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
河北省精品课程评估
自评报告
学 校 名 称 河北医科大学
课 程 名 称 中药药理学
课程层次(本/专) 本科
课 程 类 型 ■ 理论为主课程 □实践为主课程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中药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中药药理学
课 程 负 责 人 王鑫国
申 报 日 期 2008年04月
课程建设网址 http://www.hebmu.edu。cn/
河北省教育厅制
二○○八年四月
填 写 要 求
一、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四、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3~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五、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六、本表中“建设期内”是指5年的建设时间内。
1. 课程负责人情况(主讲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
1-1 基 本 信 息 | 姓 名 | 王鑫国 | 性 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66.09 | |||||||||||||||||||||||||||||||||||||||||||||||||||||||||||||||||||||||||||||||||||||||||||||||||||||||||||||||
最终学历 | 本科 | 职 称 | 教授 | 电 话 | 86265056 | ||||||||||||||||||||||||||||||||||||||||||||||||||||||||||||||||||||||||||||||||||||||||||||||||||||||||||||||||
学 位 | 学士 | 职 务 | 副院长,实验教学中心主任 | 传 真 | 86265056 | ||||||||||||||||||||||||||||||||||||||||||||||||||||||||||||||||||||||||||||||||||||||||||||||||||||||||||||||||
所在院系 | 中医学院中药药理教研室 | | |||||||||||||||||||||||||||||||||||||||||||||||||||||||||||||||||||||||||||||||||||||||||||||||||||||||||||||||||||
通信地址(邮编) | 石家庄市新石南路326号(050091) | ||||||||||||||||||||||||||||||||||||||||||||||||||||||||||||||||||||||||||||||||||||||||||||||||||||||||||||||||||||
研究方向 | 中药药理与新药研发 | ||||||||||||||||||||||||||||||||||||||||||||||||||||||||||||||||||||||||||||||||||||||||||||||||||||||||||||||||||||
1-2 教 学 情 况 | 多年来勤勤恳恳、务实工作,解放思想,不断探索,追求创新,在教学中根据《中药药理学》的学科特点,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突出“以人为本”和“创意创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科研方面都取得了比较突出成绩,先后在国家和省级杂志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完成20余项科研课题,其中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8项,获得石家庄市 “青年拔尖人才”、河北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北省优秀教师、河北省新世纪333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等称号。还兼任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理事、河北省中医药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等中药教育学会理事等职。 建设期内讲授的主要课程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获奖情况:
发表论文:
| ||||||||||||||||||||||||||||||||||||||||||||||||||||||||||||||||||||||||||||||||||||||||||||||||||||||||||||||||||||
1-3 学 术 研 究 | 建设期内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获得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励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 ||||||||||||||||||||||||||||||||||||||||||||||||||||||||||||||||||||||||||||||||||||||||||||||||||||||||||||||||||||
2. 主讲教师情况⑴
2⑴-1 基本 信息 | 姓 名 | 牛丽颖 | 性 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68.09 | ||||||||||||||||||||||||||||||||||||||||||||||||||||||||||||||||||||
最终学历 | 本科 | 职 称 | 教授 | 电 话 | 86265184 | |||||||||||||||||||||||||||||||||||||||||||||||||||||||||||||||||||||
学 位 | 硕士 | 职 务 | 教研室主任 | 传 真 | 86265056 | |||||||||||||||||||||||||||||||||||||||||||||||||||||||||||||||||||||
所在院系 | 中医学院中药药理教研室 | | niuliyingyy@163。com | |||||||||||||||||||||||||||||||||||||||||||||||||||||||||||||||||||||||
通信地址(邮编) | 石家庄市新石南路326号(050091) | |||||||||||||||||||||||||||||||||||||||||||||||||||||||||||||||||||||||||
研究方向 |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 |||||||||||||||||||||||||||||||||||||||||||||||||||||||||||||||||||||||||
2⑴-2 教学 情况 | 建设期内讲授的主要课程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教学研究课题及教学奖励 1.2006年获河北医科大学首批中、青年骨干教师。 2.中药药理数据库及网络教学平台建设,2007年河北医科大学校级课题。 | |||||||||||||||||||||||||||||||||||||||||||||||||||||||||||||||||||||||||
2⑴-3 学术 研究 | 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获得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励
