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药学理论
西药数据库
OCT说明书 不良反应 进口药品
化学成分 药品专利 更多
中药数据库
中药大全 中国中药 更多
名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药学理论 > 中国国家基本药物 > 正文
氯胺酮
医药数据查询入口汇总 字体:
  
中西药分类 西药
作用分类 麻醉药及麻醉辅助用药物\全身麻醉药\静脉麻醉药
英文名 Ketamine
汉语拼音
别名
药物组成
性状 常用其盐酸盐,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熔点:259-263℃,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pH4.0-5.5,内含1:10,000氯化苄甲乙氧胺,作为防腐剂。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有机溶媒。遇光和热可分解。溶液有沉淀、变色时禁用。
功效
主治
用途 1.烧伤病人换敷料 小剂量氯胺酮能产生满意的镇痛,作用快,恢复也很迅速。 2.小儿麻醉 小儿氯胺酮麻醉恢复期没有幻觉及恶梦。 3.哮喘病人的麻醉 氯胺酮扩张支气管,是哮喘病人麻醉的首选药物。 4.危重及老年病人的麻醉。 5.局麻及全麻的辅助用药。
方解
药理作用 为具有镇痛性的静脉注射全麻药。它先阻断大脑联络径路和丘脑向新皮层的投射;这时病人的意识可能还部分存在,睁开眼睑,呈木僵状,对环境的改变无反应。痛觉消失明显而完全。加大用量,网状激活系统、边缘系统,甚至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短暂的、轻微的抑制,意识模糊不清,临床表现为浅全麻。意识消失时,咽喉反射正常或轻度抑制,呼吸道容易保持通畅,通气量正常,脑电图有明显改变;小剂量即能使α波减慢,相应的出现一系列θ波,不同于一般的全麻药。氯胺酮使脑血流增加,颅内压升高,故颅内压高的病人禁用。 它有直接心肌抑制作用,但被中枢神经系统直接刺激所引起的拟交感神经作用所对抗。它对心脏主要是变时性作用。其最终结果是与剂量相关的心率-血压乘积的上升,心脏指数短暂上升,而心搏指数却没有影响。氯胺酮必然使心率增加,但血压上升却不恒定,平均动脉压约上升15-25mmHg,一般说舒张压的上升不如收缩压。氯胺酮增加肺动脉压反右心室功,从而增加肺内分流。即使有出血性或中毒性休克它仍能使血压上升,但少数危重病人注射氯胺酮后血压反而下降。这是由于交感神经系统未能对抗它的直接抑制作用,对这类病人应特别小心。 临床剂量不明显抑制呼吸,呼吸中枢仍维持对CO2的反应。它有支气管扩张作用,支气管及唾液分泌增加。 骨骼肌张力增加。妊娠子宫的张力及收缩力都增加。氯胺酮能通过胎盘,胎儿和母体的血浆药物浓度很接近,产妇应慎用。对肾功能无不良影响;对健康人的肝功能也无明显影响。麻醉恢复期可出现幻觉及恶梦,但小儿少见。
体内过程 静脉注射后1分钟内、肌注后5分钟内血浆浓度达峰值。其分布半衰期约10-18分,消除半衰期约为2-3小时。 主要在肝内代谢,通过脱甲基、脱氨基及羟化等酶的作用进行生物转化。主要代谢途径为:氯胺酮经脱甲基,形成去甲氯胺酮(norketamine即代谢物I),然后再羟化成羟去甲氯胺酮(hydroxy-norketamine)。它们再与较易溶于水的葡萄糖醛酸衍生物轭合,经尿排出。尿中排出的氯胺酮原形或去甲氯胺酮不到4%。在麻醉结束时,体内大部分氯胺酮尚未经代调。
剂型 注射剂
规格 注射剂2ml:0.1g,10ml:0.1g,20ml:200mg。
用法用量 1.全麻诱导:静脉0.5-1.5mg/kg;肌注4-6mg/kg。 2.全麻维持:30-90μg/(kg·min)静点。 3.镇静、止痛:静注0.2-0.8mg/kg;肌汪2-4mg/kg。
不良反应 1.它产生高血压及心动过速,使心肌氧耗增加,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不宜应用。 2.颅内压及眼内压增加。 3.成人恢复期有幻觉及恶梦,偶见躁动及谵妄。
注意事项 1.颅内压高、眼内压高、缺血性心脏病、精神分裂症患者禁用。 2.术前应给止涎药如阿托品,以减少支气管及唾液分泌,尤其是小儿。 3.氯胺酮的防腐剂三氯叔乙醇(Chlorobutanol)对神经有毒性,严禁椎管内注射。 4.常与地西泮咪达唑仑合用,以减轻其心血管反应及恢复期的精神症状,还可减少剂量。 5.氯胺酮虽毒性较小,被认为较安全,但麻醉期间仍应严密观察呼吸及循环功能的改变,尤其与其它药物合用时。
贮藏 阴暗处存放、避光与热。
备注
相关文章
盐酸氯胺酮注射液—盐酸氯胺酮的测定—中和
盐酸氯胺酮的测定—中和滴定法
氯胺酮
氯胺酮;咪达唑仑
氯胺酮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