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myopia |
拚音 | JINSHI(YAN) |
别名 | 中医:能近怯远,近觑,觑觑眼,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眼屈光不正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眼球在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在视网膜之前形成焦点,因而在视网膜上形成模糊的像,故导致远视力下降,近视力正常,这种屈光异常状态称为近视。 |
中医释名 | 由先天生成之近视,古称“近觑”,对高度近视,经常眯眼视物者,俗称“觑觑眼”。 |
西医病因 | 其发病与遗传、发育、环境、病理等因素有关,目前青少年发病率较高。近视眼可按眼轴长度分轴性近视、屈光性近视。后者又分曲率性近视、屈光指数性近视、晶体位置前移三种情况。临床上把3D以下的近视眼称为轻度近视;3~6D的近视称为中度近视;6D以上者称为高度近视。按有无病理改变叉分为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出生时人眼轴较短呈远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逐渐加长,至青春期发育正常。如此期间眼轴发育过度则形成轴性近视。由于眼轴伸长,巩膜壁变薄,脉络膜血管伸长等而引起一系列近视的临床表现。屈光性近视主要是由于角膜或晶体的屈光力增加而致。如角膜膨隆、圆锥角膜、睫状肌痉挛、晶体悬韧带断裂、球形晶体、老年性白内障初期以及糖尿病血糖高时或青光眼术后等均可引起近视。 |
中医病机 | 本病形成的病因多与学习工作环境光线昏暗,书写阅读体位不正,目标距眼不适中,持续近距离使用目力时间过长,竭视劳瞻和先天遗传有关。其病机多系心阳衰微、阳虚阴盛,目中神光不能发越于远处,或肝肾两亏,目失濡养,以致神光衰微而成近视。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本病外眼无翳障可见,唯视近清楚,视远模糊,证重者,易并发其他内障眼病,使视力受到严重伤害。临床辨证多属虚证。 1.心阳不足 证候:视近清楚,视远模糊,全身无明显不适,或见面色(白光)白,心悸神倦,舌淡脉弱。 辨析:①辨证:以能近怯远,舌淡、脉弱为辨证要点。②病机:火在目为神光,气损神伤,心阳衰微,神光不得发越于远处,故能近怯远;心阳不足,鼓动无力,血脉不充,气血不得上荣,则心悸、面(白光)自、舌淡、脉弱。 2.肝肾两虚 证候:视近怯远,眼前黑花渐生,眼底退变,头晕耳鸣,目眩,夜眠多梦,腰膝酸软,脉细无力。 辨析:①辨证:以能近怯远,兼肝肾不足证候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肝肾两虚,精血耗伤,两目失养,神光化源不足,光华不能远达,故能近怯远,眼底退变;肝肾两虚,精血不能上荣,清窍失养,故头晕目眩耳鸣;腰为肾府,肾虚则腰府失养,故腰膝酸软;精血不足,脉道不充则脉细无力。 |
西医诊断标准 | 1·轻度近视者,近视力正常,远视力下降,但高度近视,远近视力均下降。 2.高度近视眼球突出,前房深,瞳孔大,乳头颞侧弧形斑,豹纹状改变,后极部脉络膜萎缩,黄斑部变性、出血,玻璃体混浊或液化,视网膜脱离,找到网膜裂孔。 3.辐辏欠佳或有轻度外斜视。 4.检影验光可确诊屈光度数。 5.凹透镜片矫正。 具备第1、2、3项即可诊断,兼有第4、5项即可确诊。 |
西医诊断依据 | 诊断依据主要是远视力减退。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1.视力:远视力下降、近视力正常。但高度近视常因屈光间质混浊和视网膜、脉络膜变性引起其近、远视力都不好,有时还伴眼前黑影浮动。 2.眼疲劳:近距离工作时,由于不用调节或少用调节,而过度使用集合,使调节与集合不协调,而出现眼胀、眼痛,复视、恶心等症。 3.眼位:中度以上近视患者看近时长期不需或少需调节,所以使集合减弱,发生外隐斜或外斜,斜视眼多为近视度高的一眼。另外斜视也可见两眼屈光参差过大者。 4.眼底:低度近视者一般无变化;中、高度者有近视性改变。眼轴伸长,视神经乳头周围的脉络膜在巩膜伸张力的牵引下,从乳头颞侧脱开,其后西的巩膜暴露,形成白色的弧形斑。如眼球后极部继续扩展延伸,则脉络膜的脱开伸展乳头四周,形成环状斑。斑内可见不规则的色素和硬化的脉络膜血管。视网膜色素上皮的营养由于脉络膜毛细血管的伸长而受影响,使浅层色素消失,脉络膜血管外露,形成豹纹状眼底。黄斑区发生出血、色素增生、形成FuOhs斑。中心视力被破坏。视网膜周边部可出现囊样变、格子样变,导致视网膜裂孔,引起视网膜脱离。