| |||||||||||||||||||||||||||||||||||||||||||||||||||||||||||||||||||||||||
主讲教师情况⑵
2⑴-1 基 本 信 息 | 姓 名 | 张一昕 | 性 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64.03 | ||||||||||||||||||||||||||||||||||||||||||||||||||||||||||||||||||||||||||
最终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职 称 | 教授 | 电 话 | 86265184 | |||||||||||||||||||||||||||||||||||||||||||||||||||||||||||||||||||||||||||
学 位 | 博士 | 职 务 | —— | 传 真 | 86265056 | |||||||||||||||||||||||||||||||||||||||||||||||||||||||||||||||||||||||||||
所在院系 | 中医学院中药药理教研室 | | Hbzyx123@163。com | |||||||||||||||||||||||||||||||||||||||||||||||||||||||||||||||||||||||||||||
通信地址(邮编) | 石家庄市新石南路326号(050091) | |||||||||||||||||||||||||||||||||||||||||||||||||||||||||||||||||||||||||||||||
研究方向 | 中药药性理论研究 | |||||||||||||||||||||||||||||||||||||||||||||||||||||||||||||||||||||||||||||||
2⑴-2 教 学 情 况 | 建设期内讲授的主要课程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教学奖励 1.2005年获河北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 2.2006年医科大学首届“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 | |||||||||||||||||||||||||||||||||||||||||||||||||||||||||||||||||||||||||||||||
2⑴-3 学 术 研 究 | 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获得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励
| |||||||||||||||||||||||||||||||||||||||||||||||||||||||||||||||||||||||||||||||
主讲教师情况⑶
2⑴-1 基 本 信 息 | 姓 名 | 李清 | 性 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72.01 | ||||||||||||||||||||||||||||||||||||||||||||||||||||||
最终学历 | 本科 | 职 称 | 副教授 | 电 话 | 86265184 | |||||||||||||||||||||||||||||||||||||||||||||||||||||||
学 位 | 硕士 | 职 务 | —— | 传 真 | 86265056 | |||||||||||||||||||||||||||||||||||||||||||||||||||||||
所在院系 | 中医学院中药药理教研室 | | Lqlqlqlqlq5@126。com | |||||||||||||||||||||||||||||||||||||||||||||||||||||||||
通信地址(邮编) | 石家庄市新石南路326号(050091) | |||||||||||||||||||||||||||||||||||||||||||||||||||||||||||
研究方向 | 中药药理与新药研发 | |||||||||||||||||||||||||||||||||||||||||||||||||||||||||||
2⑴-2 教 学 情 况 | 建设期内讲授的主要课程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教学研究课题及获奖情况 1.中药药理数据库及网络教学平台建设,2007年河北医科大学校级课题。 2. 中药专业中药药理课程改革思路,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26(6),628-629,第一作者 3. 中药药理教学改革思路,1999年获河北医科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 |||||||||||||||||||||||||||||||||||||||||||||||||||||||||||
2⑴-3 学 术 研 究 | 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获得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励 “芍药甘草滴丸的药学及临床研究” 2006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
2. 主讲教师情况⑷
2⑵-1 基 本 信 息 | 姓 名 | 刘姣 | 性 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78.05 | |||||||||||||||||||||||||||||||||||||||||||||||
最终学历 | 研究生 | 职 称 | 讲师 | 电 话 | 86265184 | ||||||||||||||||||||||||||||||||||||||||||||||||
学 位 | 硕士 | 职 务 | —— | 传 真 | 86265056 | ||||||||||||||||||||||||||||||||||||||||||||||||
所在院系 | 中医学院中药药理教研室 | | |||||||||||||||||||||||||||||||||||||||||||||||||||
通信地址(邮编) | 石家庄市新石南路326号(050091) | ||||||||||||||||||||||||||||||||||||||||||||||||||||
研究方向 |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 ||||||||||||||||||||||||||||||||||||||||||||||||||||
2⑵-2 教 学 情 况 | 建设期内讲授的主要课程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教学研究课题 中药药理数据库及网络教学平台建设,2007年河北医科大学校级课题。 | ||||||||||||||||||||||||||||||||||||||||||||||||||||
2⑵-3 学 术 研 究 | 建设期内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 ||||||||||||||||||||||||||||||||||||||||||||||||||||
3. 教学队伍情况
3-1 人员 构成 (含外 聘教师))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职称 | 学科专业 |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
王鑫国 | 男 | 1966.09 | 教授 | 中药药理学 | 理论与实验教学 | |
牛丽颖 | 女 | 1968.09 | 教授 | 中药药理学 | 理论及实验教学 | |
