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邪阻膜原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pathogeic factor at moyuan
拚音 XIEZUMOYUAN
别名 西医:夏秋季节流行性感冒疟疾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病证
西医病名定义
中医释名 本证乃为湿热秽浊之邪侵袭人体,初起邪气伏于膜原所致。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多发生于夏秋之季。
地区 居住环境潮湿的沼泽湖泊地带,或高山丛林之处。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本证乃为湿热秽浊之邪侵袭人体,初起邪气伏于膜原所致。病在气分,病情属实。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初起先憎寒而后发热,继则但发热而不恶寒,日晡发热益甚,头身疼痛,胸脘痞闷,时作呕恶,舌苔白厚腻浊如积粉,脉弦数。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治疗法则: 开达膜原。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达原饮厚朴4克、草果仁3克、槟榔6克、知母10克、白芍
10克、黄芩10克、生甘草6克。本方适宜于邪伏膜原而偏于热重有阴伤之症者。
(2)雷氏宣透膜原法:制厚朴4克、槟榔5克、草果仁(煨)3克,酒炒黄芩4
克、甘草3克、姜制半夏6克、藿香叶4克,加生姜2片为引。本方适宜于邪伏膜原而偏于湿浊较重者。
(3)柴胡达原饮:柴胡6克、枳壳6克、厚朴6克、青皮6克、黄芩8克、桔梗5克、草果仁3克、槟榔8克、荷叶梗6克、炙甘草4克。本方适宜于邪伏膜原而见寒热往来明显者。以上3方,加水煎煮,去渣取汁200~300毫升,分2次服用,每日1~2剂,甚者可夜间加服。
2.加减变化:若邪阻膜原,兼胁痛耳聋、呕而口苦者,可在方(1)、(2)中加红柴胡6克:兼腰背项痛者,各方中可加羌活5克、葛根10克;兼目痛、眉棱骨痛、眼眶痛,鼻干者,各方中可加白芷10克;兼大便不通,腹满胀痛者,各方中可加生大黄8克;湿邪偏重,脘腹痞闷较甚害,方(1)、(3)中可加法半夏6克、陈皮5克;若兼食积停滞,嗳腐呃逆者,各方中可加山楂12克、神曲10克、或莱菔子10克、炒二芽各12克;若兼表寒外束者,各方中可加香薷12克;兼痰多者,各方中可加远志10克、石菖蒲12克、贝母10克;兼气阴伤者,可加太子参12克、北沙参15克、石斛12克。
(二)饮食疗法
(1)绿豆粥:绿豆100克,水煎煮烂后加粳米50~100克。煮粥食用。
(2)冬瓜粥:冬瓜500克,洗净去皮,切成小丁状,加粳米50克,煮粥食。
(3)赤小豆粥:赤小豆60克,煮烂后加入粳米50~100克,煮成稀粥。
(4)意苡仁粥:见“气分湿热证治”。
施治要点:
(一)本证在临床上,应以舌苔厚腻如积粉为辨证关键,治当辛香宣化透达,慎用苦寒之品。
(二)本证中若见四肢不温,或单侧手足不温,此乃为阳气被湿热之邪阻遏所致,非阳虚症也,不可用参、附、桂、姜等温热之品。
(三)本证所用药物偏于辛温燥烈,临床使用须适可而止,一旦湿开热透之后,再视病情选方;素体阴亏患者,亦须慎用,以防反助热势,劫伤阴津,而致痉厥之变。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1.对某些有传染性的病人,应及早隔离。
2.可用芳香之品,如雄黄艾叶等烟熏住室。
3.要保持室内空气的相对干燥和流通。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中药来源分类
 各位老师,这个方子有什么功效.今天去国医堂
 补骨脂散(《圣惠》卷二十九)
 明痘后生疳疮论
 民间中医如何获得展示平台
 张裕斋恶寒发呃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