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傣族医学 > 傣族医药 > 正文
莪术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汉语拼音
E zhu
傣药名
别名
中药材基原
科植物莪术的根茎。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莪术 Curcuma aeruginosa Roxb.又名:山姜黄、绿姜《中药大辞典》。 多年生宿根草本。根茎卵圆形块状,侧面有圆柱状的横走分枝。根系细长,末端膨大成长卵圆形块根。叶片长圆状椭圆形或狭卵形,长18~24cm,宽7~11cm,叶脉中部具紫色晕;叶柄长约为叶片的1/3,下延成鞘,叶耳形小。圆柱状穗状花序,长约14cm,具总梗,花密;苞片卵圆形,顶端苞片扩展,亮红色,腋内无花;花萼白色,具3钝齿;花冠裂片3,上面1片较大,顶端略成兜状,唇瓣圆形,淡黄色,先端3浅圆裂,中间裂瓣先端微缺。蒴果卵状三角形,光滑。种子长圆形,具假种皮。花期4~6月。 野生于山间、村边林下草地;亦有栽培。分布于福建、浙江、广东、广西、台湾、四川、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挖取根茎洗净,切片,晒干备用。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根茎类圆形、卵圆形、长圆形,顶端多钝尖,基部纯圆,长2~5cm,直径1.5~2.5cm。表面土黄色至灰黄色,上部环节明显,两侧各有1列下陷的芽痕和类圆形的侧生根茎痕;体重,质坚实,断面深绿黄色至棕色,常附有棕黄色粉末。皮层与中往易分离。气微香,味微苦而辛。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30g,加氯仿10ml,超声处理40min或冷浸24h,滤至10ml量瓶中,用氯仿洗涤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在242um测定最大吸收,其吸收度值不得低于0.45。
化学成分
根茎含挥发油:莪术呋喃烯酮(curzerenone),龙脑(bomeol),大牻牛儿酮(germacrone),α一和β-蒎烯(pinene,樟烯(camphene),柠檬烯(limonene),l,8一桉叶素(1,8-cineole),松油烯(terpinene),异龙脑(isoborneol),丁香烯(caryo-phyllene),姜黄烯(curcumene),丁香烯环氧化物(caryophylleneepoxide),姜黄酮(urmeronc),芳姜黄酮(ar-turmerone),莪术二酮(curdion)[1],莪术烯酸(curcurmenol),异莪术烯醇(isocur-curmenol)[2],一呋喃莪术烯酮(difurocumenone)[3],莪术一醇(aerugidiol)[4]。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 莪术油制剂在体外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615纯系小鼠的L615白血病及腹水型肝癌细胞等多种瘤株的生长有明显抑制和破坏作用[1]。体外试验证明莪术二酮对艾氏腹水癌细胞有明显破坏作用,能使其变性坏死[2]。莪术抗癌作用原理是莪术油能直接杀瘤,还能增强瘤细胞免疫原性,从而诱发或促进机体对肿瘤的免疫排斥反应[3,4]。 2.抗旱孕作用 莪术根茎的醇浸膏及其有效成分(萜类化合物)对犬、大鼠、小鼠有非常显著的抗早孕作用。以莪术油的止孕作用最为显著,一般于受孕2~5d给药,即出现胚胎死亡,吸收或阻止胚胞着床[5]。 3.抗菌作用 莪术挥发油试管内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霍乱弧菌等的生长[6]。 4.升高白细胞的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莪术油、莪术醇,可明显对抗环磷酰胺所引起的白红胞减少,并促进白细胞回升,提示莪术有一定的升高白细胞作用[7]。 5.保肝作用 莪术醇提取物及挥发油对四氯化碳、硫代乙酸胺引起的小鼠丙氨酸转氨酶升高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使磺溴酞钠潴留量减少,相应肝组织病变减轻[8]。 6.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 莪术水提取液给大鼠灌胃,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能明显降低血液黏度,缩短红细胞的电泳时间。其水提醇沉注射液静注对大鼠体内血栓形成也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9]。 7.毒性 莪术醇提取物小鼠口服的LD50为86.8士12g(生药)/kg[8]。
性味
味辣,气芳香,性温。入水、风、火塔。
功效
清火解毒,敛疮生肌,行气活血,镇心安神。
主治
主治“兵洞飞暖龙”(疔疮脓肿),“缅白贺”(毒虫咬伤),“拢梅兰申”(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痛,屈伸不利),“阻伤”(跌打损伤),“纳勒冒沙么”(月经失调,痛经闭经),“呢埋,拢栽线栽歪”(发热,心慌心悸),“接英”(筋痛)。
用法用量
内服:研粉,3~10g;煎汤,10~15g。外用:鲜品适量,火上烘热包敷。
注意事项
附方
1.治“兵洞飞暖龙”,“缅白贺”莪术捣细,加猪油拌匀,于火上供热包敷患处。(景洪市名傣医康郎仑验方) 2.治“拢梅兰申”,“阻伤”,“兵洞飞暖龙”莪术、姜黄、山大黄灯台树叶鲜品适量,捣烂包敷患处。 3.治“纳勒冒沙么”莪术、姜黄、山大黄、灯台树叶鲜品适量,加酒炒热包敷腹部。(2、3方出自景洪市傣医波波验方) 4.治“呢埋,栽线栽歪”,“接英”莪术研粉,开水送股3~5g。(景观市傣医波岩亮验方)
药物分类
植物药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方洪矩,等.药学学报.1982,17(6):441 [2]章菽,等.中草药.1986,17(6):224 [3]Shiba K,et al.C A,1990,112:42559a [4]Kato M,et al.C A,1991,115:280313x 药理 [1]李仪奎,等.中药药理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145 [2]辽宁中医学院医学系肿瘤组.新医药学杂志,1976,(12):28 [3]遵义医学院肿瘤研究组病理生理小组.肿瘤防治研究,1974,(3):7 [4]遵义医学院肿瘤研究组病理生理小组.肿瘤防治研究,1977,(2):26 [5]安一心,等.生殖与避孕,1983,3(1):57 [6]Nigam S S,et al.C A,1970,73:63548n [7]浦大九,等.温州医学院学报,1979,(1):51 [8]相正心,等.中国中药杂志,1989,14(5):47 [9]许俊杰,等.中药材,1992,15(5):33
傣药名与别名出处
《西双版纳傣药志》、(德宏)
参考
《中华本草》傣药卷
相关文章
莪术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