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瑶族医学 > 瑶族药学 > 正文
铜毛双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一级分类
常用植物药
二级分类
分类
年份
ndomh maauh sung
别名
黄精、老虎、野仙姜
来源
百合科植物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的根状茎。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根状茎横生,肥大肉质,近圆柱形,结节处膨大。叶互生,椭圆形,有时为长圆状或卵状椭圆形,长8-14厘米,宽3-6厘米,顶端尖至渐尖,无柄。花2-7朵呈伞状腋生或单生,花被绿色。浆果球形,熟时黑色。花期4-5月,果期6-9月。
生态分布
生于林下、灌丛或山坡阴处。产于广西隆林、乐业、南丹、金秀、融安、龙胜、全州、富川、贺州、蒙山、苍梧、藤县、陆川等县市;分布于山东、江苏、安徽、湖北、江西、湖南、广东、河南等省份。
采集加工
春秋季采,蒸10-20分钟,凉晒,边晒边揉至全干备用。
性味
味甘,性平。
功效
补脾胃,润肺止咳,养阴益气。
传统应用
治体弱、心悸气短、肺燥咳嗽、久病伤津口干。
用法用量
9-18克,水煎或配猪瘦肉炖服。
方例
1.肺燥咳嗽 铜毛双(多花黄精)15克,恳蒙勤咪(沙参)12克,仇赖咪(麦冬)10克,双亮端(鸡桑)根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化学成分
黄精的根状茎含甾体皂甙,已分离出2个呋甾烯醇型皂甙和2个螺甾烯醇型皂甙。属于前者的是: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2-O-甲基-25(S)-呋甾-5-烯-3β,26-二醇3-O-β-石蒜四糖甙[26-O-β-D-glucopyranosyl-22-O-methyl-25(S)-furost-5-ene-3β,26-diol3-O-β-lycotetraoside]即西伯利亚蓼甙A和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2-O-甲基-25(S)-呋甾-5-烯-3β,14α,26-三醇3-O-β-石蒜四糖甙[26-O-β-D-glucopyranosyl-22-O-methyl-25(S)-furost-5-ene-3β,14α,26-triol3-O-β-lycotetraoside]即14α-羟基西伯利亚蓼甙A;属于后者的是:(23S,25R)螺甾-5-烯-3β,14α,23-三醇3-O-β-石蒜四醇甙[(23S,25R)spirost-5-ene-3β,14α,23-triol3-O-β-lycotetraoside]即西伯利亚蓼甙B和新巴拉次薯蓣皂甙元-A3-O-β-石蒜四糖甙[1]。另含黄精多糖A、B、C,三者的相对分子质量均大于20万,均由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醛酸按照摩尔比6:26:1缩合而成;又含黄精低聚糖A、B、C,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630、862和472,系由果糖与葡萄糖按摩尔比8:1、4:1和2:1缩合而成[2]。
药理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黄精水煎液浓缩至1g(生药)/kg浓度作为原液,体外试验原液1/160浓度以下可抑制伤寒杆菌,1/80以下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耐酸菌607、石膏样毛癣菌、柯氏型表皮癣菌;黄精醇浸膏的乙醚提取物1/2500浓度以下可抑制伤寒杆菌,1/640以下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糖菌[1]。豚鼠接种结核杆菌H37Pv,次日或出现淋巴结肿大时开始给予黄精水煎液,口服剂量为每日1g(生药)/kg,服药60d有显著疗效,肺及淋巴结很少有结节,已接近于异烟肼每日0.5g/kg的疗效[2]。黄精醇浸膏配成2%、5%、6%、10%浓度,体外试验对多种致病性真菌菌株有抑菌作用[3]。