张一昕 | 男 | 1964.03 | 教授 | 中药药理学 | 理论及实验教学 | |
李清 | 女 | 1972.01 | 副教授 | 中药药理学 | 理论与实验教学 | |
刘姣 | 女 | 1978.05 | 讲师 | 中药药理学 | 理论与实验教学 | |
李乾 | 男 | 1960.06 | 高级实验师 | 中药药理学 | 实验技术 | |
3-2 教学 团队 整体 结构 | 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 1.职称结构: 副教授 1人 李清 高级实验师 1人 李乾 硕士 3人 牛丽颖、李清、刘姣 3.年龄结构: 20—29岁 1人 刘姣 河北师范大学 1人 牛丽颖 本学科有教师5名,实验技术人员1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人、讲师1人、高级实验师1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83%,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为80%,高级职称平均年龄为42岁,河北省新世纪333二层次人选1人,河北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河北医科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已形成了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富有团结协作和开拓创新精神的稳定的教学团队。 | |||||
3-3 教学改 革与教 学研究 | 一、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既伴随着教育本身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而存在,同时又是促成教育不断前进的重要元素。《中药药理学》作为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中医药的一门新兴学科,发展迅速,知识更新速度很快。但目前使用的教材内容却相对滞后,且有很多未成定论内容充斥其中,再加之各院校教学学时数较少,造成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困难。为此,在中医药专业的学生中进行《中药药理学》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势在必行,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课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能力、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成为《中药药理学》课程改革追求的目标。本教研室积极探索《中药药理学》新的教学模式,以期达到教学效果提高的目的。 (1)更新教育观念:为适应面向21世纪的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根据《中药药理学》的学科特色,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突出“以人为本”和“创意创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及其教改的基本思路是不仅要传授本课程的基本知识,更要把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 (2)更新教学内容:目前中药药理的研究不断深入,研究成果不断更新,为适应中药药理学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新的信息和学术观点,及时将本学科的动态及教师的科研成果和见解融进课堂,在内容和目标上恰当处理“鱼”和“渔”的关系,即授之与鱼,不如教给其捕鱼的方法。采取“增加总论,压缩各论”的思路上,我们在总论部分增加了中药药理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试验设计及中药新药研究等内容,学时也由原来的4学时,增加至15学时,各论讲解,坚持少而精,代表药物“讲精、讲透”,可使学生触类旁通,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改进教学方法:以往教学多以老师满堂灌为主,因中药药理学内容极其丰富、繁杂且规律性不强,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为此我们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主要采用讲座式和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思维,提出自己的见解。建立网络教学平台,课内课外相结合,教学内容有梯度,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教学过程的互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服务,因材施教;精心设计各类实践活动,保证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培养适应社会和时代需要的中医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4)重视实验教学:不断优化改进实验内容,将原来所有验证性实验逐渐转化为探索性和综合性实验,保证实验课质量,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在中药专业开设设计性实验,将实验课教学变成科研过程的模拟,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将来从事中医药科学研究和中药新药研发的基本素质。 (5)开辟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拓展和补充,在完成教学计划之外,组织中药专业有兴趣的学生组成科研小组,参加教研室的科研工作,指导学生参与从查阅文献、实验设计、实验设施、数据处理到论文撰写全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激发学生对科研工作的兴趣。为活跃学术气氛,为学生营造学术气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根据学生已进入高年级学习的特点,鼓励学生参加校内组织的与中药药理有关的专家学术讲座。使学生能够了解中药药理学领域的科研发展动态,开拓学生的眼界,培养其科研的思维方式。 (6)改革考试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我们坚持知识考察和能力检测相结合的原则。注重考试本身的教育性,以考促学,正确引导,避免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考试考笔记现象。2007年,经教研室全体教师论证,经校院领导批准,在05级中药专业学生中进行《中药药理学》考试方式的改革,将考试形式由原有的闭卷笔试改为开放多元化模式,考试分为实验与学生论文两大部分。其中实验部分包括:实验报告(占20%),实验设计(占20%),设计性试验课题相关综述占(20%),成绩由本学科教师共同评判给分;学生论文占40%,论文由学生在论文宣讲课上宣读,经由本教研室教师和学生代表共同组成的评审团根据评分标准给分。此次考试改革的目的旨在通过考试使学生增强自主学习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使学生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形成,学生反映很好。 二、教学研究课题 “中药药理数据库及网络教学平台建设”,2007年河北医科大学校级课题。 三、教学研究论文 《中药专业中药药理课程改革思路》.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 |||||
