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医学微生物学 > 南华大学 > 正文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第十一章 肠道感染细菌
来源:南华大学资源网 更新:2013/9/10 字体:

第十一章 肠道感染细菌

一、择题

【A型题】

1.鉴别肠杆菌科致病菌与非致病菌常选用:

 A.葡萄糖发酵试验 B.乳糖发酵试验  C.菊糖发酵试验  D.甘露醇糖发酵试验

E.吲哚试验

2.能发酵乳糖的肠杆菌科细菌属是:

 A.埃希菌  B.志贺菌  C.沙门菌  D.变形杆菌  E.空肠弯曲菌

3.能产生外毒素的志贺菌是:

A.痢疾志贺菌  B.福氏志贺菌  C.鲍氏志贺菌  D.宋内志贺菌  E.以上都不能

4.急性中毒性菌痢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A.全身中毒表现  B.腹泻腹痛  C.脓血便  D.恶心呕吐  E.相对缓脉

5.下列哪一项结果可辅助诊断泌尿道大肠杆菌感染?

A.每毫升尿含大肠杆菌≥100  B.每毫升尿含大肠杆菌≥1,000  C.每毫升尿含大肠杆菌≥10,000  D.每毫升尿含大肠杆菌≥100,000  E.每毫升尿含大肠杆菌≥1,000,000

6.肥达试验是一种:

A.定量凝集试验  B.半定量凝集试验 C.定性凝集试验  D.沉淀试验 E.补体结合试验

7.肥达试验结果是:H1:640,O 1:320,  A 1:40,  B 1:40,该受检者可能患有:

A.伤寒  B.甲型副伤寒  C.肖氏沙门菌副伤寒  D.胃肠炎  E.回忆反应

8.水、食品等卫生细菌学检查的指标菌是:

A.伤寒杆菌  B.副伤寒杆菌  C.大肠杆菌  D.痢疾杆菌  E.变形杆菌

9.志贺毒素具有毒素活性的部位是:

A.B亚单位  B.A亚单位  C.D亚单位  D.E亚单位  E.C亚单位

10.关于大肠杆菌的特性,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为革兰阴性杆菌  B.多数菌株有周身鞭毛  C.有普通菌毛和性菌毛

D.鉴定主要依靠生化反应及血清学鉴定  E.为肠道内正常菌群,无致病作用

11.下列那种细菌不会引起食物中毒:

A.鼠伤寒杆菌  B.产肠毒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C.副溶血性弧菌

D.痢疾杆菌  E.希氏沙门菌

12.我国卫生细菌学标准是每升饮水中大肠杆菌群数不得超过

A.3个  B.5个  C.30个  D.300个  E.50个

13.我国卫生细菌学标准规定:瓶装汽水、果汁等饮料每100ml中大肠菌群不得超过:

A.3个  B.5个  C.30个  D.50个  E.300个

14.肠道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中,下列哪项对菌种鉴定无意义?

A.生化反应  B.血清学鉴定  C.形态学检查  D.培养观察  E.细菌动力

15.下列症状中,哪一项不是伤寒病的表现?

A.持续性高热  B.相对缓脉  C.表情淡漠  D.皮肤出现玫瑰疹E.口腔黏膜出现柯氏斑

16.对细菌性痢疾患者做微生物检查,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取脓血便直接涂片染色镜检  B.分离培养细菌作生化鉴定  C.取粪便作增菌培养

D.接种于选择培养基培养  E.最后进行血清学鉴定

17.弧菌主要分布于:

A.空气  B.土壤 C.水  D.人肠道 E.动物肠道

18.分离霍乱弧菌选择哪种培养基?

A.血清肉汤  B.肉浸液 C.硷性蛋白胨水  D.庖肉培养基&nwww.med126.com/shouyi/bsp; E.葡萄糖蛋白胨水

19.取米泔水样粪便做悬滴镜检,见到呈穿梭样运动的细菌是:

A.肠侵袭性大肠杆菌  B.伤寒沙门菌  C.猪霍乱沙门菌  D.变形杆菌  E.霍乱弧菌

20.正常胃酸情况下,如以水作为载体,需多少霍乱弧菌才能引起感染?

