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理论教学
内科学
风湿病学 神经病学 免疫与健康
儿科学 老年医学 更多
外科学
皮肤性病学 普通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外科学总论 更多
其它科目
基础学科 临床专科 内科疾病
内科诊疗 外科诊疗 专科诊疗
外科疾病 专科疾病 临床专科疾病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临床专科 > 急诊医学 > 正文
病毒感染性疾病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8/10/15 字体:

 

  4.流行性出血热 病原是一种RNA病毒,我国于1981年分离出此病毒,迄今为止已有23个省和两个大城市证实有本病的存在或流行。本病分野鼠型、家鼠型和实验动物型3种。野鼠型主要宿主动物为黑线姬鼠,家鼠型为褐家鼠,实验动物型主要是大白鼠。根据近年的研究,动物源性传布学说有较充分的依据。所谓动物源性,即通过与宿主动物排泄物如尿、粪、唾液直接接触,由皮肤伤口,或间接地经污染的灰尘及食物由呼吸道或消化道传播,特别是病鼠的排泄物污染尘埃,扬起后形成气溶胶,被吸入传染的方式更应重视。至于本病是否亦经螨媒传播尚需进一步研究。发病年龄在疫区以20~50岁多见,隐性感染少见。基本病理生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及毛细血管损伤,脆性及渗透性增加,引起严重的血浆外渗、水肿、出血及微循环障碍。免疫学方面的研究提示,除了Ⅲ型变态反应外,Ⅰ及Ⅱ型变态反应可能亦参与本病早期发病过程。

  (1)临床表现:潜伏期7~14天。主要临床表现为三大主症,就是发热、出血及肾脏综合征,临床经过分五期①发热期:以三痛(头痛、眼眶痛及腰痛)、三红(面、颈及上胸部潮红)为特征。可有皮肤粘膜出血,病后尿蛋白迅速增加达++~++++,可自然退热,但热退后病情反而加重。②低血压期:多出现于病后4~6天,可合并DIC,常因心、肾功能衰竭而死亡。③少尿期:约在病后6~8天,出现浮肿,电解质紊乱和高血压。④多尿期:由于新生肾小管上皮浓缩功能差,尿量每天可达4000~6000ml,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⑤恢复期:尿量逐渐正常,症状消失,体力渐恢复。

  (2)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多在病后4天升高,一般在(15~20)×109/L,中性粒细胞多,核左移,异型淋巴细胞在5%~10%。尿蛋白++~++++,可有肉眼血尿,镜下可见红、白细胞及管型。并发DIC机会可达36%~44%,多发生在病后3~9天。少尿期有尿素氮升高、酸中毒及高血钾。多尿期有低钾、低钠。血清学检测可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双份血清的抗体,或相关抗原,亦有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抗体。

  (3)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常规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可以作出诊断。如有条件则可作血清学检查。

  5.艾滋病 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是目前欧美等国面临的一个严重的性传染病,尤其是美国,至1988年4月27日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已收到病例报告88081例,其中2/3在美国。1983年法国Montagnier首先从患者淋巴结中分离出病毒,称为LAV。1984年美国学者Gallo亦从患者病的组织中分离出病毒,称为HTLV-Ⅲ,因此艾滋病病原通称HTLV-ⅢLAV。至1986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之定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目前已知HIV有Ⅰ型及Ⅱ型,Ⅱ型主要在非洲。本病传染途径主要通过性生活、同性恋或双性恋;污染的注射器(药瘾者合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输血或注射第Ⅷ因子和母婴垂直传播。发病机理是HIV通过辅助性T淋巴细胞(TH)表面受体,进入T淋巴细胞生长繁殖,T细胞破溃释放出的HIV再侵犯其他TH,使T淋巴细胞数目下降,TH与抑制性T淋巴细胞(TS)比例下降。另外B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抗体的功能亦减弱。患者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发生缺陷,导致感染和肿瘤的发生。病死率很高,第1年50%,3年以上几乎100%死亡。高危人群主要是同性恋、双性恋、娼妓、吸毒药瘾者、血友病患者等。

  (1)临床表现:潜伏期数月至2年,最长可超过5年。可分四期。①急性感染期:发热、咽痛、颈淋巴结肿大,热退后淋巴结消肿,该期血清抗HIV抗体由阴转阳。②无症状带病毒期:无症外,外表健康,但抗HIV抗体阳性。③全身淋巴结肿大期:除腹股沟以外,全身各部有两个以上肿大淋巴结,直径>1cm,持续3个月以上而找不到其他原因者。④合并其他感染:症状可分以下各组:A组,发热持续1个月以上,伴腹泻,体重减轻10%以上而找不到任何其他原因;B组,突出表现为原因不明的痴呆脊髓病,末梢神经炎。C组,由于HIV感染后细胞免疫功能减退而合并的二重感染,常见有卡氏肺囊虫肺炎,隐球菌、弓形体、组织胞浆菌、非典型分支杆菌感染等;D组,继发恶性肿瘤,主要有Kaposi's肉瘤、淋巴瘤和脑的原发淋巴瘤等;E组,不属于上述的各种其他并发症,如慢性淋巴间质性肺炎。

  (2)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尤其是淋巴细胞减少,TH:TS<1(正常>1)。抗HIV抗体阳性,单用免疫荧光法或ELISA法阳性尚不能肯定,必须经蛋白印渍法确认试验阳性才能确立。

  其他如支气管灌洗液找卡氏肺囊虫,脑脊液找隐球菌及淋巴结活检等阳性也有助于诊断。

  (3)诊断:根据病史、体检及实验室抗HIV抗体的阳性可以诊断艾滋病。美国CDC对艾滋病诊断的标准为①找不到其他原因的免疫功能低下;②有卡氏肺囊虫肺炎或Kaposi's肉瘤等条件致病性感染或继发恶性肿瘤;③TH细胞总数下降,TH:TS<1;④蛋白印渍法确诊试验抗HIV抗体阳性者。

  (4)治疗:至今无特效药,最近美国通过了AZT(Azidothymidine)对艾滋病的治疗。AZT作用机制是抑制逆转录酶,阻断HIV的复制。由于HIV的DNA已和人细胞的DNA整合,病毒无法除去,一旦感染HIV将为终身感染。用AZT阻断病毒复制停药又可复发。

  6.病毒性感染的治疗 至今对抗病毒尚无特效药,因此治疗重点就在对症和保守治疗,如降温,输液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或电解质紊乱,吸氧,导尿,翻身等护理,尽可能减少医院内交叉感染。护理工作的好坏常直接影响病人的恢复和预后,尤其是流行性乙型脑炎、重症麻疹和肝炎患者,因此必须重视危重病人的护理。由于病毒性感染没有特效治疗,预防和疫苗接种就显得非常重要,我国目前已推广的疫苗有流感、流行性乙型脑炎、麻疹、乙型肝炎、甲型肝炎(正在试验阶段)、狂犬病等。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文章
第八章 循环系统(circulation system)
第八十一章 心脏手术期间的监测
第十九章 胚胎学(embryology)绪论
第八章 恶性肿瘤防制
第二章 地方病(endemic disease)防制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