3-4 师资 培养 | 中药药理学科已形成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教学效果良好,富有活力,团结协作和开拓创新精神的稳定的教学团队。具有潜在的可发展优势,教研室重视教师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努力造就一支能够迎接新世纪挑战的德才兼备的中青年教师队伍。现有河北省新世纪333人才工程二层次人才1人,河北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河北医科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具体措施包括: 1.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要求导师对青年教师进行全面指导,传授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并根据青年教师自身特点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指导计划。 2.实行学术讲座制度:倡导和谐的学术氛围,每周组织教研室高职教师举办学术讲座,鼓励和推荐中青年教师参加本学科范围内的学术活动。要求中青年教师积极申报各项科研项目,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争取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3.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要求中青年教师参加高等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英语学习班,为现代化教学、双语教学做积极准备。 |
4.课程描述
4-1 建设目标、内容、采取的政策措施、建设进展和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建设目标: 我校《中药药理学》课程经多年的积累和不断地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已基本形成,今后的重点是继续抓好课程的内涵建设,总结讲座式教学和实验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继续探索教学模式,巩固其在本省同类课程中的先导作用,以进一步扩大在全国的影响力。 建设内容: (1)把握本学科学术发展方向和趋势,力争在中药药动学、中药复方药理作用及中药作用机制等关键问题上在学术上有所创新。 (2)积极参编有本学科特色的、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材与专著。 (3)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教学队伍,力争申报省级教学团队。 (4)全面加强教师素质、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 建设措施: (1)结合承担的“中药药理数据库及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课题对本学科古今文献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建立动态的中药药理学文献资料,建成网络教学体系,实现资源共享。 (2)进一步加强教材的建设,目前正在参编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创新教材《中药药理学》;自编《中药药理实验教程》,争取明年使用。 (3)总结讲座式实验教学改革的经验。 目前主要不足: 1.课程资源上网有待完善,网络教学仍需加强。 |
4-2 目前本课程教学内容(理论为主课程填此表)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目标 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一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本课程是我校中药专业的专业课,也是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中药的现代研究方法和重要成就,理解中药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是中药专业、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获得将来可能从事中医药各个领域所必需的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 |
4-2-2本课程的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中药药理学的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理论课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涉及中药药理学的总论部分,内容包括: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及研究思路及中药药理实验设计等内容,计划用15个学时;第二部分主要包括各类中药的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涉及的药物有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芳香化湿药、理气药、消食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开窍药、补虚药、收涩药等章节。重点介绍中药药理研究方法以及与各类中药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共23学时。 |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中药药理学的概念、中药药性理的现代研究,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及中药药理实验设计等。 难点: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解决办法: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通过课下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组织课堂讨论,主要采取讨论式授课。 |
4-2 目前本课程教学内容(实践为主课程填此表) 4-2-1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目标 中药药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我们较早就主张“早实践、多实践”开展《中药药理学》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 |