A.<10 B.102~104  C.104~106  D.106~108  E.108~1010

21.霍乱弧菌的抗原是:

A.耐热O抗原与不耐热H抗原 B.不耐热O抗原与耐热H抗原 C.耐热O抗原与H抗原

D.不耐热O抗原与H抗原  E.耐热O抗原、H抗原与Vi抗原

22.霍乱肠毒素作用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使细胞内腺苷环化酶活化,促进:

A.cAMP含量增加  B.ATP含量增加  C.cAMP含量减少  D.cGMP含量增加

E.cGMP含量减少

23. 霍乱弧菌进入肠道后,黏附于:

A.小肠黏膜  B.结肠黏膜  C.十二指肠黏膜  D.肠黏膜  E.回肠末端黏膜

24.霍乱弧菌可黏附定植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是因为具有:

A.鞭毛  B.LTA  C.菌毛  D.K抗原  E.Vi抗原

25.霍乱肠毒素相应受体是:

A.糖蛋白  B.脂蛋白  C.D-甘露醇  D.GM1神经节苷脂  E.岩藻糖

26.霍乱弧菌有多少个血清群?

A.136  B.137  C.138  D.139  E.200多个

27.自1817年以来已发生多少次世界性霍乱大流行?

A.5  B.6  C.7  D.8  E.9

28.第7次世界性霍乱大流行是由哪类霍乱弧菌所致?

A.古典型  B.E1 Tor型  C.O139群  D.O2群  E.O1群

29.世界上首次由O1群霍乱弧菌引起霍乱流行的年代:

A.1817年  B.1954年  C.1961年  D.1968年  E.1992年

30.霍乱肠毒素抗体的作用是:

A.阻止霍乱肠毒素与其受体结合 B.阻止霍乱弧菌产生肠毒素C.阻止霍乱弧菌黏附于小肠上皮细胞  D.免疫溶解霍乱弧菌  E.以上均不是

31.历次世界性霍乱大流行的患者主要是:

A.幼儿  B.儿童  C.青少年  D.成人  E.老年人

32.霍乱首例患者的确诊应快速、准确,并即及时做疫情报告是因该病:

A.为烈性传染病  B.病死率高  C.无理想治疗方法D.无有效预防措施  E.以上都不是

33.霍乱治愈后,一些患者可短期带菌,病菌主要存在于:

A.小肠  B.结肠  C.十二指肠  D.肠道  E.胆囊

34.关于霍乱预后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急性感染后常转为慢性  B.感染后常并发败血症  C.因无有效治疗,死亡率高

D.可因严重失水、电解质失调而死于休克  E.常因严重损害肠黏膜而导致肠穿孔

35.目前我国使用的霍乱疫苗是:

A.霍乱类毒素 B.霍乱死菌苗C.霍乱活菌苗 D.减毒重组活菌苗 E.霍乱-伤寒杂交菌苗

36.弧菌属的特征除哪项外都是对的?

A.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或逗点状  B.呈革兰阴性染色  C.一端单鞭毛而运动活泼

D.营养要求高,不易人工培养  E.抵抗力不强,但耐硷

37.关于霍乱弧菌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下列哪项不发挥作用:

A.肠粘膜表面SIgA  B.抗肠毒素抗体  C.抗菌毛抗体  D.抗菌体抗体E.抗H抗体

38.关于副溶血弧菌弧菌的特征,哪项是错误的?

A.常呈弧形、长杆状或球杆状等多形性  B.在含高盐、人O型血及D-甘露醇的平板上产生“神奈川现象”  C.嗜盐,营养要求不高  D.耐硷不耐酸  E.分布于自然界,以淡水中最多

39.关于幽门螺杆菌的特征,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菌体常呈弧形、S型或海状  B.菌体一端可有多根鞭毛,运动活泼

C.不含尿素酶,不能分解尿素释放氨  D.传染源主要是病人,经消化道途径传播

E.与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腺癌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40.关于空肠弯曲菌生物学特性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菌体呈弧形、螺旋形、S形或海鸥状  B.菌体一端或两端有单鞭毛,运动活泼

C.为专性需氧菌,必需在氧气充分的条件下才能生长  D.抵抗力弱,对冷热均较敏感

E.主要经污染的饮食、牛奶、水源等引起感染

【X型题】

1.志贺毒素的生物学活性有:

