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儿童多动综合征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child restless syndrome
拚音 ERTONGDUODONGZONGHEZHENG
别名 中医:烦躁,健忘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儿科)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儿童多动综合征是儿童时期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行为异常问题。以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为主要临床特征,可伴有学习困难,动作不协调或性格异常等。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本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了,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本症系由于多种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及家庭、社会问题等多种原因综合作用所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不同原因引起的患儿,伴随症状可能会有所不同,症状特征也会有所不同。
中医病因 本病的发生与先天不足、后天失护、久病伤阴、思虑惊恐等有关。
季节
地区
人群 男多于女,二者之比为2~9:1。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美国一般报道本症占在校儿童的5~20%。国内报道患病率为1.5~10%。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主要病机为阴虚阳亢,虚火内动,或痰热内盛,扰动心神,或心脾肾虚,脑神失养。病位主要在心、肝、脾、肾。病性可实可虚,亦可见虚实夹杂之证。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本病以神思涣散,多动易往,烦急多言为主要表现。以心神不宁,脑神不聪为病机要点。临证时尚须辨明虚实寒热。一般气弱阳虚者,多伴见精神萎靡,动作迟缓,手足不温等。阴虚阳亢或痰热内扰者,则多见烦躁易怒,任性冲动,痰多口臭等症。通常临床分为以下几种证候类型。
1.阴虚阳亢
主证:神志不宁,多动多语,烦躁易怒,少寐健忘,五心烦热,发爪不荣,舌红而干,少苔,脉弦细数。
分析:本症由肝肾阴虚,虚火亢动所致。肝喜条达,体阴用阳,水不涵木,阴不制阳,肝阳偏亢,故见神志不宁,多动多语,烦躁易怒。肝肾阳亏,精气不足,无以滋养,故见发爪不荣。
2.痰热内扰
主证:神思涣散,多动多语,胸脘满闷,痰多口臭,纳呆便秘,舌质红,苔黄滑腻,脉浮滑。
分析:本证由痰热内盛,扰动心神所致。热扰心神,故见神思涣散,多动多语。痰湿内阻,气机不利,故见胸脘满闷。痰多口臭,舌红,苔黄腻等皆为痰热内盛之象。
3.心脾两虚
主证:神思涣散,多语多动,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少寐多梦,纳呆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分析:本证由心脾两虚,脑神失养所致。心主血,为脑神之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心脾俱虚,则气血不足,脑神失养,故见神思涣散,多语多动。脾虚不健,无以上荣,故见面色萎黄。心血不足,神失所主,故见少寐多梦。
4.心肾不足
主证:神呆思涣,多动多语,动作迟钝,昏愦不敏,精神萎靡,面色晄白,手足不温,舌淡,苔白滑,脉沉迟弱。
分析:本证由心肾不足,虚阳浮动所致。心主神明,肾主藏精,心肾阳亏,虚阳浮动,心神被扰,故见多语多动。肾精不足,脑神失养,故见昏愦不敏,精神萎靡。阳虚无以温煦,故见手足不温。
西医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与同龄人大多数相比,下列症状更为常见,诊断需具备其中八条。
(1)常常手或脚动个不停,或在坐位上不停扭动。
(2)要其静坐时难以安静坐。
(3)容易受外界刺激而分散注意力。
(4)在游戏或集体活动中,不能耐心地排队,等待轮换上场。
(5)常常别人间话未完即抢着回答。
(6)难于按别人的指示去做事,如不做完家务事。
(7)在作业或游戏中难以保持注意力集中。
(8)常常一件事未作完又换另一件事。
(9)难以安静地玩耍。
(10)经常话多。
(1l)常打断或干扰别人的活动,如干扰其他儿童的游戏。
(12)别人和他说话时常常似听非听。
(13)常常丢失在学校或家中学习和活动要用的物品(如玩具、笔、书和作业本)。
(14)常常参与对躯体有危险的活动,而不考虑可以导致的后果。
2.病程标准:7岁前起病,病程持续6个月以上。