黄精粉末用水调成糊状,用22层纸片进行抑菌试验,结果对红色毛鲜菌、申克孢子丝菌、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有抑菌作用[4]。黄精多糖滴眼液、口服液、注射液治疗家单纯痢疾病毒性角膜炎,并与无环鸟苷治疗组比较,它们的治疗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滴眼液滴眼配合注射液结膜下注射和滴服液滴眼,配合口服液口服,疗效优于无环鸟苷组[5]。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黄精水浸膏0.35%洛氏溶液离体兔心灌流,能极明显的增加冠脉流量,同时对心率和心肌收缩力无影响;狗静注黄精浓液0.16-0.26g(生药)/kg,冠脉流量峰值平均增加32.4%±8.7%,对心率、心肌氧利用率和平均动脉压无影响;家兔静注黄精溶液1.5g(生药)/kg,能压抑垂体后叶素引起的T波增高和促进T波异常提前恢复[6]。黄精醇制剂0.15%溶液能使离体蟾蜍心脏收缩力增强,对心率则无影响;0.4%溶液使离体兔心心率加快[7]。黄精水醇提取液经八木法离体蟾蜍心的灌流实验发现,对衰竭心脏生药0.03g就呈强心效果,每搏输出量由衰竭状态的2-3滴增加到每搏3-4滴,心肌收缩振幅增大30%;对正常心脏有抑制作用,平均剂量为生药0.18g[8]。黄精30%乙醇浸出液和乙醇-水浸出液有降低动物血压的作用[8,9]。黄精的氯仿提取液对兔肺血管紧张素转变酶(ACE)的活性有抑制作用[10]。
3.降血脂作用  给实验性高脂血症家兔灌服100%黄精煎剂,每次5ml,每日2次,共30d,在给药的10d、20d、30d血三酰甘油、β-脂蛋白和胆固醇均有明显下降[11]。黄精的水或乙醇提取液能显著降低血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明显影响[12]。黄精对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及肝脏脂肪浸润有一定作用[13]。
4.延缓衰老作用  黄精煎剂、20%浓度浸泡桑叶喂养家蚕,有延长家蚕幼虫期的作用[14]。食用黄精水提取液的果蝇平均生存期延长了8%-9%,其中雌性果蝇有了显著性的提高。此外,果蝇飞翔能力和抗高温能力亦有提高[15]。黄精煎剂6g(生药)/kg灌胃,连续10d,能显著提高小鼠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16]。黄精水煎剂3g/kg·d,连续灌胃1个月能显著增强小鼠心肌和脑组织内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显著增强脑组织匀浆过氧化氢酶活性,对心肌组织过氧化氢酶活性作用不明显[17]。20%黄精煎利给小鼠每日每只灌服13ml,连续26d,能明显提高小鼠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降低其心肌中脂褐质含量[18]。黄精水煎剂2.55g/kg,连续灌胃1个月可使小鼠皮肤羟脯氨酸含量增加6.6%[19]。
5.对免疫功能和环核苷酸含量的影响  黄精水煎剂12.5g/kg灌胃对3个月、18个月、24个月龄小鼠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阳性淋巴细胞百分率有促进作用,对3月龄小鼠体外抗体形成细胞(PFC)促进作用明显,而对18个月、24个月龄小鼠作用不明显[20]。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表明,黄精多糖1mg(相当于原生药0.1g)/管具有高度激发作用,与银耳多糖相似,但随剂量增大,反而会起抑制作用。用60Co照射90%的致死量后,给黄精多糖的小鼠脾重在9-11d增重明显,造血灶也增多,以及用黄精多糖后,小鼠的脾、肝、心等脏器的DNA含量提高[21]。同时黄精提取物可使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病人的T淋巴细胞转化率或E-玫瑰花结形成率明显升高。此作用与直接的细胞毒作用无关,也不是由于培养基成分改变所致[22]。黄精水煎液给小鼠每日每只喂饲0.5g,连续10d,能显著降低正常小鼠血浆cAMP、cGMP含量,尤以降低cGMP显著,使cAMP/cGMP比值略增高,但无显著差异;明显升高正常小鼠脾组织cGMP含量,对cAMP、cAMP/cGMP无明显影响[23]。
