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Zhang nao
|
维药名 | |
别名 | 可福儿、可福黎、可夫儿《回回药方三十六卷》,卡葡尔《明净词典》。
|
考证 | 《白色宫殿》载:“樟脑,是一种树木中采收或提取的盐粒样物质。树高数丈,树底凉爽,炎热夏季,毒蛇为了避暑成队集中到此树底下,人类不能靠近,只能打枪作标志,冬季时才能来到此树底下,砍下树木,从木材中采收樟脑,这种樟脑为上品;采用煎煮蒸发的办法从此树的根、枝、叶提取的为下品。”《拜地依药书》载:“樟脑树,高达10丈,树皮灰色或褐色,木材质脆;樟脑是从此树木材中采收的颗粒状结晶。”根据上述维吾尔医本草所述植物特征和实物对照,与现代维吾尔医所用樟脑一致。
|
中药材基原 | 本品为榜科植物樟树的根、干、枝、叶经提炼制成的颗粒状结晶。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 Presl
常绿乔木,高20~30m。树皮灰褐色或黄褐色,纵裂;小枝淡褐色,光滑;枝和叶均有樟脑昧。叶互生,革质,卵状椭圆形至卵形,长6~12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钝或阔楔形,全缘或呈波状,上面深绿色或有光泽,下面灰绿色或粉白色,无毛,幼叶淡红色,脉在基部以上3出,脉腋内有隆起的腺体;叶柄长2~3cm。圆锥花序腋生;花小,绿白色或淡黄色,长约2mm;花被6裂,椭圆形,长约2mm,内面密生细柔毛;能育雄蕊9,花药4室;子房卵形,光滑无毛,花柱短,柱头头状。核果球形,宽约1cm,熟时紫黑色,基部为宿存扩大的花被管所包围。花期4~6月,果期8~11月。
我国主产于台湾、贵州、广西、福建、江西、四川等地;国外主产于印度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一般在9~12月砍伐老树,取其树根、树干、树枝锯劈成碎片(树叶亦可用),置蒸馏笼中进行蒸馏,樟木中含有的樟脑及挥发油随水蒸气馏出,冷却后,即得粗制樟脑。粗制樟脑再经升华精制,即得精制樟脑粉。将此樟脑粉入模型中压榨,则成透明的樟脑块。本品以生长50年以上的老树产量最丰;幼嫩枝叶含脑少,产量低。宜密闭瓷器中,放干燥处。
|
药材鉴别 | 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或无色半透明的硬块,加少量乙醇、氯仿或乙醚,易研碎成细粉;具穿透性的特异芳香,味初辛,后清凉;在常温中易挥发,燃烧时发生黑烟及有光的火焰。
理化鉴别 紫外光谱:取本品加乙醇制成每毫升中含2.5mg的溶液,测定其紫外光谱。在289±1nm处有最大吸收峰,其吸收度约为0.53。
|
化学成分 | 主要为樟脑(Campho)[1]。
|
药理作用 | 樟脑对皮肤有温和的刺激作用及防腐作用,并有清凉感和止痒作用。它还有轻度局部麻醉作用[1,2]。 它在一定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亦有报道其对心脏有强心作用,并对内脏血管有舒张作用。但迄今尚无定论[2]。误服樟脑制剂,可致类似中枢兴奋药的中毒症状[2]。也会出现暂时性交界性心动过速[3]。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三级干寒,味微辛。
|
功效 | 生干生寒,调节异常血液质,泻火强心,清热补脑、爽心悦志,消炎止痛,燥湿止泻,清肺化痰,凉血止血。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内服:100~300mg。外用:适量。本品可入小丸剂、片剂、蒸露剂、散剂、油剂、敷剂等制剂。
|
注意事项 | |
代用药 | |
附方 | |
制剂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徐国钓.药材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309 药理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维吾尔药材标准(上班).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出版社(K),1993.390 [2]张昌绍.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110 [3]邱勇玉.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8,14(1):26 |
维药名出处 | 《注医典》
|
参考 | 《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维吾尔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