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医学微生物学 > 南华大学 > 正文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第六章 医学微生态学与医院内感染
来源:南华大学资源网 更新:2013/9/10 字体:

第六章  医学微生态学与医院内感染

一、选择题

A型题

1. 以下哪项作用不是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A. 生物拮抗

  B. 免疫作用

  C. 营养作用

  D. 抗肿瘤作用

  E. 中和外毒素的毒性

2. 口腔正常菌群中的主要菌种是:

  A. 口腔链球菌

  B. 革兰阳性丝状菌

  C. 棒状杆菌

D. 放线菌

E. 肺炎链球菌

  3. 医务人员带菌率高,并易造成医源性感染的病原菌是:

A. 痢疾杆菌

B. 结核杆菌

C. 葡萄球菌

D. 大肠杆菌

E. 绿脓杆菌

  4. 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内的哪种细菌明显减少?

 A. 双歧杆菌

 B. 乳酸杆菌

 C. 大肠杆菌

 D. 葡萄球菌

 E. 肠球菌

5. 关于条件致病菌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仅在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感染机体

 B. 均由正常菌群在特殊条件下演变而成

 C. 感染的条件是细菌毒力增强

 D. 感染的原因是细菌发生耐药性变异

 E. 感染的常见诱因是滥用抗生素

6. 目前治疗菌群失调症应使用:

   A. 维生素

   B. 细菌素

   C. 纤维素

   D. 微生态调节剂

   E. 抗毒素

7. 有正常菌群的部位是:

   A. 胃、肠道、腹腔

   B. 鼻咽腔、脑脊液、眼结膜

   C. 胆囊、肝实质、十二指肠

   D. 尿道、口腔、胃

   E. 皮肤、粘膜、淋巴液

8. 下列哪项不是微生态失调的主要原因?

   A.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B. 正常菌群寄居部位改变

   C.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D. 长期使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

   E. 细菌发生耐药性变异

9. 下列哪项不是微生态失调的防治措施?

   A. 保护好宏观生态环境

   B. 保护好微生态环境

   C. 大剂量使用抗生素

   D. 使用抗毒素血清

   E. 应用微生态调节剂

10. 引起机会性感染的最常见革兰阴性杆菌是:

   A. 克雷伯菌属

   B. 绿脓杆菌

   C. 变形杆菌

   D. 大肠杆菌

   E. 产气杆菌

X型题

1. 以下哪些是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A. 临床多见于老年人和婴幼儿

   B. 免疫功能缺陷病人容易发生

   C. 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易发生

   D. 接受侵入性检查与治疗的病人容易发生

   E. 糖尿病病人容易发生

2. 条件致病菌的致病条件是:

   A. 细菌寄生部位的改变

   B. 机体免疫功能降低

   C. 细菌毒力变异

   D. 细菌侵袭力增强

   E. 菌群失调

3. 正常菌群构成机体生态平衡的生理学意义为:

   A. 皮肤粘膜的机械阻挡作用

   B. 参与机体物质代谢、营养转化和合成

   C. 促进免疫系统发育成熟

   D. 刺激宿主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

   E. 抗感染作用

4. 正常菌群的功能包括:

   A. 生物拮抗作用

   B. 促进消化吸收作用

   C. 促进免疫系统发育作用

   D. 抑制肿瘤作用医

E. 减慢衰老

5. 医院感染包括:

A. 交叉感染

B. 自身感染

C. 医源性感染

D. 所有滥用抗生素所致的菌群失调症

E. 血透器械消毒不严而造成的感染

二、填空题

1. 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发生明显改变时,可出现  ,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 

  2. 当正常菌群发生     时,可成为   菌。

  3. 正常菌群对机体的有益作用是  、       

  4. 引起微生态失调动主要原因是      

  5. 微生态失调动防治措施有         

  6.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动影响因素有   

  7. 医院感染按照微生物来源可分为   两大类。

 

三、名词解释

  1. 正常菌群(normal flora)

  2. 条件致病菌(conditioned pathogen)

  3. 菌群失调症(dysbacteriosis)

  4. 医院感染(hospital infection)

