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理论教学
内科学
风湿病学 神经病学 免疫与健康
儿科学 老年医学 更多
外科学
皮肤性病学 普通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外科学总论 更多
其它科目
基础学科 临床专科 内科疾病
内科诊疗 外科诊疗 专科诊疗
外科疾病 专科疾病 临床专科疾病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临床专科 > 物理诊断学 > 正文
腹部的检查方法与内容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8/10/15 字体:

 (四)腹壁皮肤 检查腹壁皮肤的颜色、弹性及水肿,注意有无苍白、发红、黄染,有无脱水外,还检查下列内容。

  1.皮疹见于发疹性高热疾病,药疹及某些传染病的皮疹、伤寒的玫瑰疹多最早见于腹壁皮肤。

  2.色素正常腹壁皮肤颜色较暴露位稍淡,腹部和腰部出现不规则的斑片状色素沉着,见于多发性神经纤维瘤。脐周围发蓝为腹腔内大出血的现象,称Cullen氏征,也可见于急性胰腺炎,偶见于异位妊娠破裂或脐部子宫内膜异位症者月经期。

  3.腹纹多分布于下腹部。肥胖者和高度水肿的病人,腹壁出现白色纵形条纹称腹纹,系真皮层弹力纤维断裂所致,经产妇腹部常有纵行的条纹,称妊娠纹。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病人,腹部、腰部及臀部都可出现紫红色纵形条纹称紫纹,多为对称性,系蛋白质发解作用增强,引起组织疏松与血管扩张所致。

  4.巴痕腹部巴痕多为外伤、手术或皮肤感染的遗迹,问明病史,对诊断很有帮助。

  5.脐正常脐位于第四腰椎平面与腹壁相平或稍凹陷。脐深陷见于腹壁肥胖者;脐稍突出见于少年和腹壁菲薄者;脐明显突出见于大量腹水。脐至剑突及耻骨联合的距离和脐至左右髂前上棘的距离大致相等。如上腹有包块时,则脐至剑突的距离增大;下腹有包块时,脐至耻骨联合的距离增大、如一侧下腹部有包块时,则患侧的髂前上棘至脐的距离增大。腹骨压力增加时,脐部向外膨出形成脐疝。脐部发炎、溃烂见于化脓必或结核性感染。脐部溃疡使局部坚硬、固定而突出的,多为癌肿。

  6.疝腹腔内容物易经腹壁或骨盆壁的间隙或薄弱部分向体表突出而形成。如脐疝、腹壁疝、股疝等。

  7.腹部体毛男性阴毛的分布多呈三角形,尖端向上,可沿前正中线直达脐部;女性阴毛倒三角形,上缘为一水平线,止于耻骨联合上缘处,界限清晰。腹部体毛增多或女性阴毛呈男性型分布,见于皮质醇增多症和肾上腺性变态综合征;腹部阴毛稀少见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粘液性水肿和性腺功能减退症。

  8.弹性检查腹皮肤弹性,在消瘦老年人,皮下脂肪减少,皮肤松弛,弹性消失。严重脱水的患者,组织间液减少,腹壁皮肤失去正常弹性被捏起的皮肤不能迅速展平。

  (五)胃肠型及蠕动波 当胃肠道梗阻时,梗阻上端的胃肠道,由于胀气膨隆,可见到胃型和肠型,为了克服其下端梗阻,常有阵发性蠕动增强,故在腹壁上可看到蠕动波(peri-stalsis)。如幽门梗阻时,上腹部可见有自左至右下的蠕动波;回盲部梗阻时,脐周可方向不定的蠕动波及肠型;降结肠有梗阻时,可见从右至左的蠕动波。要注意有时消瘦而腹壁较薄的人,可能看到轻微的胃肠蠕动波,但在轻按时消失,相反胃肠道器质性梗阻时,用手轻弹或按摩腹壁后,微弱的蠕动波更为明显。

  (六)上腹部搏动 上腹部搏动大多由主动脉传导所致,可见于正常人较瘦者。有时见于右心室肥大、腹主动脉或其分枝的动脉瘤病人。三尖瓣关闭不全和肝血管瘤时,由于肝脏搏动,上腹部可出现明显的搏动。

  二、触诊

  腹部检查以触诊最为重要,需要反复实践,才能正确掌握这一检查方法。触诊时一般采用仰卧位,头垫低枕,两手平放于躯干两侧,两腿并拢屈曲,使腹壁肌肉放松,作缓慢的腹式呼吸运动。医生站在病人右侧,面向病人,以便观察病人有无疼痛等表情,检查时,手应温暖,动作轻柔。冰冷或粗重的手法,可使腹肌紧张,影响触诊的进行。对于精神紧张的病人,触诊时可与病人谈话,转移其注意力使腹肌放松。触诊手法见第二篇。检查顺序应结合问诊,从健康部位开始,逐渐移向病变区域一般常规体检先从左下腹开始,循逆时针方向,由下而上,先左后右,由浅入深,将腹部各区仔细进行触诊,并注意比较病变区与健康部位。

