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气轮湿热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damp-heat of qi-orbiculus
拚音 QILUNSHIRE
别名 中医:白涩症,火疳,时复症,西医:慢性结膜炎,浅层点状角膜炎,巩膜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枯草热性结膜炎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病证
西医病名定义
中医释名 本证为湿热为患,湿热交蒸,故病程缠绵,迁延难愈。风湿热邪上攻白睛,阻滞目络,故白睛生结节,隆起。形圆或椭圆,色紫红如赤豆,推之不动,压痛明显。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本证为湿热为患,湿热交蒸,故病程缠绵,迁延难愈。风湿热邪上攻白睛,阻滞目络,故白睛生结节,隆起。形圆或椭圆,色紫红如赤豆,推之不动,压痛明显。脾胃蕴积湿热,阻遏气机,清气不升,目失润养,故白晴干涩隐痛,湿热郁于胞睑,则胞睑重坠,睑内可生粟疱。湿热上蒸则白晴淡赤,目眦生眵。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睑重目涩,痒痛不适,沙涩不爽;或眼珠闷胀而疼,羞明,流泪,或目疾每年定期发作,眼痒难忍;白睛淡赤,睑内稍红,甚者增厚粗糙,间夹颗粒如粟米;眦帷有白色泡沫样眼哆;或白睛呈黄红色,睑内扁平颗粒丛生,排列整齐;或黑睛与白睛之际有黄褐色厚膜;或白睛结节,隆起,形圆或椭圆,紫红如赤豆,部位不定,推之不移,压痛明显,周围有赤丝牵绊。全身症常伴有骨节痠痛,胸闷纳减,口粘,口臭,便秘,溲赤而短,苔黄腻,脉濡数。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治疗法则: 清热除湿,宣肺散结。
施治方法:
(一)内治方药
1.基本方药:(1)三仁汤加减:杏仁10克、滑石15克、通草6克、白蔻仁6克、竹叶6克、厚朴10克、薏仁20克、半夏6克、防风6克、制川乌3克。本方为湿热上犯于目的通用方。
(2)桑白皮汤加减:桑白皮10克、泽泻10克、玄参10克、甘草6克、麦门冬10克、黄芩10克、旋复花6克、菊花10克、地骨皮10克、桔梗6克、茯苓14克。本方用于湿热隐伏于脾,上犯于目引起的白涩症。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微温,早晚二次分服,每日1剂。
2.加减变化:湿热挟风痒甚者,基本方(1)加银花10克、连翘10克、蛇蜕6克;僵蚕10克;白睛红赤者,基本方(1)加黄芩10克、栀子10克、茵陈10克,蒲公英。10克。气血瘀滞,血络膨胀甚,剧烈疼痛者,基本方(1)加仁10克、红花6克;白
睛病变累及黑睛,黑睛有微小星翳者,基本方(1)去半夏、蔻仁,加蝉衣10克、白蒺10克;若便秘者,基本方(1)加大黄10克、芒硝10克;感虫者,加鹤虱10克、芜荑6克、百部10克。如眼无赤肿之白涩症者,基本方(2)去旋复花,加养阴生律清热之品,如生地10克、花粉10克、石斛10克等。
(二)外治法
1.滴眼法:(1)10%千里光眼液滴眼,每日4~5次。
(2)1%黄芩素眼液滴眼,每日3~4次。
(3)黄连西瓜霜眼药水滴眼,每日3~4/次。
(4)紫草眼水滴眼,每小时一次。
(5)鱼腥草注射液滴眼,每小时一次o
2.点眼法:(1)光明眼膏点眼,每日2次。
(2)金丝膏涂眼,每日3~4次。
(3)犀黄散点眼,每日早晚各点眼1次,每次点药粉约半粒芝麻大于内眦部,然后
闭5~10分钟。
(4)龙脑煎点眼,每日2次。
(5)五胆膏点眼,每日2次,用于火疳。
(6)春雪膏蘸少许点入目中,每日2、3次,有清热,活血,止痒的作用。
(三)XU鼻法:(1)XU鼻碧云散先噙水满口,XU入鼻中,以泪出为度,不拘时。也可
将药末XU入鼻内。有清热解毒,通鼻窍之功,用于时复症。(2)鹅不食草XU鼻。
(四)饮食疗法
1.忌食甘肥厚味、烟酒,少食雄鸡、鲤鱼羊肉狗肉香菇.黄花、葱、蒜、韭菜、香椿等。
2.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如菠菜芹菜、红白萝卜莴苣、白菜、卷心菜。
3.可选择具有疏风清热利湿食品食之,如荷叶汤、五汁饮、苡米二花汤、绿豆汤等。
施治要点:
(一)本证为外感湿热或脾失健运,内酿之湿热上壅白睛,白睛淡赤,结节隆起,治宜清热利湿,药用黄芩,连翘,栀子,泽泻,茵陈,木通车前子等。若挟风痒甚者,宜以疏风散邪,药用银花,连翘,防风,僵蚕等。若日久感虫,气轮生膜翳者,可加杀虫之品,如鹤虱.芜荑、百部等。
(二)清热除湿之品多燥,易损耗阴液,不宜久用。阴虚血少,津液亏损者应慎用,必要时应配养阴之品。
(三)本证病程较长,恢复期应注意扶脾为重,宜健脾益气与清热利湿合用。
(四)本证为外眼病,应内外合治,选用紫草眼药水或鱼腥草注射液滴眼。1小时1
次,15~20天为一疗程,两种药可以交换使用。
中药
针灸 取穴:列缺、尺泽、合谷、曲池、攒竹、丝竹空、太阳、光明、风池、阳白、四白,每次3~4灾,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间歇5~7天,不愈者继续下1个疗程。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1.本症虽属外障眼病,但病程缠绵,经久难愈,且易复发,故须尽力开导病者,保持其身心愉快,坚持配合治疗。
2.患者住处或病房宜干燥,避免潮湿。如系水中作业或潮湿环境中工作者,可暂时更换工作。暑日着鞋冲脚后必须立即擦干。
3.本证治疗及恢复期不宜久读久写,更不宜夜间阅读或进行精细作业。
4.本证为外障眼病,应注意卫生。面盆,毛巾专用,并经常清洗暴晒。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化坚汤(《脉因证治》卷下)
 当归散(《圣惠》卷七十九)
 (转)二十四节气之立秋养生篇
 盐黄散(《普济方》卷三六一。)
 痛风—— —个西医自摆的乌龙球
 茜根散(《圣惠》卷九十三。)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