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五硬(中医)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five rigidity(TCM)
拚音 WUYENG(ZHONGYI)
别名 西医:新生儿硬肿症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病证
西医病名定义
中医释名 以手、足、口、头项、肌肤冰冷僵硬,身体不温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疾病。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寒冷季节或地区发病率较高。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五硬是小儿因元阳不振,或寒凝血涩所致。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2.好发于早产体弱或伴有其他疾患的小儿。
3.以手、足、口、头项、肌肤冰冷僵硬,身体不温为主要表现。
4.实验室与心电图等检查可协助诊断。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新生儿皮下坏疽:多见于受压部位,局部皮肤红硬,边缘不清,中央暗红,皮下组织液化有漂浮感,伴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严重者面青发搐,心腹硬急,常能危及患儿生命。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阳气亏虚证:全身不温,僵卧少动,气息微弱,哭声低怯,局部皮肤板硬如木,苍白肿亮,按之凹陷,唇舌淡白。温阳益气。参附汤黄芪茯苓桂枝
2.寒凝血瘀证:四肢发凉,全身欠温,皮肤失去柔软常态,僵硬不能捏起,患处皮肤色暗发紫,或红肿如冻伤,面色晦暗,唇舌暗红。温经通络。当归四逆汤加减。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1.加强保暖,避免受凉。
2.针灸疗法:取关元、气海、足三里,针后加灸;艾条温灸局部。
3.酌情选用川芎红花注射液。复方红花注射液等中药针剂。
4.据病情轻重,采用不同的复温方法;保证患儿热量和液体的供给;纠正器官功能紊乱,必要时进行氧疗法。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五硬之名出《古今医统》,"五硬证,头硬不能俯视,气壅胸膈,手足心冷如冰而硬,名曰五硬。"
相关文章
 小儿伤寒十九条
 解毒地黄汤(《外科医镜》。)
 珍珠散(《理瀹》。)
 牛涎方(《准绳·幼科》卷一)
 犀角散(《圣惠》卷五。)
 长期遗精早泄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