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执合兴
|
汉语拼音 | HONGERSHUTUFEN
|
拉丁名 | Ochotona erythrotis Buchner.
|
英文译名 | |
销售地区 | |
保护品种 | |
中药材基原 | 为鼠兔科红耳鼠兔的粪。
|
动植物形态 | 为国内一大型鼠兔。体长165~250mm,体重125~350g左右。耳较大而圆,无尾。夏季体背全为棕黄褐色,腹部为白色或污白色,头部自鼻端沿额部至两耳壳呈锈黄色,四肢内侧呈红褐色,四肢背面为白色或污白色。冬季时节体色略有改变,但变异不大,体背呈灰色而稍带棕黄色,四肢和腹面与夏毛同色。
|
动植物资源分布 | 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四川、甘肃等省区。
|
动植物生态环境 | 常见于中国西南及西北部的高原地区。栖息于河谷间的裸露红土岩、石岩、峭壁及砾岩地带。在青海偶见于农田附近活动。活动敏捷。穴居,单独营穴,穴洞简单,地下有1~2m长的洞道,分支少;或直接利用各种岩石缝隙作为栖居之地。主要以植物绿色叶茎或禾本科的蒿草为食,亦盗食农作物。
|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 |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 全年收采。粪便多堆集于洞口,收集后筛净泥土,拣去砂石,晒干。一般以粪熬膏备用。其方法将干粪以水浸泡,煮沸,弃去残渣,将余水熬成膏即可。
|
药用部位 | 以其粪入药。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干燥粪便呈长圆形或略长圆形,直径4~6mm,外表棕褐色或灰褐色,粗糙。破碎后可见多数植物纤维及其他未消化物质。陈久者气微,新鲜者微臭。以粒大、均匀、无破碎、无质杂者为佳。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中药剂型 | 汤剂,散剂。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筛选 | |
新药的临床评价 | |
实验动物的品种 | |
方剂组成 | |
药物和剂量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甘、苦,性平。
|
归经 | |
功效 | 清胃、肝、肾热。
|
性味分类 | |
主治 | 治胃痛、痛风、目疾、经闭,补养体力。
|
用法用量 | 配方用,4.5~9g。
|
用药忌宜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方一:五味红耳鼠兔粪汤:红耳鼠兔粪膏150g,马兜铃225g,哇夏嘎200g,红花175g,熊胆5g。前三味先煎,取汁去渣,再加入红花、熊胆,略煮后口服。治肝热病。 方二:红耳鼠兔粪独味汤:红耳鼠兔粪膏煎汤,祛风化湿,清热利尿。主治垢病、尿闭症。 方三:十三味鼠兔青鹏散:红耳鼠兔粪膏23g,麝香3g,红花6g,小豆蔻9g,熊胆5g,唐古特乌头20g,唐古特青兰9g,诃子50g,红景天14g,黑草乌50g,川木香10g,藏菖蒲9g,黑冰片6g。清热凉血,杀疠镇痛。主治六腑之血胆病,疠虫降于肠胃之刺痛等症,效如甘露。 方四:九味檀香散:白檀香、麝香、红花獐牙菜、红耳鼠兔粪膏、唐古特乌头、小豆蔻、诃子、白刀豆、白糖。共研为散。可治热邪增盛于肾。 方五:钙质结核、诃子、红耳鼠兔粪膏如君;哇夏嘎、尼泊尔紫堇如皇后;寒水石如太子;藏木香、芫荽子、沙棘果膏如大臣;上药共研。是治培根本布症的通治方。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据《晶珠本草》记载:执合兴与朱砂、水银同源,在沟口朝北的石岩缝隙中,如糖液一样的岩石精汁聚集在一起流出来,其分类有六种、四种、五种之说。《八支》记载:夏天炎热时,金、银、铜、铁、锡、铅六精熔化如紫草茸汁,从石岩里流出来,即成执合兴。《甘露八部》记载:东西南北均产,从石崖空洞里,流出甘露汁,四方流出四物,化成四种珍宝之汁液,有金、银、铜、铁之色。《四部医典》记载:锡、铅同为一物,执合兴实有五种。 据调查,执合兴不知为何物。执合兴(有音译为渣驯、札训等),1957年出版的《格西曲札藏文辞典》译为五灵脂、石沥清,1985年出版的《藏汉大辞典》译为岩精,1986年出版的《晶珠本草》汉译本译为地松脂。青海地区藏医均以红耳鼠兔粪代用,据称红耳鼠兔有觅食执合兴之特性,故其粪具有执合兴之功效。 |
药物应用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