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药学理论
西药数据库
OCT说明书 不良反应 进口药品
化学成分 药品专利 更多
中药数据库
中药大全 中国中药 更多
名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药学理论 > 中国中药 > 正文
胡枝子
医药数据查询入口汇总 字体:
  
别名 随军茶、扫皮、胡枝条、野花生、过山龙羊角梢、豆叶柴、夜合草、假花生 横条、横笆子、扫条
汉语拼音 hu zhi zi
英文名 Stem or leaf of Shrub Lespedeza
药材基原 为豆科植物胡枝子的枝叶。
动植物形态 胡枝子 直立灌木,高达2m。茎多分枝,被疏柔毛。叶互生,三出复叶;托叶条形,长3-4mm;项生小叶较大,宽椭圆形,长圆形或
卵形,长1.5-5cm,宽1-2cm,先端圆钝,徽
凹或有极小短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上面绿色,近无毛,下面淡绿色,疏生平伏柔毛,侧生小叶较小,具短柄。总状花序腋生,较叶
长;小苞片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有毛;花萼杯状,长4-5mm,紫褐色,被柔毛,萼齿4裂;花冠蝶形,紫红色,旗瓣倒卵形,先端圆或微凹,基都有爪,翼瓣长圆形,有爪和短耳,龙骨瓣基部有爪,与旗瓣等长;雄蕊10,二
体;子房线形,有毛。荚果1节,扁平,倒卵形,长约8mm,网脉明显,有密柔毛。种子l颗。花期7-8月,果期 9-10月。
资源分布 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四川等地。
生态环境 生于山地灌木林下。
药用植物栽培
采收和储藏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药用部位
生药材鉴定
中药化学成分 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三叶豆甙(trifolin),必需氨基酸,鞣质。
种子中含有儿茶精(catechin),表儿茶精(epicatechin),中性脂(nertrallipids),糖脂类(glycolipids),磷脂类(phospolipids)。
理化性质
中药化学鉴定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炮制方法
剂型
中药制药工艺
药理作用 同属植物 Lespedeza capitata含有能降低血胆甾醇、血氮水平的物质(熔点293-295℃)。从其中提得的黄酮甙给肾病患者口服,可增加尿素及氯离子的排出;对钠、钾的排出无影响,也无利尿作用。其茎及新鲜叶的醇提取物(不合鞣质而含黄酮类、生物碱),可作成注射剂而应用于肾外性高血氮症、慢性肾炎、多囊性肾病。
药理学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药物配伍
药性 甘;平
归经 心;肝经
功效 清热润肺;利尿通淋;止血
功效分类 利尿通淋药
主治 肺热咳嗽感冒发热百日咳;淋证;吐血;衄血;尿血便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泡作茶饮。
用药禁忌
不良反应及治疗
选方
临床运用
各家论述
1.《福建民间草药》:润肺解热,利水通淋。
2.《闽东本草》:强筋益肾,健脾祛湿。治头晕,脱力,蛇伤。
考证 出自《救荒本草》
药物应用鉴别
药典收录
药材拉丁名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Lespedeza bicolor Turcz.
科属分类 豆科
出处 《中华本草》
相关文章
春花胡枝子
胡枝子根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