4-2-2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实训或其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1.曾开设的验证性实验: 实验二 木香对盐酸-乙醇致大鼠急性胃粘膜损伤的影响. (2学时) 实验三 川贝枇杷膏对小白鼠的止咳作用(潜伏期观察法). (2学时) 实验四 人参对小白鼠游泳时间的影响(抗疲劳实验). (2学时) 实验五 人参对小白鼠耐常压缺氧的作用. (2学时) 实验六 生大黄对小鼠排便时间和数量的影响(炭末法). (2学时) 实验七 生大黄对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炭末法). (2学时) 实验八 三七对小白鼠凝血时间的影响(毛细玻管法、玻片法). (2学时) 实验九 党参对小鼠记忆获得性障碍的改善作用(跳台法. (2学时) 2.曾开设的综合性实验: 实验一 马钱子的急性毒性试验(改进寇氏法). (3学时) 实验三 双黄连口服液对蛋清致大白鼠后足跖肿胀的影响. (2学时) 实验五 生脉注射液对低血压状态家兔的升压作用. (2学时) 3.曾开设的设计性实验: (3)淡豆豉提取物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16学时) (4)人参强心滴丸对阿霉素心衰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16学时) (5)降糖丸对大鼠降血糖作用实验研究(16学时) (6)金麻杏片主要药效学研究(16学时) (7)生血丸对血虚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16学时) (8)和胃颗粒的药效学观察(16学时) |
4-2-3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综合性实验与理论课讲授同时开设,所做实验内容基本上与课堂讲授内容同步,这样实验课上通过提问,帮助学生复习课堂内容,加深学生记忆,也易于理解教材上的文字描述,激发学习的兴趣。每一次实验课同时开设2-3项实验内容,确保实验的开出率。 在中药专业学生中开设设计性实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组成实验小组,初步设计实验方案,教师从资料查阅、方案设计、预示实验、正式实验、数据分析、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几个方面进行全面指导,使学生初步掌握中药药理学科研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更高层次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
4-2-4考核内容与方法 中药专业实验课考核:实验课成绩按60分计入考试总成绩,实验报告(占20%),实验设计(占20%),设计性试验课题相关综述占(20%),成绩由本学科教师共同评判给分。 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实验课考核:实验课成绩按20分计入考试总成绩,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结果分析能力及实验报告和考勤情况进行综合的评价。 |
4-2-5创新与特点 1.较早提出“早实践、多实践”开展《中药药理学》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 2.坚持“以科研促教学”的理念,全力营造从课堂到课外浓厚的科研氛围。 |
4-3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实训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教学条件;网络教学环境) 1、教材使用与建设: 2、扩充性资料情况: 根据教学需要及满足学生查阅资料的需求,给学生指定的参考书籍及学术期刊有: (5)《药理实验方法学》 (徐叔云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4、实践教学环境: 与本课程相关的实践教学环境有: (1)河北医科大学西校区机能实验室:机能实验室有8个,每个学生实验室有生物机能系统4套,学生实验操作台6个,常规实验仪器设备等。 (2)中药药理科研实验室:实验房间7间,面积约420平方米。其中实验室4间,生化测定室2间,学科教师利用自己的科研经费,购置必须的仪器设备,改善实验室条件,可满足学生科研小组使用。 (3)与兄弟研究单位的联合:如与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和平医院动物室联合建立中药药理实验室,基本满足了教研室教师科研和学生实践教学的要求。 5、网络教学环境: (1)多媒体教室:学校拥有较良好的多媒体教室,能充分满足教师课件的使用,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2)网络课堂:该门课程已初步建立了课程网站,教学大纲、课程负责人及主讲教师的基本信息、课程介绍、教学录象、部分电子教材、教案、思考题、参考文献目录都已上网可查。 |
4-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中药药理学是一门与多种学科密切联系的新兴的桥梁性学科。在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 一、重视课堂教学效果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中药药理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中,我们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联系生活、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3、授课重点突出:授课过程中注重对重点、难点的讲授,采取深入浅出并辅以介绍中药药理研究中的成功事例,理论联系实际以加深印象,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据各章节内容的主次、恰当使用时间,既注重各章节之间的有机联系,又避免前后内容的重复,尽量节省学时,并可使学生思路清晰,记忆深刻。 4、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鉴于课时有限,课堂中介绍重点内容,做到“少而精”,其余内容以学生自学为主,辅以必要的辅导,由此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把教学重点放在方法的学习上,不要求学生死扣书本。“教师是知识的权威的角色”这一传统观念在当今课堂上受到极大冲击,我们开始注意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的合作者转变,开始理解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真正意义,并尝试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给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空间,鼓励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例如让学生自已去设计实验方案。 “接受”转向“发现”,开始由单一、机械的被动听讲状态逐步转向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主动状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查找资料、动手操作等活动,自行获取知识。