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傣族医学 > 傣族医药 > 正文
鱼腥草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汉语拼音
Yu xing cao
傣药名
帕蒿短
别名
帕快
中药材基原
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带根全草。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蕺莱 Houttuynla cordata Thunb. 多年生草本,高15~50cm。茎下部伏地,节上生根,无毛或被疏毛。叶互生,心形或宽卵形,长3~8cm,宽4~6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全缘,有细腺点,下面常紫色,两面脉上被柔毛;叶柄长1~4cm,被疏毛;托叶膜质,条形,长约2.5cm,基部抱茎,下部与叶柄合生,边缘被细毛。穗状花序生于茎的上端,与叶对生,长约2cm;总苞片4枚,长方倒卵形,大小不一,白色;花小而密,无花被,具1小的披针形苞片;雄蕊3,花丝下部与子房合生;雌蕊1,由3个下部合生的心皮组成,子房上位,花柱3,分离。蒴果卵圆形,顶端开裂。种子多数,卵形。花期5~6月,果期10~11月。 生于阴湿地或水边。分布于我国西北、华北及长江流域以南地区。 栽培要点:生物学特性 宜温暖湿润的气候,喜阴湿,忌干旱,以肥沃的砂质壤土及腐殖质壤上为佳。 栽培技术 用根茎繁殖:作畦开沟;3月下旬至4月上旬挖出根茎,剪成9~12cm长的小段,顺沟排放,株矩10~15cm,覆土3~5cm厚,稍加压后浇水。 田间管理 栽种后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施稀薄人粪尿l~2次。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将全草连根拔起,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茎呈扁圆柱形,扭曲,长20~35cm,直径2~3mm;表面棕黄色,具纵棱数条,节明显,下部节上有残存须根。质脆,易折断。叶互生,叶片展平呈心形,长3~5cm,宽3~45cm,先端渐尖,全缘,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下表面灰绿色,叶柄细长,基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顶生,黄棕色。搓碎有鱼腥气,味微涩。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类方形,有多细胞腺毛及少数非腺毛;皮层较宽,近表皮处有油细胞散在;中往鞘纤维单列,排列成环或断续成环,木化。射线较宽,髓部有油细胞及草酸钙簇晶散在。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多角形,有较密的波状纹理,油细胞散在,类圆形,直径70~80μm,其周围有6~7个表皮细胞呈放射状排列。叶脉处非腺毛2~10细胞,长180~200μm,基部直径约40μm,表面有条状纹理。多细胞腺毛散在,内含淡棕色物。下表皮非腺毛稍多,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4~5个。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浸泡过夜,滤过,滤浓浓缩至lm1,作供试品溶液。另取金丝苷、甲基正壬酮的甲醇液作对照品溶液。分别取供试品、对照品溶液点于同一桂胶G薄层板上,乙醚一甲酸一水(4.5:1:1.5)(饱和后取上层溶液)中展开,展距11cm,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相应位置上,紫外灯下(254~365nm)检视,显暗棕色斑点;喷l%三氯化铝乙醇溶液,显淡黄色斑点。
化学成分
含蕺菜碱(cordarine),槲皮苷(quercitrin),异懈皮苷(isoquercetrin),瑞诺苷(reenoutrin),金丝桃苷(by-perin),阿夫苷(afzevin),芸香苷(rutin)等黄酮苷类化合物。挥发油主要成分有鱼腥草素(癸酸乙醛亚硫酸氢钠的加成物),癸酰乙酸(decanoylacetaldehyde),月桂醛(laurlc aldehyde),两者均有鱼腥草特异臭气。还有d一柠檬烯(d-limonene),甲基正壬基酮(methyl-n-nonylketone),癸醛(capric aldehyde),癸酸(capricacid),α一蒎烯(α-plnene),樟烯(camphene),芳障酵(linalool),乙酸龙脑酯(bornyl acetate),丁香烯(caryophyllene)等。 还含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油酸(oleic acid),硬脂酸等[1~3]。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平板打洞法试验表明本品鲜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加热后作用减弱[1]。 2.抗病毒作用 鱼腥草(1:1O)对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1株有抑制作用,也能延缓埃可11株病毒(ECHOll)的生长[2]。 3.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口服合成鱼腥草素,使血清中备解素水平上升[3]。 4.利尿作用 本品具有明显利尿作用[4]。
性味
味微甘,气腥,性凉。入水、风塔。
功效
清火解毒,凉血止血,止咳化痰,消肿止痛。
主治
主治“兵哇皇唉,呢埋,拢沙龙接火”(风热感冒咳嗽发热,咽喉肿痛),“洞亮冒沙么”(麻疹透发不畅),“勒郎多”(鼻衄),“把办哦勒”(外伤出血),“达黑火”(蜈蚣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开水泡,15~30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
注意事项
附方
1.治“兵哇皇唉,呢埋,拢沙龙接火”鱼腥草30g,煎汤内服。(景洪市傣医波为三验方) 2.治“洞亮冒沙么”鱼腥草根20g,开水泡服。(勐海县傣医岩顿囡验方) 3.治“把办勒哦”鱼腥草鲜品适量,捣烂,外敷患处。(景洪市傣医康郎丙验方) 4.治“勒郎多”鱼腥草鲜品适量,捣烂,包敷额部及后颈部。(景洪市名傣医康郎仑验方) 5.治“达黑火”鱼腥草鲜品适量,捣烂,加酒,包敷患处。(景洪市傣医波岩亮验方)
药物分类
植物药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陈冀胜,等.中国有毒植物。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533 [2]刘永漋,等.植物学报,1979,21(3):244 [3]高木修造,等.生物学杂志(日),1978,32(2):123 药理 [1]阎桂华,等.药学通报,1960.8(2):57 [2]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病毒组.新医药学杂志,1973,(l):26 [3]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新医药学杂志,1973,(7):25 [4]Kimura Y,et a1.C A,1953,47:4550j
傣药名与别名出处
《西双版纳傣药志》、(德宏)
参考
《中华本草》傣药卷
相关文章
鱼腥草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