A.细胞毒性  B.神经毒性  C.肠毒素性  D.凝血性  E.溶血性

2.伤寒的并发症有:

A.肝炎  B.肠出血  C.肠穿孔  D.肾炎  E.肾盂肾炎

3.痢疾杆菌的致病物质是:

A.菌毛  B.内毒素  C.外毒素  D.鞭毛  E.侵袭性酶

4.预防肠热症的措施可采用:

A.注意饮食、饮水清洁卫生  B.加强粪便管理  C.保护好水源、特别是生活用水

D.常服用广谱抗生素  E.使用伤寒、甲型副伤寒、肖氏副伤寒沙门菌三联菌苗

5.O1群霍乱弧菌包括:

A.古典生物型  B.E1Tor生物型  C.小川型  D.稻叶型  E.彦岛型

6.古典型与E1Tor生物型霍乱弧菌有何共同特性?

A.分解葡萄糖等生化反应  B.对多粘菌素B敏感  C.被第Ⅳ群噬菌体裂解

  D.具有耐热O抗原  E.具有不耐热H抗原

7.鉴别古典型与E1Tor生物型霍乱弧菌的方法有:

A.对多粘菌素敏感试验  B.噬菌体裂解试验 C.与O1群抗血清凝集试验D.生化反应  E.肠毒素测定

8.霍乱弧菌的致病物质有?

A.LPS  B.肠毒素  C.菌毛  D.鞭毛  E.多糖荚膜

9.O1群与O139群霍乱弧菌致病性的相同点是:

A.致病物质  B.临床表现  C.流行病学  D.仅使人致病  E.患者以成人为主

10.历次霍乱全球性大流行的病人多为儿童,提示:

A.儿童先天免疫机制不完善  B.儿童无特异性免疫力而易感  C.成人已因感染获得了免疫力  D.成人已因反复感染产生了牢固免疫力  E.儿童接触该菌机会多

11.1992年开始在印度、孟加拉国及泰国等地发生的霍乱流行是由新的血清群引起,理由是:

A.流行株不被O1群抗血清凝集   B.流行株与O1~ O138群抗血清不凝集

C.流行株抗血清不凝集O1~ O138群霍乱弧菌 D.流行株抗血清与副溶血性弧菌亦不凝集

E.流行株多数特性与已知弧菌不同

12.难以消灭霍乱传染源的原因:

A.病菌对外界因素抵抗力较强  B.病菌在水中能较长期存活  C.缺乏理想消毒剂

 D.缺乏理想疫苗  E.病后有1%~2%的患者长期带菌

13.关于霍乱弧菌微生物学检查,正确的叙述是:

A.标本是粪便、肛拭或呕吐物  B.直接镜检:悬滴法和格兰染色  C.先接种于肉汤增菌,再分离鉴定  D.免疫荧光球试验测抗原  E.PCR等技术测毒素基因

14.快速诊断霍乱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A.直接镜检观察动力及形态染色性  B.分离培养鉴定  C.免疫荧光球试验D.生化反应E.PCR测ctx基因

15.鉴定副溶血性弧菌的方法:

A.生化反应  B.形态染色及动力鉴定  C.神奈川试验  D.血清学试验E.核酸杂交及PCR测毒素基因

16.分离培养副溶血性弧菌用嗜盐菌选择平板有何作用?

A.维持高渗  B.选择作用  C.营养作用  D.鉴定作用  E.维持酸硷度

17.关于E1 Tor型与古典型霍乱弧菌所致疾病的描述,下列哪些是对的?

