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藏族医学 > 藏族医药 > 正文
尼阿洛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品名
藏名:尼阿洛
汉语拼音
NIALUO
拉丁名
1.Polygonum divaricatum L.;2.P.tortuos-osum D.Don.
英文译名
销售地区
保护品种
中药材基原
为蓼科植物分叉蓼和扭转蓼(叉枝蓼)的全草。
动植物形态
1.分叉蓼:多年生草本。块根肥厚,直径约10cm,表皮黑褐色,根茎细长,被褐色膜质鳞片。茎直立,圆柱形,中空,有节,节膨大,被稀疏柔毛,稍带紫红色,分枝甚多,开展。叶片狭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12cm,宽1~2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全缘,具睫毛,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无柄或近于无柄:托叶鞘膜质,开裂,有明显脉纹,易破碎脱落。圆锥花序顶生,大型;苞片狭披针形,膜质,褐色,长2~3mm,内生2~3朵具短梗的花;花冠白色或淡黄色,5裂深,裂片长圆形,脉纹明显;雄蕊8,长约为花被长的一半;花柱3,柱头球形。瘦果椭圆形,具3锐棱,长3~5mm,黄褐色,有光泽。
2.扭转蓼:半灌木,根粗壮。茎直立,圆柱状,高30~50cm,常呈叉状分枝,黄褐色或棕红色,密被短柔毛或近无毛。叶片卵圆形,长2~5cm,宽1~2cm,近革质,顶端钝尖,基部圆形,两面密被短柔毛或近无毛;叶柄很短或近无柄:托叶鞘膜质,顶端偏斜,褐色。花序圆锥状,顶生,花多而密集,白色至粉红色。花被片椭圆形,长约3mm。瘦果椭圆形,具3棱,黄褐色,有光泽,长约3mm。
动植物资源分布
1.分叉蓼:产于青海、四川;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 2.扭转蓼:产于西藏;印度西北部、尼泊尔、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有分布。
动植物生态环境
1.分叉蓼:生于海拔3000~4000m的山坡、河谷各阶地,灌丛林缘的草坡、沙丘。 2.扭转蓼:生于海拔3800~4900m的高山草坡、稀疏灌丛林地、林缘、河滩砂砾地。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1.分叉蓼:花期7~8月,果期8~9月。
2.扭转蓼:花期6~7月,果期7~3月。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开花盛期采挖,除去枯叶残茎,洗净,晒至六、七成干,根切片,茎切段,晒干。
药用部位
以全草入药。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根呈不规则的块状或条状,木质或草质,长8~15cm,径5~8cm,或横切片或纵切块,宽4~8cm,厚5~8mm,表皮棕褐色或黑褐色,切面类白色、棕黄色至棕红色,颗粒状。茎切段长短不一,有细纵纹,黄褐色至褐色,有节,节稍膨大,有膜质鞘宿存。质韧不易折断,断面不平整,中央有一小孔(有髓或无)。叶片皱缩,展平后卵圆形或线状披针形,无柄或近于无柄。花序皱缩,花大多脱落;花小,淡黄色。气微,味涩、微苦、酸。
中药化学成分
分叉蓼全株含缩合类鞣质。根含蒽醌、氨基酸、有机酸、鞣质。鲜品含有异槲皮甙(isoquercitrin,C(21)H(20)O(12))。种子含油量为8.39%。
理化性质
中药化学鉴定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炮制方法
中药剂型
散剂。
中药制药工艺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具抑菌作用。实验证明,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乙型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O(86)B(7)、宋内氏痢疾杆菌、弗氏痢疾杆菌均有中等敏感性,卡他球菌、大肠杆菌O(125)、B(15)的敏感性较低。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药物筛选
新药的临床评价
实验动物的品种
方剂组成
药物和剂量
药物配伍
方一:尼阿洛,茜草麦冬。 方二:尼阿洛,短管耳草,熏倒牛。 方三:尼阿洛,翼首草,扭连线,渣训膏(小檗皮膏)。
药性
微苦、酸、涩,凉。
归经
功效
清大小肠之热、肺热,涩肠,止痢,消积。
性味分类
主治
胃炎、大小肠积热、热泻腹痛、肺热音哑。
用法用量
配方,每次6~15g。
用药忌宜
不良反应及治疗
选方
方一:尼阿洛150g,茜草90g,麦冬90g。共研细粉。治热泻腹痛。一次3g,一日3次。
方二:尼阿洛150g,短管兔耳草120g,熏倒牛90g。共研细粉。治大小肠热,胃热作痛。一次3g,一日3次。
方三:尼阿洛120g,翼首草60g,扭连线60g,渣训膏(小檗皮膏)60g。将前三味药研细,再加入渣训膏兑研。治肺热声嘶、大小肠热。一次2~3g,一日3次。
临床运用
各家论述
考证
《蓝琉璃》记载:尼阿洛清大小肠为主的腑热。《晶珠本草》记载:“本品清大小肠热、腑热”。引《如意宝树》记载:“尼阿洛治肠病、上吐下泻”。让钧多杰说:“尼阿洛清肠热”。又引《图鉴》记载:“尼阿洛生长在阴山。叶像白柳叶。茎有红晕,长而有节。花白色,状如白云。根红色,状如鹿角。味微苦、酸、涩,功效治内脏痼疾。”
据青海、西藏、甘南、川西地区等,用本品有分叉蓼、扭转蓼(叉枝蓼)及同属多种植物。
药物应用鉴别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