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药学理论
西药数据库
OCT说明书 不良反应 进口药品
化学成分 药品专利 更多
中药数据库
中药大全 中国中药 更多
名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药学理论 > 中国中药 > 正文
牛筋草
医药数据查询入口汇总 字体:
  
别名 千金草、千千踏、忝仔草、千人拔、椮子草、牛顿草、鸭脚草、粟仔越、野鸡爪、栗牛茄草、蟋蟀草、扁草、水牯草、油葫芦草、千斤草、尺盆草、路边草、稷子草、鹅掌草、野鸭脚菜、老草、百夜草
汉语拼音 niu jin cao
英文名 Goosegrass Herb
药材基原 为禾本科植物牛筋草的根或全草。
动植物形态 牛筋草,一年生草本。根系极发达。秆丛生,基部倾斜,高15-90cm。叶鞘压扁,有脊,无毛或疏生毛,鞘口具柔毛;叶舌长约1mm;叶片平展,线形,长10-15cm,宽3-5cm,无毛或上面常具有疣基的柔毛。穗状花序2-7个,指状着生于秆顶,长3-10cm,宽3-5mm;小穗有3-6小花,长4-7mm,宽2-3mm;颖披针形,具脊,脊上粗糙;第1颖长1.5-2mm,第2颖长2-3mm;第1外稃长3-4mm,卵形,膜质具脊,脊上有狭翼,内稃短于外稃,具2脊,脊上具狭翼。囊果卵形,长约1.5mm,基部下凹,具明显的波状皱纹,鳞皮2,折叠,具5脉。花、果期6-10月。
资源分布 分布几遍全国。
生态环境 生于荒芜之地及道路旁。
药用植物栽培
采收和储藏 8-9月采挖,去或不去茎叶,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用部位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根呈须状,黄棕色,直径0.5-1mm。茎呈扁圆柱形,淡灰绿色,有纵棱,节明显,节间长4-8mm,直径1-4mm。叶线形,长达15cm,叶脉平行条状。穗状花序数个呈指状排列于茎顶端常为3个,气微,味淡。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皮层由4-6列薄壁细胞组成,中柱鞘纤维成环状排列,其外侧有约20个棱脊维管束断续排列成环状。中柱维管束散在,外韧型,具环管纤维。髓细胞呈类多角形,中部常萎缩而中空。
中药化学成分 茎叶含异荭草素(isoorientin),木犀草素-7-O-芸香糖甙(luteolin-7-O-rutinoside),小麦黄素(tricin),5,7-二羟基-3',4',5'-三甲氧基黄酮(5,7-dihydroxy-3',4',5'-trimethoxyflavone),木犀草素-7-O-葡萄糖甙(luteolin-7-O-glucoxide),特荆素(vitexin),异牡荆素(isovitexin),三色堇黄酮甙(violanthin)及3-O-β-D-吡喃葡萄糖基-β-谷甾醇(3-O-β-D-glucopyranosyl-β-sitosterol)和6'-O-棕榈酰基-3-O-β-吡喃葡萄糖基-β-谷甾醇(6'-O-palmitoyl-3-O-β-glucopyranosyl-β-sitosterol)。
理化性质
中药化学鉴定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炮制方法
剂型
中药制药工艺
药理作用 非洲民间用作利尿,祛痰剂,或治腹泻
药理学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药物配伍
药性 甘;淡;凉
归经
功效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功效分类 清热燥湿药
主治 伤暑发热;小儿惊风;乙脑;流脑;黄疸;淋证;小便不利;痢疾便血;疮疡肿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90g。
用药禁忌
不良反应及治疗
选方
临床运用
各家论述 1.《百草镜》:行血,长力。
2.《福建民间草药》:利尿,清热,消疝气。
3.《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强筋骨,治遗精
4.《闽东本草》:治小儿急惊,石淋,腰部挫伤,肠风下血,反胃,喘咳。
5.《上海常用中草药》:活血补气。治脱力劳伤,肺结核
考证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药物应用鉴别
药典收录
药材拉丁名 Radix seu Herba Eleusinis Indica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Eleusine indica(L.) Gaertn.
科属分类 禾本科
出处 《中华本草》
相关文章
5-O-Methylalloptaeroxylin
Eriodictyl7-O-β-D-(6’-methylester)-gl
Eriodictyl7-O-β-D-(6’-ethylester)-glu
一种抗外伤感染、消炎止痛的外用中草药制剂
一种抗鸡热应激复方制剂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