巩膜长期扩展受薄则出现后巩膜葡萄肿。 5.眼球:高度近视由于眼轴增长,眼球变大,外观上呈现眼球向外突出,同时伴前房较深瞳孔较大,且对光反射略迟饨。 6.检影戴镜:近视影像为逆动、凹透镜片可矫正视力。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B超:可测量眼轴长度、中、重度近视眼轴长、玻璃体混浊、巩膜后葡萄肿。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假性近视:本病又称为青少年近视是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从事近距离过度作业,时间过长,导致调节过强或调节痉挛而使远视力不清。其特点是:视力降低有波动性,经休息或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如1%阿托品或2%托品酰胺等眼药水、用-段时间即可改善或恢复。检影表现为顺动或不动。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1.治愈:经屈光矫正后视力≥1.0,视力疲劳症状消失。 2.好转:矫正视力达不到1.0,但能提高视力两排及两排以上。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1.局部药物治疗:轻度近视者,局部给予睫状肌麻痹剂点眼。可选用0.25%双星明眼水、0.1%奕达眼水、夏天无眼水或珍珠明目液等。每日滴眼3~4次。 2·验光配镜:以凹透镜片按近视程度予以适当矫正。配镜原则为无眼位偏斜者,视力矫正到1·o的最低度的凹镜片。有共同性外斜视者,给予矫正到最好视力的最高度的凹镜片,以治疗外斜视。高度近视者可配戴角膜接触镜或试戴望远镜或眼镜。 3.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大致分为三类。一类为透明晶体摘除伴或不伴人工晶体植人术,用于治疗高度近视;另一类是角膜屈光手术,是当今屈光手术中最为流行的类型,有放射状角膜切开术、表层角膜镜片术、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除术、Nd:YLF激光角膜基质内切除术;还有一类手术为后巩膜支撑术,其目的为阻止屈光不正的发展。 |
中医治疗 | 本病多属虚证,非易愈之疾,故宜长期耐心治疗,一般服汤药一段时间见效后,可改为丸剂缓图之。先天性近视治疗效果较差,后天形成的近视,经服药、针刺等综合治疗,可获一定疗效。 (一)辨证选方 1.心阳不足 治法:补益心气,安神定志。 方药:定志丸(《审视瑶函》)加减。蜜远志6g,菖蒲9g,党参12g,茯神10g,熟地12g,白芍9g,当归12g,川芎9g,白术9g,五味子6g,陈皮6g,甘草3g。食欲欠佳者加麦芽、山楂。 2.肝肾两虚 治法:补益肝肾,益精养血。 方药:减驻景丸(《银海精微》)加减。熟地15g,丹参15g,五味子10g,枸杞15g,菟丝子15g,当归12g,菊花10g,生地10g,磁石12g(包煎)。 (二)点眼疗法: ①丹参眼药水:选用质地鲜红的丹参,制成2:1的滴眼液,(或用丹参注射液装入眼药瓶内点眼),每天上午、下午各点眼4次,每次间隔15分钟,连用3~5天一疗程。 ②夏天无眼药水:(每毫升相当生药夏天无2g),每天上午、下午各点4次,每次间隔15分钟,一个月一疗程。 (三)近视眼食疗: ①鸡蛋一只,牛奶一杯,蜂蜜一匙,鸡蛋充分打碎,冲入加热的牛奶内,用小火煮沸,鸡蛋熟后待温,再加蜂蜜当早点吃。 ②枸杞子10g,陈皮3g,桂圆肉10g,蜂蜜一匙。将枸杞与陈皮放入用两层纱布做的袋内,然后与桂圆肉一起,放人锅中,加水适量,用火煮沸半小时后,取桂圆肉及汤,并加蜂蜜,每天下午吃。 |
中药 | 杞菊地黄丸:一次服1~2丸,一日2次。本方滋补肝肾,益精养血,适用于肝肾两虚型近视。 |
针灸 | 1.针刺疗法:①针刺新明穴治疗近视:取穴与刺法:取新明穴1(位于耳垂后方皮肤皱纹中点)将耳垂向前上方牵拉至45度,针体与皮肤呈60度角快速进针约1寸,达下颌骨前侧位处为第一刺激点。针体向前方与皮肤呈45度角刺入约1寸为第2刺激点;沿第2刺激点向下颌骨前再刺0.5寸为第3刺激点,新明穴2(位于眉稍上1寸凹陷处)针尖向前,针体与皮肤呈60度快速斜刺0.8~1寸。施补法,紧插慢提,幅度约、2mm,频率100~200次/分,运针40秒~1分钟不留针,每日1次,两侧穴位交替使用,10日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②取穴:第一组:承位、攒竹、风池、合谷;第二组;睛明、翳明、光明;随证取穴,脾胃虚弱加三阴交,肝肾亏虚加肝俞、肾俞。