A.传染源均为患者或带菌者  B.传播途径均为污染水源或食品经口摄入C.易感者均为人类  D.所致疾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  E.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有强弱之分


二、填空题

1.最常见的病原性肠道杆菌有   和

2.利用乳糖发酵试验可以初步鉴别肠杆菌科中的致病菌和非致病菌,发酵乳糖则为  

3.形态学检查对鉴别肠杆菌科细菌 意义,因而其鉴定一般依赖于 

  和鉴定。

4.大肠埃希菌的抗原主要有   、和三种。

5.大多数大肠埃希菌在肠道内不致病,但某些血清型可以引起人类腹泻,根据其致病机制不同,主要分为           五种类型。

6.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产生的肠毒素有   两种。

7.志贺菌属分为A、B、C、D四群,它们分别称为      、 

     

8.痢疾志贺菌的致病因素有   

9.细菌性痢疾主要通过而传播。

10.沙门菌属中引起肠热症的病原体主要是     和

11.肥达试验可协助临床对诊断。

12.细菌性痢疾免疫以  为主,伤寒免疫以     为主。 

13.弧菌属与肠杆菌科的重要区别是试验阳性和位于菌体  ,该菌属最重要的病原菌是

14.O1群霍乱弧菌特殊结构区别于O139群的是 ,其致病物质的区别是

  

15.分离霍乱弧菌根据 特性而常选用   培养基。

16.1992年发生新的霍乱流行的菌株称,首发于    国,是首次由 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流行。

17.根据菌体抗原的差异,O1群霍乱弧菌分为     三个血清型;而根据表型差异,每个血清型可分为    两个生物型。

18.副溶血性弧菌与霍乱弧菌的一个显著差别是  ,培养时,培养基中无 

不能生长。

19.霍乱弧菌致病物质基因位于 上,主要包括        

   及  等基因。它们均受 蛋白的调控。

三、名词解释

1.IMViC试验

2.志贺毒素(Shiga toxin,ST)

3.肠热症(entericfever)

4.肥达试验(widal)

5.不耐热肠毒素(heatlabile enterotoxinLT)

6.弧菌属(Vibrio)

7.TCBS 培养基(TCBS  media)

8.霍乱弧菌(V.cholera)

9.神奈川试验(Kangagawa test)

四、问答题

1.简述肠杆菌科细菌的共同生物学特性。

2.简述引起腹泻大肠埃希菌及其所致疾病。

3.简述痢疾杆菌的致病性。

4.试述肥达试验结果分析及其意义。

5.简述肠热症的主要临床症状。

6.如何鉴别O1群霍乱弧菌的两个生物型?

7.霍乱由何菌所致?试述其致病物质及其致病机制。

8.对可疑霍乱患者如何进行微生物学检查?

9.试述霍乱的防治原则。

10.试述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性和致病机制。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B* 2.A   3.B*  4.A   5.D  6.B   7.A 8.C*  9.B  10.E  11.D  12.A  13.B  14.C  15.E  16.A  17.C  18.C  19.E*  20.E* 21.A  22.A  23.A  24.C  25.D  26.E 27.C  28.B  29.E  30.A  31.B*  32.A 33.E  34.D  35.B   36.D   37.E  38.E*  39.C  40.C

注解

题1肠杆菌科细菌有致病菌与非致病菌。常用乳糖发酵试验可以初步鉴别。凡能发酵乳糖为非致病菌,不发酵乳糖为致病菌。

题3志贺菌A群I型和II型菌株可产生一种外毒素,称志贺毒素(Shiga toxin,ST),志贺毒素由A 、B两个亚单位组成。A亚单位是毒素的毒性部分,能抑制蛋白质合成;B亚单位是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糖脂受体结合部分。

题8大肠埃希菌寄居于肠道,不断随粪便排出污染周围环境和水源。因此水、食品、饮料等卫生细菌学检查常以大肠菌群作为被粪便污染的指标,大肠埃希菌是大肠菌群的主要成员。

题19霍乱弧菌因为一端有单鞭毛而运动活泼,取霍乱患者的米泔水样粪便做悬滴检查,见该菌做穿梭样运动。故采集米泔水样粪便悬滴检查及革兰染色镜检见到运动活泼的革兰阴性呈弧形的细菌有初步诊断意义

题20病原菌的致病力除了与其毒力、侵入部位有关外,与其数量亦密切相关。霍乱弧菌不耐酸在正常胃酸条件下,需108~1010个菌才引起感染;但在胃酸量低的情况下,103~105个菌即可一起感染。

题31自1817年来,曾引起7次时间性霍乱大流行,其患者多为儿童,提示成人已感过而具有牢固的免疫力。但1992年在印度、孟加拉等国发生了由新血清群(O139)的菌株引起的霍乱流行,其患者多为成人,说明过去获得的针对O1群霍乱弧菌的免疫力对非O1群(如O139)霍乱弧菌无免疫保护作用。