6.对血糖的影响  兔灌服黄精浸膏,其血糖含量渐次增高,然后降低。血糖量的暂时增加,可能是由于黄精浸膏中含有碳水化合物所致。血糖量增加率及作用时间均与所给黄精浸膏的剂量成正比,黄精浸膏对肾上腺素诱发的血糖过高旱显著抑制作用[24]。黄精甲醇提取物给正常小鼠以及链脲霉素诱发糖尿病小鼠腹腔注射4h后使血糖值下降,并能较强地抑制肾上腺素诱发高血糖小鼠的血糖值,认为其甲醇提取物具有抑制肝糖酵解的功能。经研究发现其配糖体(PO-2)是活性成分之一[25]。黄精水煎剂2mg/500μl对正常人红细胞胰岛素受体总结合率和最高结合率略有提高,但无统计学意义[26]。
7.其他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黄精水浸膏12g/kg,能使其耐缺氧能力明显提高[6]。黄精煎剂2.65g/kg灌胃能显著延长小鼠游泳时间[19]。黄精甲醇提取物40mg/只,正丁醇部分20mg/只,水层部分20mg/只,腹腔注射,对干冰-甲醇冷冻小鼠尾部1min,切尾法实验表明有止血作用,使小鼠出血量减少[27]。
8.毒性  将生黄精及清蒸品的水提醇沉液按450g/(kg·24h)(相当于原生药)剂量给小鼠灌服,结果,生品组小鼠全部死亡,而炮制组小鼠无死亡,均活动正常,说明黄精炮制后毒性明显降低[28]。
化学成分参考文献
[1]Kun H S,et al.J Nat Prod,1990,53(2):333.
[2]杨明河等:《药学通报》,1980,(7):332。
药理参考文献
[1]汤泽光等:《中华医学杂志》,1958,44(5):430。 [2]邵春源等:《中华内科杂志》,1962,10(4):227。 [3]李松初等:《中华医学杂志》,1958,44(5):434。 [4]曹松年等:《中华医学杂志》,1962,48(12):781。 [5]曾庆华等:《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8,11(1):30。 [6]陶静仪等:《陕西新医药》,1981,10(3):56。 [7]后字244部队冠心病研究组药理小组:《四川中草药通讯》,1974,(2):20。 [8]韩玺等:《中药药理与临床》,1985,(创刊号):127。 [9]李广粹等:《中国医学科学院论文摘要Ⅱ》,1956:70。 [10]有泽宗久等:《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4,6(6):351。 [11]锦州医学院药理教研组:《锦医科技》,1977,(6):19。 [12]张融瑞等:《江苏中医》,1988,(7):41。 [13]河北医学院:《中医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233。 [14]项平:《辽宁中医杂志》,1982,6(3):44。 [15]徐志南等:《中医研究》,1993,6(4):13。 [16]丁安荣等:《中成药》,1990,12(9):28。 [17]舒宁琴等:《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5,9(专辑):49。 [18]刘中申等:《中医药学报》,1990,(3):44。 [19]陈淑清等:《中药药理与临床》,1990,6(3):28。 [20]钱瑞琴等:《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87,19(3):173。 [21]谈恒山等:《中草药),1989,20(11):516。 [22]南京军区总医院临床实验科临床免疫室:《江苏医药》,1979,5(10):3。 [23]沃兴德等:《浙江中医杂志》,1984,19(5):232。 [24]闵内祺:《药物学杂志》,1927,6(4):466。 [25]加藤笃等:《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2,14(2):117。 [26]刘国良等:《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10):666。 [27]小营卓夫等:《中药通报》,1984,9(6):277。 [28]冯敬群等:《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1,14(4):35。
附注
出处
中国瑶药学
相关文章
铜毛牙
铜毛杉
铜毛紧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