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人体解剖学 > 广州医科大学 > 正文
解剖学(专科)-实验指导:中枢神经系统
来源:广州医科大学精品课程网 更新:2013/9/22 字体:
 ◎ 实验 脊髓◎ 实验 脑◎ 实验 脑脊髓被膜、血管、脑室和脑脊液循环 
 ※ 实验一 脊髓

实验一、脊髓

实验目标

1、神经系统的区分、神经系统的组成。

2、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3、什么是灰质、自质、神经按、神经节、传导束、神经。

4、脊神经的数目、分部,脊神经的四个分支和四种纤维成份。

5、脊髓的位置、上下端水平和分节,脊髓和脊神轻根外形的特征,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6、脊髓灰,自质配布的形式及各部名称。

7、脊髓灰质、前后、侧角的主要核团的位置、性质。www.med126.com/hushi/

8、脊髓的上、下行纤维束的位置、起止及功能。

实验材料

1、脊神经的组成及分支标本

2、大、小脑水平切及冠状切标本

3、原位脊髓标本

4、离体脊髓标本及脊髓模型

5、挂图

实验内容及方法

1、观察脊神经的前根、脊神经节及神经的分支

2、观察白质、灰质、皮质和髓质。

3、观察脊髓的位置、形态 (颈膨大、腰膨大、脊髓圆锥、终丝、马尾、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前外侧沟、后外侧沟)等,及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4、观察脊髓灰质和白质的配布形式及各部的名称 (前角、后角、侧角、中间带、中央管、后索、外侧索、前索等)及脊髓前角、后角、侧角的主要神经核团 (前角运功细胞、脊髓付神经核、中间外侧核、后角边缘核,胶状质、后角固有核、背核)的位置。

5、观察脊髓白质内主要的上、下行纤维束(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皮质脊髓前、侧束,红核脊髓使束,前庭脊髓束)的位置。理解各纤维束的起止及功能。

返回顶部

※ 实验二 脑

实验二  脑

实验目标

1、脑的位置和端脑间脑,中脑、桥脑及延脑的境界。

2、脑干 (延脑、桥脑和中脑)的外形(包括菱形窝、第四脑室和脉络丛)。

3、延髓、脑桥、中脑内部结构的主要特点。

4、脑干内脑神经核的位置和功能。

5、小脑的位置、外形,三对小脑脚和分叶。

6、间脑的位置、外形、分部和第三脑室。

7、丘脑主要核团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8、大脑半球各面的主要沟回。

9、大脑半球的分叶。

10、内囊中各主要投射纤维束的排列位置关系。

11、大脑皮质躯体感觉区、视区、听区的位置和功能定位。

12、躯体运动区的位置和功能定位。

13、皮质语言中枢的位置。

实验材料

1、脑标本及模型

2、脑干模型及标本

3、头正中矢状切标本

4、脑正中矢状切标本

5、完整小脑及其横切面标本

6、大脑永平切和冠状切标本及模型

7、透明脑干模型

8、挂图

实验内容及方法

1、观察脑的位置及分别观察端脑间脑、中脑、桥脑、延脑的位置和境界。

2、观察脑干各部背侧面和腹侧面的主要结构。

(1)延髓

腹倒面:前正裂,前外侧沟、锥体及锥体交叉、橄榄体及擞揽后沟及第、Ⅹ、Ⅺ及Ⅻ对脑神经的神经根出入部位,背侧面;薄束结节、楔束结节。

(2)脑桥

腹侧面:第V、W、W及Ⅷ对脑神经的神经根出入部位及脑桥小脑三角。

背侧面:第四脑室:观察第四脑室形状位置,境界结构。

(3)中脑

腹侧面:大脑脚、脚间窝及第Ⅲ对脑神经的根丝出脑部位。

背侧面:上丘、下丘。有第lV对脑神经根穿出。

3、观察延髓、脑桥、中脑的内部结构特点。

(1) 延髓:锥体交叉和丘脑交叉、橄榄体、脊髓中央管和第四脑室底。

(2)脑桥:被盖和基底部

(3)中脑:顶盖和大脑脚

4、观察小脑的位置、外形。

5、观察间脑的位置、外形、分部。

6、观察第三脑室的位置、组成及联通情况。

7、观察大脑的三个面 (背外侧面、内侧面和底面)两缘 (上缘和下缘)及主要的沟和裂 (中央沟、大脑外侧裂、项枕裂),通过上述的主要的沟和裂,观察大脑半球的分叶 (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和脑岛)及各叶的位置。