题38嗜盐是副溶血性弧菌的突出特点,在培养基中以含3.5%NaCl最为适宜,当NaCl

浓度高于8%时不能生长,在无盐蛋白胨水中生长很差甚至不生长,在自然界淡水中生存不超过2天,在还水中则可存活近50天。该菌存在于近海岸的海水、海底沉积物、鱼类、贝类等海产品中,所以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由于进食海产品等引起。

【X型题】

1.ABC   2.BC  3.ABC  4.ABCD  5.ABCDE 6.ADE 7.AB 8.ABCDE 9.BCD 10.BC 11.ABCDE 12.ABE 13.ABDE 14.ACE  15.ACDE  16.BCDE  17.ABCD*

注释

[题17] E1Tor型与古典型霍乱弧菌除了许多生物学性状相似外,流行病学特点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防治原则都相同;致病性方面如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也相似,不同的是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两者感染后均能获得较牢固的免疫力。

二、填空题

1.伤寒沙门菌  志贺菌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2.非致病菌

3.无  生化反应  血清学

4.O抗原  H抗原  K抗原

5.ETEC  EIEC  EPEC  EHEC  EAEC

6.LT  ST

7.痢疾志贺菌  福氏志贺菌  鲍氏志贺菌  宋内志贺菌

8.菌毛  内毒素  外毒素

9.消化道

10.伤寒杆菌  甲型副伤寒杆菌   肖氏沙门菌

11.肠热症

12.肠黏膜表面SIgA  细胞免疫

13.氧化酶 一端单鞭毛   霍乱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

14.无荚膜   无多糖荚膜 LPS决定簇

15.耐硷   硷性蛋白胨水或硷性琼脂平板 

16.O139群霍乱弧菌   印度   孟加拉  非O1

17.小川型   稻叶型   彦岛型 古典 E1Tor

18.嗜盐   盐 

19.染色体   ctxA ctxB tcpA acf  hap   Tox R 

三、名词解释

1.IMViC试验即吲哚、甲基红、VP、枸橼酸盐试验的总称,是鉴定肠道杆菌常用的四种试验。如IMViC试验结果为+、+、-、-,则为典型的大肠埃希菌。

2.志贺毒素(ST) 是痢疾志贺菌产生的外毒素,由于能引起Vero细胞病变,故又称Vero毒素(Vero toxin,VT)。它具有3种生物学活性:即可引起水样腹泻的肠毒素性,对肝细胞有毒害作用的细胞毒性和可作用于神经系统的神经毒性。

3.肠热症是指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伤寒,以及由甲型副伤寒杆菌、肖氏沙门菌、希氏沙门菌引起的副伤寒总称,因其致病机制及临床表现相似,均以持续性高热及肠黏膜受损而导致的临床症状为主,故称之为肠热症。

4.肥达试验即widal试验,是用已知伤寒杆菌菌体(O)抗原和鞭毛(H)抗原以及甲型副伤寒杆菌(A)抗原和肖氏沙门菌鞭毛(B)抗原与受检者血清作试管或微孔板凝集试验,以测定受检者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为协助临床对肠热症诊断的一种血清学试验。

5.不耐热肠毒素(LT)是由肠产毒型大肠杆菌产生的一种65℃30分钟即被破坏的毒素,包括A、B两种亚单位。B亚单位与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A亚单位进入细胞作用于腺苷环化酶,使细胞内cATP水平增加,从而刺激细胞分泌过度而引起腹泻。

6.弧菌属是一大群菌体短小、呈弧形的革兰阴性菌。主要以氧化酶阳性、菌体 一端有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单鞭毛而运动活泼及在硷性培养基中生长良好与肠杆菌科区别。本菌属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以水中最多。迄今为止已发现36种,其中至少有12种与人类疾病有关,尤其以霍乱弧菌与副溶血性弧菌最重要。

7.TCBS培养基是国际上常用培养霍乱弧菌的强选择性作用的培养基,其中含有硫代硫酸盐、枸橼酸盐、胆盐及蔗糖,可选择性抑制其他肠道杆菌而有利于弧菌的生长;霍乱弧菌分解蔗糖呈黄色菌落。