创设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进一步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体验的热情,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重视实验课教学 实验教学是中药药理学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够配合理论教学,巩固和验证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和进行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对培养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实验技术的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使实验课教学达到大纲要求的目的,对实验内容进行改进,将验证性实验全部改为综合性实验,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并创造条件首先在中药专业开设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初步掌握中药药理学研究思路与方法,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三、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以往教学多以老师满堂灌为主,实验也多是一些验证性项目。因中药药理学内容极其丰富,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课堂经常冠以“可能”的口气讲授,甚至亦有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情况,常致老师尴尬,学生乏味。所以我们认为这种填鸭式教学不太适合中药药理学。为此,我们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用多媒体授课。课堂教学中采用讲座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思维,提出自己的见解,到图书馆查阅文献,并写出小论文。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学会了查阅文献的方法。使学生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提高。实验课不断优化改进实验内容,将原来各种验证性实验逐渐转化为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将实验课教学变成科研过程的模拟,提高实验课质量,以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性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 四、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 1、开辟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拓展和补充,在完成教学计划之外,组织中药专业对学习课程兴趣浓厚,悟性高、基础牢的同学重点培养,成立中药药理学学习兴趣小组,并选拔参加毕业专题研究、教研室的科研工作和参与学位点科研项目研究,指导学生参与从查阅文献、实验设计、实验设施、数据处理到论文撰写全过程,对他们从科研思维,科研方法诸方面进行训练、培养,并撰写研究论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激发学生对科研工作的兴趣。以便为他们求得更高层次深造提供基础条件。 2、结合专题讲座:我们除了按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处,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根据学生已进入高年级学习的特点,鼓励学生参加校内组织的与中药药理有关的专家学术讲座。使学生能够了解中药药理学领域的科研发展动态,开拓学生的眼界,并帮助学生从中了解科研工作的辛劳与乐趣,培养其科研的思维方式。 |
4-5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 1、校内同事举证评价(董尚朴教授 教育部高校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北医大中医学院院长) 以王鑫国教授为主的中药药理学课程组教师授课条理分明,逻辑严谨,循循善诱、深入浅出、语言准确、教态端庄。授课中能准确把握《中药药理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科发展的规律性,恰当地处理与相关学科的内容关系,注重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内容从总论到各论都始终注意将国内外现代中药药理、毒理、临床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补充入教案,及时地反映目前的中药药理研究发展水平,增加学生专业知识的信息量,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的方法论,诱导和造就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效果良好。 2、校外专家评价(王亚利教授 河北工程大学医学院 ) 3、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李士懋 河北医大教学督导员) 《中药药理学》负责人王鑫国教授多年从事中药药理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课堂设计充分,授课条理清楚,逻辑严谨,生动活泼,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思路溶入教学内容中,激发了学生对中医药事业的热爱,授课效果好,深爱学生好评。 |
4-6网络资源建设情况 2007年,中药药理学科按照医科大学要求完成课程网络教学的全部内容整理,初步建成网络教学体系,实现资源共享。 |
4-7特色与创新 1.教学理念新:牢固树立把学生创新思路、创新能力培养作为教学追求的目标,探索出中药药理讲座式教学的新方法。 2.科研氛围浓: 坚持“以科研促教学”的教学设计思想,采取“增加总论,压缩各论”的方法,培养学生基本科研能力。从课堂到课外全力营造科研氛围,将教师的科研思路、科研成果融入课堂。较早提出“早实践、多实践” 的思路开展实践教学,通过开设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参加教师科研课题、毕业专题实习等多种方式参与中药药理科研活动,收到满意的效果,深受学生好评。 |
5.今后课程整改和建设方案
5-1整改和建设目标、内容、拟采取的政策措施和实施计划 1.本课程建设目标: 《中药药理学》是我校开设的中药专业的专业课程及中医、中西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在中医药基本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指导下,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科学,本学科对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有重要意义。 我校《中药药理学》课程经多年的积累和不断地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已基本形成,今后的重点是继续抓好课程的内涵建设,总结讲座式教学和实验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继续探索教学模式,巩固其在本省同类课程中的先导作用,以进一步扩大在全国的影响力。 2.建设内容: (1)把握本学科学术发展方向和趋势,力争在中药药动学、中药复方药理作用及中药作用机制等关键问题上在学术上有所创新。 (2)积极参编有本学科特色的、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材与专著。 (3)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教学队伍,力争申报省级教学团队。 (4)全面加强教师素质、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 3.建设的措施及实施计划: (1)结合承担的“中药药理数据库及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课题对本学科古今文献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建立动态的中药药理学文献资料,建成网络教学体系,实现资源共享。 (2)进一步加强教材的建设,目前正在参编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创新教材《中药药理学》;自编《中药药理实验教程》,争取明年使用。 (3)总结讲座式实验教学改革的经验。 |
