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理论教学
内科学
风湿病学 神经病学 免疫与健康
儿科学 老年医学 更多
外科学
皮肤性病学 普通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外科学总论 更多
其它科目
基础学科 临床专科 内科疾病
内科诊疗 外科诊疗 专科诊疗
外科疾病 专科疾病 临床专科疾病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内科诊疗 > 心血管内科疾病 > 正文
阿-斯综合征(Adams-Stokes综合征)(阿斯综合征)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2011/11/21 字体:


  (二)发病机制
  1.心脏输出的严重障碍或节律障碍可引起晕厥。有时,阻塞性损害与心律失常同时存在,而且互相影响。
  (1)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这类病人运动时高达42%可发生晕厥。机制为:运动可使左室收缩压明显增加而主动脉压却无相应增加,因而过度刺激了左室压力感受器,通过心迷走传入纤维使得交感抑制和副交感兴奋,而发生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同时,低血压和心动过缓也使得冠状动脉灌流减少,而心肌缺血更促成了血管减压性晕厥。主动脉瓣狭窄病人若发生晕厥说明预后不良。
  (2)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发生晕厥者可高达30%,血流动力学改变为左室流出道阻塞。可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室腔减小、后负荷增加和舒张压降低而使血流动力学改变加重。因此,瓦耳萨耳瓦动作、阵发性严重咳嗽、药物如洋地黄等都可促发低血压和晕厥。有报道,肥厚型心肌病中25%有室性心动过速,这也是晕厥的重要原因,预测晕厥的因素:年龄小于30岁、左室舒张末期容量指数小于60ml/m2,及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而弥漫性心肌肥厚和室性心动过速提示预后不良。
  (3)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也可出现劳力性晕厥。因右室流出道狭窄而降低了增加心输出量的能力。运动使周围血管阻力降低,也可引起低血压和晕厥。同样,肺动脉瓣狭窄也可发生劳力性晕厥。
  (4)肺栓塞:10%~15%的肺栓塞病人可发生劳力性晕厥。大的肺栓塞(>50%肺血管床阻塞)可引起急性右心衰竭,使右室充盈压增加及每搏出量减少,继而发生低血压导致意识丧失。
  (5)心房黏液瘤:心房黏液瘤可引起二尖瓣或三尖瓣阻塞。临床特征是晕厥、呼吸困难及心脏杂音均随体位而改变。晕厥发生的机制为心室流入道阻塞,心输出量减少,大脑灌注不足。www.med126.com
  2.其他器质性心脏病 老年性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5%~12%可出现晕厥。机制为:①突然发生的泵衰竭,引起低血压和脑灌注不足;②节律障碍,如室性心动过速或过缓性心律失常。
  右冠状动脉受累发生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或缺血时,由于左室压力感受器受到刺激而产生血管迷走反应而引起晕厥。不稳定心绞痛和冠状动脉痉挛也偶可引起晕厥。
  主动脉夹层病人有5%可发生晕厥。夹层破入心包腔,可引起急性心包填塞,而导致意识丧失。
  3.心律失常 心动过缓时,由于心室充盈期延长,使每搏输出量增加,从而维持正常心输出量。严重的心动过缓时,由于心搏出量难以代偿性增加而产生晕厥。轻至中度心动过速增加了心输出量,不会发生晕厥。而明显增快的心率导致舒张期充盈减少和心输出量降低,可引起低血压和晕厥。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
  窦性心动过缓可因迷走神经张力过高,交感神经张力降低或窦房结疾病所致。运动员的窦性心动过缓常是由于迷走张力增加和交感活性降低引起的,但很少引起晕厥。窦性心动过缓也可发生在眼外科、黏液性水肿、颅内和纵隔肿瘤,及使用多种拟副交感神经药、抗交感神经阻滞药、β阻滞药和其他药物时。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人中,25%~70%发生过晕厥。该综合征的特征为窦性冲动形成或传导障碍。心电图表现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性静止传出阻滞,也可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快速房颤(慢-快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尽管安置了人工心脏起搏器,仍偶有反射中介血管舒缩不稳定的综合征发作。
  室性心动过速多有器质性心脏病,症状的严重性与其频率、持续时间和心脏功能状态有关。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先天性长QT综合征(伴或不伴有耳聋)及后天性长QT综合征均可发生晕厥。后者与药物、电解质异常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有关。抗心律失常药物是引起尖端扭转型室速最常见的原因,如奎尼丁(奎尼丁性晕厥)、普鲁卡因胺、丙吡胺、氟卡因、恩卡因、胺碘酮和施太可等。
  其他可引起晕厥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有:快室率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等。其机制除了因增快的心率使舒张期充盈和心输出量减少而出现低血压和晕厥外,此时心脏容量减小和心室收缩有力,从而兴奋心脏机械感受器,导致神经中介的晕厥。预激综合征发生的晕厥是由快速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心房颤动时的快室率反应引起的[1]
  治疗
  阿斯综合征一旦出现,即予以胸外心脏按压。心动过缓者可予阿托品、654-2、异丙肾上腺素等,也可根据情况植入临时或永久起搏器;心动过速者可予利多卡因、普鲁帕酮、胺碘酮等,室颤应立即予除颤抢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阿斯匹林不耐受三联症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