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药学理论
西药数据库
OCT说明书 不良反应 进口药品
化学成分 药品专利 更多
中药数据库
中药大全 中国中药 更多
名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药学理论 > 中国中药 > 正文
赤胫散
医药数据查询入口汇总 字体:
  
别名 土竭力、花蝴蝶、花脸荞、荞子连、九龙盘、花扁担、土三七、散血连、小晕药、花 脸晕药、红皂药、苦茶头草、红泽兰、荞黄连、广川草、甜荞莲、脚肿 草、田枯七、蛇头草、九龙盘、斗花痒、南蛇头、蝴蝶草、化血丹、草见血、 血当归、黄泽兰、花脸荞麦、亚腰山蓼、飞蛾七、散血丹、花 月天、盘脚莲、金不换
汉语拼音 chi jing san
英文名
药材基原 为蓼科植物赤胫散和缺腰叶蓼的全草。
动植物形态 1.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30-50cm。根茎细弱黄色,须根黑棕色。茎纤细,直立或斜上,稍分枝,紫色,有节或被细白毛,或近无毛。叶互生;叶柄短,具翅,基部有叶耳,上部叶近无柄;托叶鞘筒状,膜质,长达1cm,有缘毛或无毛;叶片卵形,大头羽裂,长5-8cm,宽3-8cm,顶生裂片较大,三角状卵形,先瑞长渐尖,侧生裂片l-3对,基部近截形,两面无毛或有毛,上面中部有紫黑斑纹,具细微的缘毛。头状花序簇生于枝顶,通常成对,总花梗有腺毛;花被5裂,粉红色,沿背部为绿色;雄蕊8,花丝较花被短;柱头圆球形,3裂。瘦果卵圆形,具3棱,黑褐色有细点。花期7-8月。
2.本变种与赤胫散的区别是头状花序较小,直径5-7mm,数个再集成圆锥状。叶基部通常具1对裂片,两面无毛或疏生柔毛。
资源分布 1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西、西藏等地。 2.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西藏等地。
生态环境 1..生于路边、沟渠、草丛等阴湿地或栽培。 2.生于海拔3000m以下的山坡林下。山谷草地。
药用植物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阴湿,能耐寒。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较好。
栽培技术 用分株和种子繁殖,以分株繁殖为主。冬季倒苗后到春季未出苗前,挖起根茎,分成单株,每株须留芽和须根。栽时,翻耕土地,开1.3m宽的高畦,按行、株距各约33cm开穴。
每穴栽2株,填土区紧,施人畜粪水及草木灰,最后盖细土与畦面齐平。
田间管理 栽后每年中耕除草、追肥3次。第1次在3月
刚出苗后,第2次在6~7月,第3次在冬季倒苗时,先把枯萎茎叶割去后进行,还要培土过冬。第1、2次追肥,以人畜粪水为主,第3次可施草木灰或堆肥。
采收和储藏 夏、秋采收,扎把晒干或鲜用。
药用部位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根茎纤细,红褐色,节部肿大,有众多须根。茎圆柱形,细弱,稍扁,上部略有分枝,淡绿色或略带红褐色,有毛或近无毛;断面中空。叶卵形、长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5-8cm,宽3-5cm,先端渐尖,基部近截形或微心形,并
下延至叶柄,且于两侧常形成向内凹的l-3对圆形裂片,上面有三角形暗紫色斑纹;托叶鞘筒状,膜质,褐色。花序顶生,由数个头状花序组成;花被白色或粉红色。气微,味微涩。
中药化学成分
理化性质
中药化学鉴定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炮制方法
剂型
中药制药工艺
药理作用
药理学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药物配伍
药性 苦;微酸;涩;性平
归经
功效 清热解毒;活血舒筋
功效分类 清热解毒药;活血药
主治 痢疾泄泻;赤白带下;经闭;痛经;乳;疮;无名肿毒;毒蛇咬伤;跌打损伤;劳伤腰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9,鲜品15-30g;或泡酒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未调敷;或醋磨搽;或煎水熏洗。
用药禁忌
不良反应及治疗
选方
临床运用
各家论述 1.《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三焦热。治头昏晕。
2.《湖南药物志》:镇痛。
3.《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消肿解毒。治毒蛇咬伤,痈疖,无名肿毒,乳腺炎。
4.《四川常用中草药》:清热,活血。治内伤,血热头昏头痛,红崩,经闭,虚火咳嗽,赤白痢,痈毒恶疮。
考证 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植物名实图考》:赤胫散,生宝庆山中。黄根,黑须,紫茎,有节似蓼,有细白毛。参差生叶,叶形宛似箭链,边绿,内紫黑色,纹赤。滇南生者尤长大,开粉红花如蓼。
药物应用鉴别
药典收录
药材拉丁名 Herba Polygoni Runcinati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1.Polygonum rumcinatum Buch.-Ham. Ex D.Don[Persicaria rumcinatum(Buch.-Ham.)H.Gross.] 2.Polygonum runcinatum Buch.-Ham.Ex D. Don var.sinense Hemsl.
科属分类 蓼科
出处 《中华本草》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