5-2网络资源建设实施计划 今后五年内网络资源建设实施计划: 2008年,按照医大教务处要求完成课程网络教学的全部内容整理,初步建成网络教学体系,实现资源共享。 2009年,进一步改进中药药理学教学课件的形式并充实其内容,进一步探讨协作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创新学习模式。使教学能够突破时空限制,进一步提高教和学的效率,共享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中药药理自主学习平台。 2010年,探索网络平台中互动教学的形式,扩大师生交流范围,增加交流时间。 2011年,补充网络教学的各项内容,改善网络教学的体系。 2012年,进一步加强网络互动平台建设,最大限度地扩大互动平台的使用,实现及时的答疑、作业审阅等。
|
6、课程建设自评打分表
一级 指标 | 二级 指标 | 分值 (Mi) | 自评等级 | 自评 得分 | 得分依据 |
教学 队伍 20分 | 1-1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 | 8分 | A | 8 | 多年来勤勤恳恳、务实工作,解放思想,不断探索,追求创新,在教学中根据《中药药理学》的学科特点,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突出“以人为本”和“创意创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科研方面都取得了比较突出成绩,先后在国家和省级杂志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完成20余项科研课题,其中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8项,获得石家庄市 “青年拔尖人才”、河北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北省优秀教师、河北省新世纪333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等称号。还兼任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理事、河北省中医药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等中药教育学会理事等职。 |
1-2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 | 4分 | A | 4 | 本学科有教师5名,实验技术人员1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人、讲师1人、高级实验师1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83%,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为80%,高级职称平均年龄为42岁,河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河北医科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已形成了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富有团结协作和开拓创新精神的稳定的教学团队。 | |
1-3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 8分 | A | 8 | 本学科全体教师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在中药系中成功开设了中药药理学设计性实验,得到学生的好评。在理论课中,教学思想活跃,不断学习、补充学科中最新研究动态,并注意培养学生。 | |
教学 内容 23分 | 2-1课程内容[1] | 11分 | A | 11 | 中药药理学的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理论课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涉及中药药理学的总论部分,内容包括: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及研究思路及中药药理实验设计等内容,用15学时;第二部分主要包括各类中药的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中药药理研究方法以及与各类中药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共23学时。 中药专业实验课内容分成两部分,其中综合性实验占4学时,设计性性实验占12学时;中医专业和中西医结合专业全部为综合性实验,占12学时。 在教学内容上重点讲授与中医理论有关的现代科学研究中药的成果,使学生了解中药药理研究的概貌。中药药理学本身是一门新兴学科,发展更新速度很快。为适应中药药理学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我们在教学中,注意继承性和创造性的结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设计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学生也反映“中药药理教学信息量大,学起来有滋有味,有时代感”。 |
2-2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 8分 | A | 8 | 教学内容安排理论联系实际,www.med126.com/shouyi/融知识传播、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内课外结合,教书育人效果明显。 中药药理学的概念、中药药性理的现代研究,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及中药药理实验设计等十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通过课下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组织课堂讨论,主要采取讨论式授课。 | |
2-3实践教学[2] | 4分 | A | 4 | 中药药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早实践、多实践是学生掌握中药药理学常用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唯一途径。本学科的实践教学主要采取实验教学、参加教师科研课题、进行综合设计性实验、毕业专题实习等方式来进行。通过近几年的尝试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实践教学不仅使学生能够掌握已有的中药药理学知识,而且让学生通过亲身探索和实践,通过感性认识悟出理性认识,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 |
