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维吾尔族医学 > 维吾尔族医药 > 正文
刺山柑根皮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汉语拼音
Ci shan gan oen pi
维药名
比合开白尔破斯提
别名
可伯儿、可八而根的皮《回回药方三十六卷》,槌果藤根皮、克西加力 艾斯里力开白尔、破斯提 比合 开日尔《拜地依药书》。
考证
《药物之园》载:“刺山根皮,是刺山柑的根皮;原植物是蔓生植物,枝多,带刺,叶宽卵形,花白色,中有柔毛,果实比橡子稍大,成熟后裂开,内皮红色,种子多,深褐色,带黏液,其味微甜、辛辣、涩;根粗大,皮厚,白色,干燥后多为自行脱离于木质;味辛咸、灼舌,药力较其他部位强。”根据上述维吾尔医本草所述药物特征和实物对照,与现代维吾尔医所用刺山柑根皮一致。
中药材基原
白花菜科植物刺山柑的干燥根皮。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刺山柑Capparis spinosa 1. 曼生灌木,长l~2m。根粗大,皮厚,黄白色。小枝浅绿色,幼时有柔毛,后变无毛。叶互生;纸质,近圆形,宽卵形或倒卵形,长1~5cm;宽l~4.5cm,无端圆形,具短突尖,基都圆形,全缘,两面无毛,叶柄长2~20mm,托叶变形成钩状,长2~6mm。花梗长2.5~4cm,无毛;萼片卵形,外面无毛,内有柔毛,后变无毛;花瓣白色,红色或紫红色,倒卵形;雄蕊多数;子房柄长2cm。浆果长2.5~4cm,内皮呈血红色。种子多数,深褐色,像萝卜子,有辛辣味。用;给小鼠灌胃,有镇痛及抗凝血作用[1]。
栽培与养殖
采收加工
药材鉴别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炮制方法
性味
二级干热,味辛。 《拜地依药书》:“三级干热。”
功效
生干生热,散气止痛,通阻强筋,清除异常黏液质,软坚消炎,利尿退肿,燥湿除斑。
主治
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疾病,如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瘫痪,面瘫,筋肌松弛,淋巴结肿大,脾脏肿大,尿闭水肿花斑癣,各种湿疹。 1.《注医典》:“强筋健肌,增强感觉,软牌退肿,止咳平喘,清除末成熟体液,杀死肠虫,祛寒止痛等。治下肢瘫痪,知觉减退,脾脏肿大,气急哮喘,体内未成熟体液增多,肠道生虫,寒性牙痛等。” 2.《拜地依药书》:“消坚退肿,祛斑生辉,通经利尿,清除浓性体液,燥湿愈创,清除异常黏液质等。治颈淋巴结核,皮肤白斑,体内浓性体液增多,各种疮疡,异常黏液质增多等。”
用法用量
内服:4~5g。外用;适量。可入汤剂、糖浆剂、散剂、片剂、小丸、敷剂、洗剂等制剂。
注意事项
对胃有害,矫正药为高良蜂蜜;热性气质者,与各种醋酸糖浆同服。
代用药
若本品缺货,可用原植物的其他部位代。
附方
1.治寒性牙痛 取适量刺山柑根皮,与适量葡萄醋煎汤,待凉后漱口。 2.治皮肤白斑 先取适量葡萄醋倒在磨刀石上,再取适量刺山柑根皮磨出药味,涂于患处。 3.治皮肤疮疡 取适量刺山柑根皮,研成细粉,撒在患处。(1~3方出自《拜地依药书》)
制剂
艾比 开白尔 小丸 刺山柑根皮、大黄各6g,焦珊瑚芦荟芹菜子、阿里红食盐各3g。研成细粉,用适量黄花柳蒸露制成小丸即可。功能软脾消肿。主治脾脏肿大等脾脏疾病。每日2次,每次3g,用开水送服。(《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维吾尔医学》方剂部分)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刘勇民,等.维吾尔药志(下册).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K),1999.871
药理
[1]李明学.等.新疆中医药,1986,(2):32
维药名出处
《拜地依药书》
参考
《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维吾尔药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