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诊断学 > 河北医科大学 > 正文
中医诊断学-电子教材:三焦
来源:河北医科大学 更新:2013/10/14 字体:

第三节  三焦辨证概要

  三焦辨证,是清代医家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首先提出的。依据《内经》关于三焦所属部位的概念,将外感温热病的证侯归纳为上、中、下三焦病证,用以阐明三焦所属脏腑在温热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证侯表现及其传变规律,并指导治疗的一种辨证方法。

  三焦所属脏腑在温热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标志着温热病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病理阶段。

  上焦病证主要包括手太阴肺和手厥阴心包的病变,手太阴肺的证侯多为温病的初起阶段;

  中焦病证主要包括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和足太阴脾的病变;

  下焦病证主要包括足少阴肾和足厥阴肝的病变,属温病的末期阶段。

www.med126.com/yishi/

  一、上焦病证

  【概念】温热之邪侵袭手太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阴肺和手厥阴心包所表现的证候。

  【证候】

 ㈠温邪侵犯肺卫:发热,微恶风寒,汗出,咳嗽,口渴,头痛,舌边尖红,脉浮数或两寸独大;

  ㈡热邪壅肺:但热不寒,咳嗽,气喘,汗出,口渴,苔黄,脉数。

 ㈢逆传心包:高热,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謇肢厥,舌质红绛。

  二、中焦病证

  【概念】温热之邪侵袭中焦脾胃,邪从燥化和邪从湿化所表现的证候。

  【证候】

  ㈠阳明燥热:身热面赤,呼吸气粗,腹满便秘,神昏谵语,渴欲饮冷,口干唇裂,小便短赤,苔黄燥或焦黑起刺,脉沉实有力。

  ㈡太阴湿热:身热不扬,头身重痛,胸脘痞闷,泛恶欲呕,大便不爽或溏泄,舌苔黄腻,脉濡数。

 三、下焦病证

  【概念】温热之邪犯及下焦,劫夺肝肾之阴所表现的证候。

  【证候】

㈠肝肾阴虚:身热颧红,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燥咽干,神倦,耳聋,脉虚大;

  ㈡虚风内动:手足蠕动,甚或瘈疭,心中憺憺大动,神倦脉虚,舌绛苔少,甚或时时欲脱。

  四、三焦病证的传变

  ⒈顺传:由上焦手太阴肺经开始,传入中焦,进而传入下焦。表明病情由浅入深,由轻到重。

 ⒉逆传:病邪从肺卫传入心包。说明邪热炽盛,病情重笃。

相关文章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实验十七  
 天热药物化学教学方法
 免疫学电子教材:第十三章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图片资源:图片84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图片资源:流感并发症
 药学的生物化学考核办法:端粒、端粒酶与衰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