教学 方法 与 手段 24分 | 3-1教学设计 | 8分 | A | 8 | 《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新、有计划、有措施、有特色,效果显著。在理论课中,充分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讲重点,讲思路,讲方法,钻研和探索启发式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既授人以鱼又教之以渔,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主动获取宝藏。中药药理学是一门针对中药讲规律、讲机制、揭本质的课程,作为新兴学科,发展更新速度很快,为适应中药药理学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我们大胆调整了授课内容,增加了总论部分,中药药理研究进展、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验设计、中药安全性评价等内容,学时由原来4学时增至15学时。压缩了各论学时,选择代表药讲解,坚持少而精,讲精讲透,可使学生触类旁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体现中《中药药理学》的创新思路。 |
3-2教学方法 | 8分 | A | 8 | 教学环节和方法改革:实验课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在中药专业率先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探讨,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内容涵盖基本型实验、设计性实验等。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学风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通过实验的操作、结果的处理和讨论及实验论文的书写环节训练,使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在科学思维,创新能力方面有了提高,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学习和发展打下了较扎实的基础。 | |
3-3教学手段 | 8分 | A | 8 | 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情况:具有基本的教学手段和进行CAI辅助教学的条件。部分章节有开发和使用CAI课件教学的能力。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有一定效果。 | |
教学 条件 15分 | 4-1教材及相关资料 | 5分 | A | 4 | ①教学文件:有符合教学要求的完备的各专业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和教学总结及教学辅助资料,反映进一步要求及教改经验,且执行严格。 ②教材建设:有符合大纲要求的公开出版教材或国家、省推荐使用的优秀教材,国内高水平原版教材。现选用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有质量较高的讲义和教学参考书。目前正在参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并根据我校中药药理学课程的教学及实验室的实际,在总结以往的实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计划编写《中药药理学实验教程》。 |
4-2实践教学条件 | 5分 | A | 5 | 与本课程相关的实践教学环境有: (1)河北医科大学西校区机能实验室:机能实验室有8个,每个学生实验室有生物机能系统4套,学生实验操作台6个,常规实验仪器设备等。 ②教学实验(资料)数量及水平:能够进行开放式教学,效果显著。能开出基本实验以外的综合实验、选修实验(资料内容和数量充足)。 ③实验(资料)人员配备:有符合定编的实验人员,且为高级职称,工作经验丰富。 ④实验讲义和指导书:有完整、系统、能反映培养学生能力的自编实验讲义和指导书。 | |
4-3网络教学环境 | 5分 | A | 5 | (1)多媒体教室:学校拥有较良好的多媒体教室,能充分满足教师课件的使用,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2)网络教学资源:该门课程已初步建立了课程网站,教学大纲、课程负责人及主讲教师的基本信息、课程介绍、教学录象、部分电子教材、教案、思考题、参考文献目录都已上网可查。 | |
教学 效果 18分 | 5-1同行及校内督导组评价 | 6分 | A | 6 | 1.主要教学环节质量: ①辅导课情况:有合理比例的启发式讨论或习题课(见教案及习题)。 ②作业、习题、实验报告、总结等情况:对学生的实验报告,全部认真批改,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耐心指导学生撰写论文式的实验报告,培养文字表达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实验报告的质量不断提高。 ③考试情况:坚持教考分离,建立了较完备的试题库。试题质量高,成绩呈正态分布。积极探索考试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④课外教学指导:能个别开出相关课程讲座,成效显著。 2.讲课质量: ①课程讲授效率: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课程全部教学要求。 ②讲课质量:70%以上教师讲课有启发性,有深度,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解表药” “清热药” “活血化瘀药”等章节实行讨论式教学,事先让学生预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③教学态度与教书育人:备课认真、充分、规范,工作负责,为人师表;教师能了解掌握学生情况,严格要求并主动开展教育工作,效果明显。本课程主讲教师评为河北医科大学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河北医科大学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河北省优秀教师等称号。 |
5-2学生评教 | 6分 | A | 6 | ①后续课程评价:从专题实习过程可以看出:多数学生动手能力很强,且理论知识扎实。 ②毕业班学生反映:问卷调查表明,中药药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是肯定的。毕业班学生认为,他们在毕业实习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中药药理学课程的重要性,老师的敬业精神、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教学手段,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参加科研小组,收获更大;学到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为毕业实习及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学到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科学思维。追踪调查表明,已在工作岗位上的毕业生,对本课程也有较高的评价,对教学质量满意。有的学生来电汇报自已毕业后的工作成绩,认为其迅速成长得益于中药药理学课程的知识和多种能力的培养,感谢在校时教师多方面的教育。 | |
5-3课堂录像资料评价 | 6分 | B | 4.8 | 授课录相能够体现教师的教学观念、授课方法和手段。 | |
特色 及政 策支 持 | 80分 | ||||
20分 | |||||
自评总分 | 综合评估得分98.8,特色及政策支持得分100 , 总得分19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