8.霍乱弧菌是弧菌属中最重要的菌种。该菌种根据O抗原的不同,现在已分为155个血清群,其中O1和O139群引起烈性肠道传染病霍乱,其他血清群分布于地面水中,可引起人类胃肠炎等疾病,且为散发或小型爆发,但从未引起霍乱的流行。

9.将副溶血性弧菌接种于含高盐(7%)的人O型血或血及以D-甘露醇做为碳源的我妻(Wagatsuma)琼脂平板上,可产生β溶血,称为神奈川现象,即神奈川试验阳性,是测定该菌是否有致病性的一个重要试验。

四、问答题

1.肠杆菌科细菌的共同生物学特性:

  (1)为革兰阴性杆菌,无芽胞,多有鞭毛,少数有荚膜或包膜,大多有菌毛。

  (2)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为需氧或厌氧菌。

  (3)生化反应活泼,能分解多种糖类和蛋白质,形成不同的代谢产物。乳糖发酵试验在鉴别该科致病菌和非致病菌方面有重要意义。

  (4)抗原结构复杂,主要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荚膜(K)或包膜抗原以及菌毛抗原。

  (5)因无芽胞,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

  (6)易发生耐药性、毒力、生化反应、H -O抗原及S-R菌落变异。

2.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主要有五种:

  (1)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是婴幼儿和旅游者腹泻的重要病原菌。

(2)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主要引起儿童和成人菌痢样腹泻。

(3)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严重者致死。

(4)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亦称Vero毒素大肠埃希菌,可引起血性腹泻、还可并发急性肾衰竭、血小板减少、溶血性尿毒症。

(5)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可引起婴儿持续性腹泻、脱水、血便。

3.痢疾杆菌是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病菌通过消化道传播。其致病因素有菌毛、内毒素、外毒素。临床表现有(1)急性菌痢,分三型:① 急性典型菌痢:病人具有典型的症状如发热、腹痛、腹泻、脓血黏液性大便并有明显的里急后重感;② 急性非典型菌痢:主要表现为腹泻、有黏液但无脓血便,体温正常或低热,容易误诊,且易转为慢性或带菌;③急性中毒性菌痢:多见于小孩,无明显消化道症状,主要表现为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可出现微循环障碍,导致休克、DIC等,甚至死亡。(2)慢性菌痢:病程超过2个月即为慢性。患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常成为带菌者而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4.肥达试验结果分析及其意义必须结合临床表现、病程、病史以及当地流行病学等情况综合分析。

(1)正常值:由于隐性感染或预防注射,人们血清中有一定量相关抗体。其效价一般为O凝集效价小于1:80,H凝集效价小于1:160,A凝集效价小于1:80,B凝集效价小于1:80,C凝集效价小于1:80,但也有地区差异性。 

(2)动态观察:恢复期血清效价是初次的4倍或4倍以上时可诊断。

(3)预防注射:由于我国给人们预防注射为伤寒、甲型副伤寒杆菌、肖氏沙门菌三联菌苗,因而人体会出现多种抗体增加。

(4)非特异性回忆反应:患者过去曾过伤寒或副伤寒,现因患发热性疾病激发体内鞭毛抗体效价暂时性增高现象,此现象多为O效价不高而H或A或B明显增高。

(5)其他:疾病早期或已治疗的患者,或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出现阴性结果。

5.伤寒、副伤寒杆菌临床称之为肠热症,其临床表现基本相同。当细菌进入血流引起第一次菌血症时,病人会出现发热、不适、全身疼痛等前驱症状。当细菌随血流进入肝、脾、肾、胆囊等器官并在其中繁殖后,再次入血引起第二次菌血症,此时病人会出现持续性高热、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及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并发出血及肠穿孔。

6.O1群霍乱弧菌根据菌体(O)抗原分为三个血清型,即小川型、稻叶型、彦岛型等。每个血清型根据表型差异分为古典型与E1Tor型等两个生物型。两者的鉴别依据为古典型与E1Tor型两个生物型。两者的鉴别依据为古典型不溶解羊红细胞、不凝集鸡红细胞、对50IU多黏菌素敏感、可被第Ⅳ群噬菌体裂解,而E1Tor型则相反。