治疗方法:上述两组穴位交替使用,针刺睛明、承位两穴时,以手指固定眼球,针尖沿眼眶缘慢慢刺人,不做捻转和提插,出针后以干棉球稍压穴位片刻,以防出血。针风池、翳明两穴,针感须扩散至颞及前额或眼区,远端穴,施平补平泻手法,留针15~20分钟,其间行针一次,每日或间日治疗一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7天。 2.耳压疗法:取耳穴:眼、心、肝、肾、目1、目2、鼻眼净。治疗方法:耳廓皮肤用75%酒精消毒,将中药王不留行籽用7mmX7mm的胶布,固定在所选耳穴上,嘱患者将拇指放在耳廓被面、食指和中指放在耳廓前面,每天按压所贴耳穴3~4次,每次每穴100下左右,使之产生酸胀痛热等感觉,此为得气,隔2天治疗一次,两耳交替使用,疗程问隔5~7天。 |
推拿按摩 | 脊背疗法配合穴位按摩治疗近视:治疗方法:指压攒竹、睛明、太阳等穴,至患者有胀痛流泪等症状后,从上睑往下按摩眼球角膜数十次,屈光度在6D以上者应减少次数,眼球按摩完毕后,双手按压颈1~2区域,关节有“咔嗒”之响声,或患者有眼球微热及胀感为限,之后轻柔颈部两侧肌肉,按摩完毕,嘱患者远眺10分钟,8日一疗程。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对于近视眼的治疗,可采用中西结合的综合佐治疗措施。局部治疗:西药选用解除调节痉挛药物、细胞赋活药物和兴奋神经调节药物,如:1%阿托品、1%新福林、双星明滴眼液、维生素K3眼药水、1%三磷酸腺苷(取三磷酸腺苷20mg/支,加蒸馏水2m1,即成1%ATP眼药水)点眼。中药可选用活血化瘀,改善眼睫状肌功能的药物。如:夏天无眼药水川芎嗪眼药水,丹参眼药水。同时根据中医辨证,配合全身用药,如伴心悸、面白少华等症状,选用定志丸。如伴头晕腰瘘等症状,选用杞菊地黄丸,还可采用针刺、气功、推拿疗法,以提高疗效。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防治要点至今还没有一种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近视眼重在预防。 孕期患病的母亲,易产下日后患近视眼的后代。因此要注意孕期卫生避免早产,做好围生期保健。早产儿和小样儿中近视眼患病率也高,注意婴幼儿的营养卫生,食品多样化,荤素搭配,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对防止近视发生可能有益。 搞好教学改革,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是减少学校性近视发生率的重要措施。注意读写时的照明和姿势。读书与写字时,应保持正确的姿势,桌椅的高度要适宜,随身材发育及时调整课桌椅。书写时的照明应力求符合标准。桌面上的照明白炽灯不低于50lx,日光灯不低于100lx,如用25w电灯泡时,灯与书本距离不宜超过0.5m,60w时,距离应为1m,太强的照明引起耀眼,对眼并无益处。书写时,光线应从左侧或左侧前方射入,不使手部阴影遮住光线。教室的黑板面不应有反光。课本和练习本的纸张要洁白,不宜有反光,印刷的字体不宜过小,字迹要清晰。注意用眼卫生。不要躺在床上看书,不在走路时或行动的车厢里看书,也不要在强烈的阳光下或暗淡的灯光下阅读与书写。要有节制地看电视和打游戏机,电视机的图象要清晰。距离要适当,35.56cm、40.64cm电视机以3m距离,45.72cm、50.8cm电视机以4m距离为宜,荧光屏应安置在和眼等高水平的正前方处。白天看电视时,屋内光线应适当调暗,以增加和画面的光线反差,电视机的对比度与亮度也应适当,不宜太大。 眼保健操对消除视疲劳,缓解眼球的调节紫张有一定作用,要求做时保持双手清洁,按穴正确,手法轻缓,按揉面要小,以感觉酸胀为度,不宜过分用力,以防止压迫眼球。一般每日做两次,上下午各一次。远眺和视绿色背景,对减少睫状肌痉挛也许有帮助。青少年眼球组织可塑性较大,望远训练对预防或阻止近视发展有助。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也是不可缺少的方面。定期检查视力,可及时发现远视力下降的儿童,进一步查明原因,给予必要处理。 |
历史考证 | 《诸病源候论》认为目不能远视是由“劳伤脏腑,肝气不足”所致。《目经大成》曰:“此症……忽尔只见近而不见远者也,甚则子立身边,问为谁氏,行坐无晶镜,白昼有如黄昏。”《审视瑶函》论能近怯远证曰:“阳不足,阴有余,病于火少者也,无火是以光华不能发越千远,而拘敛近视耳。”还指出:近视可因“肝经不足肾经病”并有一禀受生成近觑”和“久视伤睛成近觑”的记载。从不同角度阐明了本病的临床表现特征和病因、病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