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耳药物中毒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ototoxicity
拚音 ERYAOWUZHONGDU
别名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耳科疾病,中毒及化学损害,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耳毒性药物造成的耳聋和平衡障碍称耳药物中毒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耳毒性药物有:氨基甙抗生素、利尿剂、奎宁水杨酸盐和甲醛等。氨基甙抗生素有链霉素、双氢链霉素、新霉素、紫霉素、弗来霉素、万古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卷须霉素和妥布霉素。氨基贰抗生素对内耳损害各有其特异性。有些主要损害Cnrti器,有些则损害迷路前庭部分。链霉素对成人主要使前庭中毒,但对幼儿,则耳蜗中毒更明显。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可经胎盘损害胎儿内耳。盐基链霉素系中,耳蜗中毒最显著的是卡那霉素和新霉素,甚至小剂量肠胃外给药亦可引起损害。如鼓室滴入、关节腔注射、手术伤口冲洗、烧伤表面湿敷、气管内和胸腔内用药等途径给药均可致感音神经性聋。 抗癌药近年应用较多的顺氯氨铂,也可引起耳蜗毛细胞、壶腹嵴及囊斑的损害而导致感音神经性聋。其他化学物质奎宁、汞和等主要损害神经通路,包括螺旋神经节细胞及其神经核和耳蜗核。阿司匹林的中毒部位尚不清楚。损害听觉的其他物质有聚凝胺和氮芥等。 耳局部用药耳道消毒药氯已定(洗必泰)醇流入鼓室和手术时放置在鼓室的明胶海绵所含的甲醛,可通过圆窗膜渗入外淋巴腔,造成听器感觉上皮损害,发生严重 的耳鸣和听力下降。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病理 病理变化最初在Ⅰ、Ⅱ型细胞的核上部,有线粒体肿胀、嗜锇酸致密体形成、核糖体减少、胞浆肿胀和核形失常,严重时表现为毛变形、核固缩和胞浆成分散入内淋巴乃至全细胞溶解。这类变化见于Corti器毛细胞,但先发生在外毛细胞,后再破坏内毛细胞。 电镜下,庆大、链霉素先造成壶腹嵴球囊斑和椭圆囊斑毛细胞的损害。
病理生理 抗生素药物动力学研究表明单剂注射,1h后达血清峰值,6h几乎消失,而外淋巴峰值则迟至3-6h,24-36h才告消失。重复注射可造成药物外淋巴积聚,浓度上升。盐基链霉素的耳毒性主要作用在内耳血管系统及细胞膜,组织学证明用药后有严重前庭血管萎缩,破坏血-耳蜗或血-迷路屏障,失去阻止有害的血源性物质进入淋巴液的能力,而屏障在保持内耳的"微内环境平衡",恒定内外淋巴钠钾浓度的巨大差别是必不可少的。 利尿药利尿药可使血管纹中介细胞之间发生积液,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形。这类改变在停药后可迅速恢复,由此推测药物有干扰ATP输送机制,从而影响钠钾平衡的作用。利尿药所引起的听力损失多发生在用药治疗之际或紧接用药之后,尤其是对肾功能不良的病人更易发生。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耳中毒最早症状常是高音调耳鸣。也会表现眩晕。最严重毒性反应是感音神经性聋,往往是不对逆性、典型的高音域损害。链霉素引起的听力损失常经长时间潜伏期才出现,继续用药听力损失更严重。某些家族对氨基甙类中毒效应特别易感。老年人即使用普通剂量,也可达耳中毒危险的血浓度。动物实验研究表明所有氨基甙抗生素都在用药后数天造成耳蜗基圈毛细胞损害,出现高频域听力下降。高频域听力下降可在用药1-2d内查出。停药后损害可继续发展。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一般说来,损害是永久性的,但如剂量不大,也有可逆性可能。
并发症
西医治疗 治疗:包括高压氧、扩张血管药(如丹参)、营养神经剂(如维生素B1)、生物制品(如ATP)等的应用,此外,选择病例可安置电子耳蜗或试戴助听器。疗效均不一定,特别是对中毒时间较久的患者多无明显效果。
中医治疗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防治要点耳毒性药物的防治,重在预防①目前抗生素药物种类不断增加,除非特殊需要(如结核),否则,宜尽量不用耳毒性类。②用耳毒性药物时,要精确掌握剂量,防止剂量过大,力避长期用药。③用耳毒性药物期间,应密切观察病人,一旦出现耳鸣、眩晕、听力减退或口唇发麻等症状,宜立即停药,另换抗生素。
耳药物中毒治疗困难。贵在预防。除非为救命或恢复健康所必需,否则应尽量避免使用,尤其是对肝肾功能衰竭、老弱幼儿、孕妇、噪声接触者和家族性耳毒易感者尤需慎用。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竹沥化痰丸(《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吸附精制白喉类毒素制造及检定规程
 木香散(《朱氏集验方》卷一引胡都承方)
 该给给宝宝断奶了,有经验的妈妈给点建议吧
 为人父,不可不知中医!
 积聚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