7.霍乱的致病菌是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O1群的致病物质是鞭毛、菌毛、肠毒素及其他毒力因子。O139群除具有上述O1群致病物质外,还有多糖荚膜和特殊LPS。最主要的致病物质为肠毒素。该菌感染时,首先借鞭毛运动穿过肠黏膜表面黏液层而靠近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再通过普通菌毛和多糖荚膜黏附定植于黏膜表面,此为致病的前提。黏附定植后就是大量繁殖、产生肠毒素而致病。该毒素是目前已知致泻毒素中最强烈的,而且是肠毒素的典型代表。如同多数外毒素的分子结构,即A-B模式。由一个A亚单位和五个B亚单位组成。B亚单位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GM1神经节苷脂受体结合,介导A亚单位进入胞内,A亚单位被蛋白酶降裂解为A1和A2两条多肽,A1作为腺苷二磷酸核糖基转移酶,使腺苷环化酶活化,使细胞内cAMP水平增高,小肠上皮细胞主动分泌大量Na+、K+、HCO3-和水,导致严重腹泻呕吐,由于大量失水和电解质,造成低血容量性休克和酸中毒

8.霍乱是烈性肠道传染病,及时诊断、特别是对首例患者的快速确诊,并及时作出疫情报告极为重要。病原学诊断即进行微生物学检查,目前主要包括直接镜检和分离培养。首先必须正确采集和运送标本,这直接影响到检出病原菌的成败,标本主要为患者粪便、肛拭子,如做流行病学调查可取水样。为避免粪便发酵产酸而使病原菌死亡,所取标本应及时送检或放入cary-Blair保存液中送检。检查方法:(1)直接镜检:涂片、革兰染色和悬滴法检查,以观察病原菌形态、排列、染色性及运动特点。(2)分离培养:标本先接种于硷性蛋白胨水37oC孵育6~8h以增菌,然后直接镜检并接种于TCBS等选择培养基以分离纯种,再挑取可疑菌落做生化反应及与O1群、O139群抗血清做凝集反应以鉴定。除此之外,还可进行免疫荧光球试验和PCR检测ctx基因以快速诊断。

9.霍乱是烈性传染病,预防特别重要。如其他传染病一样,应该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采取措施。其传染源是患者和带菌者,应该严格隔离,彻底治疗,并作好消毒灭菌工作以控制传染源。本菌是通过污染水源或食品经消化道感染,因此应改善社区环境,加强水源管理,防止污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喝生水和生吃某些海产品以切断传播途径。用疫苗保护易感人群。长期以来肌注霍乱弧菌死疫苗,虽可增强人群特异免疫力但保护率不高,仅为3~6个月,因此,目前正在研制按自然途径接种的多种口服疫苗。治疗的关键是及早补充液体和电解质,以防止因大量失水和电解质紊乱而导致的低血容量性休克和酸中毒。同时,合理使用抗生素以清除病菌和减少肠毒素的产生。

10.副溶血性弧菌主要引起食物中毒。系经烹饪不当的海产品或盐渍食品而传播,是我国大陆靠海地区食物中毒最常见病原菌,引起食物中毒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发现能在特定条件下,于我妻琼脂平板上经培养产生β溶血,即神奈川试验(KP)阳性菌株,为致病性菌株。现已从中分离出两种致病因子,即耐热直接溶血素(thermostabledirect hemolysin,TDH)和耐热相关溶血素(thermostable related hemolysin,TRH)。除此之外,还认为有黏附素和黏液素酶等致病物质。该病常年均可发生,潜伏期短(5~72h),平均24 h。为自限性腹泻至中度霍乱样临床表现,有腹痛、腹泻、呕吐和低热;粪便多为水样,少数为血水样。恢复较快。病后免疫力不强,可重复感染。其次,该菌尚可引起浅表性创伤感染、败血症等。

相关文章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图片资源:图片69
 电子教材:第二节 白内障的治疗
 口腔组织病理学基本资源:第一章口腔颌面部
 内科学授课教案:冠心病教案
 内科学讲稿:胃食管反流病
 中医学电子教材:第五章  病因病机学说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