  触诊内容主要检查腹壁紧张度、有无压痛和反跳痛、腹部包块、液波感及肝脾等腹内脏器情况。

  (一)腹壁紧张度

  正常人腹壁柔软无抵抗。在某些病理情况可使全腹或局部紧张度增加、减弱或消失。

  1.腹壁紧张度增加按压腹壁时,阻力较大,有明显抵抗感。多为腹腔内有急性炎症,刺激腹膜引起反射性腹肌痉挛,使腹壁变硬称腹肌紧张。腹肌紧张可分弥漫性或局限性。弥漫性腹肌紧张多见于胃肠道穿孔或实质脏器破裂所致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此时腹壁常强直,硬如木板,称板状腹。局限性腹肌紧张多系局限性腹膜炎所致,如右下腹壁紧张多见于急性阑尾炎。腹膜慢性炎症,使腹膜增厚,全腹紧张,触诊有时如揉面团一样,称揉面感,常见于结核性腹膜炎、癌肿的腹膜转移。腹腔容量增大时,不引起腹痛,而炎症所致者由引起腹痛。腹肌紧张虽然是诊断腹膜炎的重要体征,但小儿腹部触诊是,因恐惧可使腹壁反应敏感;而年老体弱、腹肌发育不良者,当腹腔内有炎症时,可使腹壁反应迟钝,故在判断时应注意。

  2.腹壁紧张度减低或消失按压腹壁时,感到腹壁松软无力,多为腹肌张力降低或消失所致。全腹紧张度减低,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刚放出大量腹水者,也可见于身体瘦弱的老年人和经产妇。全腹紧张度消失,见于脊髓损伤所致腹肌瘫痪重症肌无力等。

  (二)压痛及反跳痛

  正常腹部在触诊时一般不引起疼痛,如由浅入深按压发生疼痛,称为压痛(tenderness)。出现压痛的部位多表示所在内脏器官或腹膜有病变存在,如炎症、结核、结石、肿瘤等病变引起。压痛可分为广泛性和局限性。广泛性压痛见于弥漫性腹膜炎;局限性压痛见于局限性腹膜炎或局部脏器的病变。若压痛局限于一点时,称为压痛点。明确而固定的压痛点,是诊断某些疾病的重要依据。如麦氏(Mc Burney)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1/3交界处)压痛多考虑阑尾炎;胆囊区(右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压痛考虑胆囊病变。

  用一、二个手指(多用母指)逐渐用力压迫腹部某一局限部位后,手指可于原处稍停片刻,给病人有短暂的适应时间,然后迅速将手抬起,如此时病人感觉腹痛加重,并有痛苦表情,称为反跳痛(rebound tenderness),表示炎症己波及腹膜壁层。临床上把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统称为腹膜刺激症,是急性腹膜炎的可靠体征。

  (三)腹部包块

  腹腔内脏器的肿大、异位、肿瘤囊肿或脓肿、炎性组织粘连或肿大的淋巴结等,均可形成包块。如触到包块要鉴别其来源于何种及器;是炎症性还是非炎症性;是实质性还是囊性;是良性还是恶性;在腹腔内还是在腹壁上,左下腹包块要注意与粪块鉴别。因此,触诊腹部包块时必须注意下列各点:

  1.位置包块的位置可根据腹部分区推测包块可能来源于那个脏器,如右腰部触及包块,考虑为右肾下极或升结肠肿块,但也可能为转移性肿瘤,其原发病灶在远处。带蒂的包块或肠系膜、大网膜的包块位置多变。肠管分布区的较大包块,若不伴有肠梗阻现象,多来源于肠系膜、大钢膜、腹膜或腹膜后的脏器。

  2.大小凡触及包块均要用尺测量其上下(纵长)、左右(横径),其大小以厘米记载。明确体积便于动态观察。也可用实物比拟其大小,如鸡蛋、拳头、核、黄豆等。如包块大小变异不定,甚至消失,则可能是痉挛的肠曲引起。医.学.全.在.线网站www.med126.com

  3.深浅腹膜前包块,一般较易触及,腹膜后包块,由于部位较深,若非明显肿大,不易触及,浅部包块要区别腹壁肿块,可用抬头试验来鉴别。

  4.形态要摸清包块的形状如何,轮廓是否清楚,表面是否光滑,有无结节,边缘是否规则,有否切迹等。如触及表面光滑的园形包块,多提示为膨胀的空腔脏器或良性肿物;触及形态不规则,且表面呈结节形状或凸凹不平,多考虑恶性肿瘤,炎性肿物或结核包块;条索状或管状肿物,且形态多变者,多为蛔虫团或肠套叠;肿大的脾脏内侧可有明显的切迹。

  5.硬度、质地可区别肿块是囊性的或实质性的。若为囊性包块、其质地柔软,见于囊肿、脓肿,职卵囊肿、多囊肾等。实质性包块,其质地柔软、中等硬或坚硬,见于肿瘤、炎性或结核浸润块,坚硬包块多为癌肿,如肝癌、胃癌。

  6.压痛炎症性包块及部分肿瘤有明显压痛,无压痛的包块多系囊肿。

  7.活动度如包块随着呼吸上下移动,多为肝、脾、肾、胆等,如包块随体位移动或用手推动者,可能来自胃、肠或肠系膜,移动范围较广且距离较大,见于带蒂的肿物、游走脾、游走肾等。腹腔后肿瘤及炎症性肿块一般无移动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相关文章
1-2 外科学的发展
16-2 女性生殖系统USG诊断
176-2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
100-2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188-2 分离性遗忘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