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口腔颌面部放线菌病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actinomycosis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
拚音 KOUQIANGHEMIANBUFANGXIANJUNBING
别名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口腔科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口腔颌面部放线菌病(actinomycosis of oral andmaxillofacal region)是由放线菌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病原菌为厌氧型具有分支丝状的放线菌,平常主要寄生于口腔内,如牙龈袋、龋齿牙石及扁体窝内。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青年患者较多。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感染可通过龋齿、牙周炎、口腔溃疡、拔牙创口或颅骨骨折的伤口侵入,多累及颌面部、颈部软组织、腮腺嚼肌区,其次为颊部及颌下部。
中医病机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放线菌病早期诊断较难,不易与结核、恶性肿瘤鉴别。有脓肿形成后,经穿刺吸取脓液或从窦腔内刮取肉芽组织涂片检查找到放线菌及硫磺颗粒后才能确诊。
发病 由于病原菌繁殖缓慢,病程可由数月至20年以上。
病史
症状
体征 炎症累及嚼肌引起硬性浸润块,使开口受限,咀嚼时疼痛。浸润块与周围健康组织界限不清,软化后形成小脓肿,表面皮肤发红,变薄,起皱折。脓疡破溃后,有淡黄色粘稠脓液流出,其中含有黄色颗粒状放线菌落,称为硫磺颗粒。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病变可发展成溃疡及多个脓性窦腔和瘘管,可因继发感染引起蜂窝织炎。下颌骨、颧骨、颞骨受到侵犯发生增生性骨膜炎。
西医治疗 本病的治疗一般可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大剂量肌内注射,持续治疗一月,同时亦可配合用链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等治疗,有条件可加用高压氧治疗。手术治疗为切开引流,刮除坏死软组织及死骨切除。
中医治疗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黑附子丸(《圣济总录》卷七。)
 请教:麸炒白术和生白术到底有什么区别?
 宝宝发烧后胃口以及是否用药的问题
 除热粉散(《幼幼新书》卷十五引《婴孺方》
 金针王乐亭之捻转补泻法(转贴)
 邀有识之士组建团队开设中医馆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