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耳瘘(中医)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ear fistula(TCM)
拚音 ERLOU(ZHONGYI)
别名 西医:先天性耳前瘘管耳后骨膜下脓肿破溃后遗留之瘘管,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耳科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病证
西医病名定义
中医释名 本病是以耳前或耳后出现瘘管,时有渗液为主要表现的瘘病类疾病。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耳瘘是因先天形成,或耳后疽治疗不彻底,溃口经久不愈所致。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1.脓毒(蕴积)证:耳前瘘管开口处红肿疼痛,并有溢脓或多或少。舌质红胖,苔黄腻,脉滑数。
2.正虚邪恋证:耳后乳突尖处瘘口日久不收,时溢稀脓微臭,疮口暗红,倦怠乏力,舌质偏淡,苔薄,脉细缓无力。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1.先天性者,瘘管自出生后即存在,常为管,或深或浅,或直或曲。其开口多位于耳屏或耳轮脚前,如芝麻粒大小。平时无症状,但常有少量乳白色干样物排出,微臭。若感染邪毒,则瘘口处红肿、疼痛、溢脓。反复发作后,瘘口处皮肤变薄呈暗红色薄瘢痕。
2.耳根毒所致者,瘘口位于乳突下方皮肤,病程在三个月以上不愈,溢脓不止,量少有臭味,探针可触及乳突骨质。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1.脓毒(蕴积)证:排脓解毒。仙方活命饮加减。
2.正虚邪恋证:扶正排脓解毒。托里消毒散加减。
其他治疗:
1.外敷疗法:耳前瘘管染毒,局部红肿甚,没有脓性分泌物时,以醋调如意金黄散紫金锭外敷。1次/日。
2.引流疗法:瘘管溢脓,引流不畅时,先宜扩创,再行引流。放入橡皮引流条或八二丹药线引流,外敷金黄膏。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手术治疗:在炎症控制后,对先天性瘘管宜行手术切除疗法;对耳根毒所致者,宜行乳突根治手术。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偏方消失医术失传 山东民间中医亟需抢救性
 五味子丸(《普济方》卷二十九引《护命》)
 舒泰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气鼓证的辨证施治
 求本药方中的药名
 许嘉璐:中医崛起,要有自信和韧性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