橙染色需荧光镜检,免疫组化染色及聚合酶链反应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等。③粘膜涂片行革兰染色或细胞刷检涂片行1%美蓝染色。④活检粘膜体外检测尿素酶(有商品化试剂盒)或胃内喷酒法。上述方法以培养及W—S银染法最准确,为诊断的可靠依据。

  2.2 非侵入方法

  此类方法是不需要做胃镜检查的方法,是利用同位素标记的尿素做呼气试验,从细菌产物尿素酶的存在,推测Hp的存在;或者以测定血清中对细菌或其毒素的抗体是否增高,间接判断有无Hp感染。①13C—尿素(13C—UBT)或14C—尿素(14C—UBT)呼气试验:口服13C—尿素或14C—尿素溶液,在尿素酶作用下分解成13CO214CO2,经胃肠吸收后随呼吸呼出,收集呼出气体标本,用质谱仪分析计算13CO2含量,或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检测14C量,Hp感染呈阳性。此法也很准确。②血清学法试验从血清或唾液中测定抗Hp抗体IgG沆度,可提示是否感染过Hp。当Hp根除后抗Hp抗体IgG滴度逐渐下降,6月~8月后转阴。Sternberg等研究报道,此法用于青年组(<30岁)检测特异性较高,为83.3%,在年龄较大组(>30岁)检测特异性较低,为41.8%,因此,此法对于青少年适用,对于年龄较高者不做为Hp感染的常规诊断。

  3 Hp流行病学及发病机理

  3.1 Hp感染人群

  Hp感染随人群年龄增加而上升,持续时间可长达终生;社会经济状况低下者感染率高;发达国家每年增加1%~2%,黑人高于白人。在国内属高感染,感染年龄较发达国家早10a~20a;城市人群感染高于农村,5岁以下分别为38%,21%,5岁~40岁为76%,56%,40岁以上为68%~78%和58%~63%。

  3.2 Hp感染传播途径

  ①口—口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②医源性传播 如胃镜器械消毒不善,通过器械传播,须用戊二醛浸泡15min。③粪—口传播

  3.3 Hp致病机理

  据统计,胃十二指肠溃疡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粘膜攻击因子(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与防御因子(粘液/HCO3-屏障及粘膜修复功能)失去平衡而致。Hp居于胃粘液下、胃上皮表面,以鞭毛的高活动穿透粘度的粘液层,产生降解胃粘液层的粘蛋白酶;并靠粘着素紧贴胃上皮表面吸收营养,通过分泌尿素酶产生氨形成“氨云”保持中性环境使Hp不致被胃酸杀灭。另外,Hp分泌产生的物质:氨、多种酶类(蛋白分解酶、脂多糖、脂酶、磷脂酶A、溶血素)、毒素、多种炎性界质、细胞因子,以致局部发生损伤性免疫反应,使局部粘液/HCO3-屏障受损,能量代谢障碍,H+反渗,致胃粘膜炎症、糜烂或溃疡。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文章
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7347例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实验室诊断进展
胶态铋剂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流行病学关系及致癌机制
幽门螺杆菌及其感染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