8、进一步观察大脑半球各面:

(1)背外侧面:寻认中央前沟及中央前回额上沟、额下沟、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中央后沟及中央后回项内沟、顶上叶及顶下叶、缘上回(环曲审)及顶回、颞上沟及颞下沟、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及颞横回。

(2)内侧面,结合脑正中矢状切标本,寻认胼低体沟、扣一带沟、旁中央沟、边缘支、距状裂、中央旁小叶、楔叶舌回、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回沟、边缘叶。

(3)底面:寻认嗅球、嗅束及嗅三角。

9、观察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及丘脑的位置、形态。

10、观察内囊的组成、位置和分部、及通过内囊的主要投射纤维的位置排列。

11、观察侧脑室的位置、形态。

12、观察大脑皮质重要中枢的所在位置,(重点是丈脑皮质躯体感觉区、视区、听区、躯体运动区、语言中枢)。

一 传导通路

实验目标

1、躯干、四肢本体感觉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及纤维束在中枢内的位置以及向大脑皮质的投射。

2、视觉传导通路的组成以及向大脑皮质的投射。

3、瞳孔对光反射路径。

4、锥体系的组成、行径。交叉及对各运动核的支配情况

实验材料

1、神经通路模型

2、挂图

实验内容及方法

1、观察各上行传导通路的行程。

躯干、四肢本体感觉通路:先寻认薄束核、楔束核、这是第二级神经元,然后向下追踪与其联系的薄束、楔束及发出此二束的第一级神经元 (脊神经节)。再追踪薄束核、楔束核发出的纤维组成丘系交叉及内侧丘系与丘脑外侧核。

2、结合图谱,认识视觉传导通路的组成。

3、结合图谱,寻认瞳孔对光反射路径。

4、由上面向下追踪通路的行程。追踪皮质脊髓束和皮质延髓束的行径,重点观察皮质脊髓束的组成,各级神经元所在位置、纤维行径、交叉部位和对脊髓前角运动细胞的支配情况。皮质延髓束的组成,各级神经元所在位置、纤维交叉对脑神经www.med126.com运动核的支配情况 (特别注意对面神经核和舌下神经核的支配情况)。

返回顶部

※ 实验三 脑脊髓被膜、血管、脑室和脑脊液循环

实验三    脑脊髓被膜、血管、

脑室和脑脊液循环

实验目标

1、脊髓被膜的形态特点。

2、硬脑膜的组成特点,主要形成物。

3、海绵窦的位置、内容物及交通。

4、脑室系统以及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途径。

5、颈内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行径及其主要分支的分布,脑底动脉环的组成。

实验材料

1、脑、脊髓被膜标本 (游离及原位剖示)

2、游离硬脑膜标本

3、海绵窦标本

4、脑底动脉环标本及模型

5、脑室标本及模型

6、挂图

实验内容及方法

1、观察脑和脊髓三层被膜的位置,形态特征及构成的硬膜外腔、硬膜下腔和蛛网膜下腔。

2、观察硬脑膜的组成特点及其主要形成物 (大脑镰、小脑幕、小脑幕切迹、鞍隔、上矢状窦、下矢状窦、海绵窦、横窦、乙状窦等)。

3、观察海绵窦的位置、内容物及复习其交通情况。

4、观察颈内动脉入颅后的主要分支 (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后交通支)的行程和分布范围。观察椎动脉入颅后分支的分布范围及基底动脉的主要分支 (大脑后动脉)行径和供应范围。

5、观察脑底动脉环的位置和组成,及其分支

返回顶部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