四、问答题

  1. 试述肠道正常菌群对机体的有益作用。

  2. 简述微生态失调的主要原因。

  3. 微生态失调如何防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E  2.A  3.C  4.A  5.E  6.D  7.D  8.E  9.C  10.D

【X型题】

1.ABCDE 2.ABE  3.BCDE  4.ABCDE  5.ABCE

二、填空题

1. 菌群失调  菌群失调症

2. 寄居部位改变  菌群失调  条件致病菌

3. 生物屏障作用  营养作用  免疫作用  抗衰老作用  抗肿瘤作用

4. 正常菌群寄居部位改变  滥用抗生素  机体免疫功能降低

5. 保护好宏观生态环境  保护好微生态环境  增强机体免疫力  合理应用抗生素  应用微生态调节剂

6. 微生物群  宿主  环境

7. 内源性医院感染  外源性医院感染

三、名词解释

1. 正常菌群:定居于正常人体体表及其开放性腔道中的微生物群。在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益无害。

2. 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及外界非致病菌中的细菌,在正常情况下是不致病的,但在正常菌群的定居部位改变、菌群失调或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等情况下,可引起宿主疾病,此称之为条件致病菌。

3.菌群失调症:宿主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改变并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称为菌群失调。由此而引起的病症称为菌群失调症。

4. 医院内各类人群但主要是住院患者所获得到感染。它的基本特点是:感染对象为医院内活动的所有人群;感染发生的地点必须在医院内。

四、问答题

1. 肠道正常菌群对机体的有益作用

  (1)生物拮抗作用:肠道正常菌群中,大部分为厌氧菌,具有很强的黏附作用,长期牢固地黏附于肠黏膜表面,形成一道生物屏障;它们通过受体及营养的竞争,以及产生有害代谢产物等方式,使之不能定植或被杀死,从而阻止了致病菌的入侵。

  (2)营养作用:肠道正常菌群参与宿主的物质代谢、营养转化和合成;其突出作用是合成B

族维生素、维生素C和K。

  (3)免疫作用:肠道正常菌群作为非特异抗原对机体发挥其免疫作用,www.med126.com/job/它包括:①促进免疫系统的发育,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②刺激机体的免疫应答,产生免疫产物,抑制或杀灭具有交叉抗原成分的致病菌。

  (4)抗衰老作用:正常菌群中的双歧杆菌大量寄居肠道(约占肠道菌群的98%),可阻止产

生有害物质(H2S、吲哚等)的芽胞杆菌增多,这些物质可加速机体的衰老过程。

  (5)抑制肿瘤作用:肠道正常菌群可转化某些致癌物质成为非致癌物质,亦可激活巨噬细

胞等的免疫功能。

2. 微生态失调的主要原因是:

(1)抗生素使用不当导致正常菌群中的敏感菌被抑制或杀灭,耐药菌大量繁殖而致病,也称为二重感染和重叠感染。

(2)正常菌群寄居部位改变。正常菌群寄居在机体的一定微生态环境中,如果寄居部位改变,进入正常无菌部位就可引起疾病。

(3)使用免疫抑制剂、激素或细胞毒药物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也可导致感染的发生。

3. 微生态失调的防治措施:

(1)保护好宏观生态环境。防治空气、水及土壤被污染,消除引起生态失调动外环境因素以防治外源性感染。

(2)保护好微生态环境。消除引起或保持微生态失调的病理状态,纠正微生态失调;消除或缓解异常的解剖结构可彻底或部分改善微生态失调状态。

(3)增强机体免疫力。可应用免疫制剂或方法,人工诱导和调节机体对微生物感染的免疫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4)合理应用抗生素。目或滥用抗生素是破坏微生态平衡,引起菌群失调症最常见而直接的原因。因此,必须科学地应用抗生素,使其充分有效地发挥抗菌作用,尽可能避免其毒副作用。

  (5)应用微生态调节剂。

相关文章
 内科学实习指导:第六章 肝硬化
 医学心理学授课教案:第三章
 外科学授课教案:5外科感染
 诊断学授课教案:肺功能检查
 耳鼻咽喉科学授课教案:鼻腔和鼻窦恶性肿瘤
 内科学图片库:呼吸系统疾病总论图片4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