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病理生理学 > 河北医科大学 > 正文
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环节实验指导:实验性肺水肿
来源:河北医科大学 更新:2013/10/14 字体:

实验性水肿

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分组人数:4~5人

(一)实验目的

1 复制实验性肺水肿; 通过实验了解肺水肿的表现,加深对水肿发生机制的认识;2 通过本实验,加强与缺氧、呼吸衰竭等内容的联系。

(二)实验材料

1. 实验动物  家

2.实验仪器

(1)  BL-420E+系统⑵ 天平  ⑶ 婴儿称  ⑷ 听诊器

3. 实验用药 1%普鲁卡因、肺素溶液(1250/ml)、20%磺基水杨酸溶液,生理盐水。

4. 器械 吸管、载玻片、滤纸若干、气管插管、www.med126.com/sanji/动、静脉插管,急性手术器械一中国卫生人才网套(动脉夹2个、手术刀1把、止血钳10把、组织剪刀1把、线剪1把、眼科剪刀1把、剪毛剪刀1把、镊子4把、注射器1ml 3个、5ml 2个、粗细丝线各1轴)。

(三)实验步骤

实验组Ⅰ

1. 取家兔一只,称体重后背位固定,1%普鲁卡因局部麻醉,切开颈部皮肤,按常规手术操作,分离气管、左侧颈总动脉、右侧颈总静脉。插入气管插管,由耳缘静脉注入肝素溶液(1250U/kg)插入动脉导管连接血压描记装置。用动脉夹阻断右颈总静脉近心端,使之充盈,结扎远心端,靠近心端处剪口,插入导管以备输液。

2. 输液前观察血压、呼吸曲线,取血做血气分析、并听诊肺部呼吸音。然后通过静脉输入37℃~38℃生理盐水,输入量按100ml/kg,输液速度为180~200滴/min。然后速度加快,几乎呈柱状,直至肺水肿形成。

3. 注意观察呼吸、血压的变化及气管插管内是否有粉红色泡沫样液体溢出, 并听诊肺部有无湿性啰音。当肺水肿出现时,用小吸管吸取少量气管插管内溢出之水肿液,备作水肿液蛋白质定性实验。同时取血做血气分析。然后,处死动物,夹闭气管,打开胸腔,观察胸腔内及心包腔内积液,将心包腔内积液挤至一端,用注射器抽取少量积液备用。然后将连接胸壁的组织离断,同时在夹闭气管的止血钳上端剪断气管,(注意防止水肿液流出)提起心肺切断腔静脉及主动脉,去除胸腺及周围组织,在肺动脉与肺静脉的近肺端用细线结扎,剪断血管(结扎线留在肺侧)以离断心脏。用粗线在切断气管的分叉上1cm处进行结扎,于结扎线上端切断气管。用滤纸吸去肺表面的液体,称重,计算肺系数。肉眼观察肺大体形态的改变。切开肺脏、注意有无泡沫样液体流出。

对气管插管中溢出的水肿液,腹腔积液进行蛋白质定性试验,以了解微血管通透性的改变。

实验组Ⅱ

实验步骤与实验组Ⅰ不同之处是自颈总静脉输入生理盐水(输液量按100ml/kg,输液速度为180~200滴/min )待输入量完毕时将肾上腺素入壶(按肾上腺素0.45ml/kg)。其余步骤与实验组Ⅰ相同。

 (四)注意事项

1. 输液管道内一定要将空气排净,避免气体栓塞。

2. 输液速度要保证180~200滴/min,以避免出现不典型肺水肿,同时也拖延实验时间。

3. 测血气时注意血液与空气隔绝,及时用胶塞封住针头。

4. 解剖取肺时,注意勿损伤肺表面并避免挤压肺组织,以防水肿液流出,影响肺系数值。肺系数=肺质量(克)/体质量(㎏)  正常值4.1~5

5. 取心包液和腹水时,不要刺破血管,尤其取腹水时要做正中切口,否则影响蛋白测定值。

附录

水肿液蛋白质定性-------磺基水杨酸法

原理:磺基水杨酸是一种生物碱试剂,在酸性环境时可与蛋白质的氨基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盐类。

试剂:20%磺基水杨酸溶液

操作:取载玻片三张,于每张玻片两端滴上需测的水肿液2~3滴。向玻片一端的水肿液中加入20%磺基水杨酸1滴,另一端加1滴生理盐水,二者进行比较,如水肿液变混浊即为阳性,清析透明为阴性。

(五)思考题

1. 大量快速输入生理盐水发生急性肺水肿的机制?

2. 临床上对心衰患者在输液时应注意什么?

3. 急性肺水肿与缺氧、呼吸衰竭等章节的联系及发生机制?

4. 水肿液蛋白测定的意义?

(丁春华)

相关文章
 医学寄生虫学电子教材(人体寄生虫 第六版)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方法
 内科学图片库:中毒DSC01555
 病理生理学授课教案:休克
 中医骨科学电子教材:第一节 损伤的症状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图片资源:图片114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