西医诊断依据 主要依据是详细而正确的病史,再结合体检及精神状态的检查,综合诊断。主要条件有:1、起病年龄在6岁以下,症状持续存在超过半年;2、注意障碍和活动过多必须同时存在,缺一不可;3、易于冲动、行为鲁莽、不遵守规范等;4、易伴有心理行为异常。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1.注意障碍:为诊断本症所必备的症状。表现为分心、注意力涣散、不分主次。一般不能专心听课,做事虎头蛇尾,难以完成作业。本症的注意缺陷主要累及高级的注意形式即“主动注意”。患儿不能将注意力有意识地集中于某一目的及方向如听课等,而对于无关刺激却给予较多的关注。做事(包括游戏)不能坚持始终、粗心草率,难以按规则或要求去完成,常半途而废或频繁转移注意力。
2.活动过多:是本症另一主要症状。活动过多常在学龄前期或学龄早期得到注意。部分病例婴幼儿时期即有明显多动现象,但常难以判定。患儿在幼儿园或小学校里不能控制自已,坐立不稳,无目的活动明显增多。不守纪律,不听从命令,不合群。行为常显得冲动、唐突、冒失、过分的恶作剧,富于破坏性及冒险性,事先缺乏缜密的考虑,不顾后果。对于感兴趣的电视节目可以安静片刻,但很快又开始多动或骚扰他人。上述多动表现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
3.冲动性:患儿情绪易于波动,易激惹冲动、过度兴奋、易受外界影响。缺乏自制力,任性、冒失,不耐挫折。冲动性是本症较常见的症状,但不具特异性,除见于本症外,尚可发生于品行障碍、焦虑症等精神障碍性疾病。
4.学习成绩不良:持续或明显的病例常伴有学习成绩差,严重者表现为学习困难。患儿的智力大多正常。学习方面的异常主要与患儿注意力缺陷和缺少毅力有关。
5.行为异常及心理障碍:相当数量的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由于多动及学习差,易遭到老师、同学或家庭的反感或歧视,造成患儿退缩、回避、自卑;或反其道而行之,表现为暴躁易怒、攻击行为及破坏性,社会适应问题更为突出。
6.其他:少数患儿可能同时有头面部、躯干或四肢的不自主运动,表现为挤眉弄眼、歪头斜颈、耸肩扭胯等。部分表现有咬或吸吮手指等不良习惯。
7.体征:本症体检 (包括神经系统)无特异性所见。但可有精细运动协调障碍、动作笨拙及其他神经系统软体征。例如,轮替运动及对指不灵,系鞋带、钮扣不灵便,手眼协调差,空间位置觉障碍,方向辨认不能,视听协调困难等。
体检
电诊断 1.脑电图:本症脑电图异常率相当高。常见表现有慢波增多,不对称、调节不佳等非特异性改变。脑电图异常的程度与病因、病情、治疗反应及预后之间无明显关系。本症患儿检查脑电图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其他伴随疾病,如癫痫等。 2.视、听诱发电位:本症无明显异常,检查目的是排除听力或视力异常。
影像诊断 脑CT:用以排除颅脑器质性异常。
实验室诊断 (一)心理、行为测定 1.智力测验:常用中国修订的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进行测试。本症患儿大多智力正常,部分重症患者可有智力偏低,但无特殊意义。 2.行为评定量表:目前有多种行为评定量表被用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诊断。常用的有Conners父母问卷及教师评定表,以及Acnenbach儿童行为评定量表及教师报告表等。这些量表已经被使用多年,有较好的常模和可信度,且可定量化地表示症状的程度。 3.学习成就及语言功能测定:国外使用广泛成就测验,发现部分患儿学习成绩低下。但目前国内尚无标准化的测验量表,一般以考试成绩作为学习成就的主要参考。部分患儿可表现为语言功能延迟,但无特殊诊断意义。 4.注意测验:由于本症的最主要症状是注意力缺陷,故定量化地对注意能力进行测量是诊断本症较理想的手段。早期使用较多的方法是持续性操作测验,但此测验在行为异常、学习困难、智力低下等也会出现异常,故对本症诊断缺乏特异性。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1.生理性与年龄相应的多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活动较多,注意力不持久,易被新鲜书物吸引。刚入学儿童由于环境变化,开始阶段常不适应,可有多动不安,但不久即能适应,读正常现象。与儿童多动综合征的显著不同是正常儿童的多动程度较轻,多发生于对所注意的事物不感兴趣、无所事事时,一旦遇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则能立即集中注意力,不再多动,且能维持较长时间。此外,正常儿童的多动不伴有明显的行为异常。
2.抽动秽语综合征:有不自主的运动性抽动,动作较多,且常伴有心理、行为异常。但本症常伴有发声性抽动,注意力正常,氟哌啶醇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治疗有效,哌醋甲酯可加重病情。
3.智力低下:亦常有多动、注意力缺陷、冲动、攻击行为和学习困难。但详细了解患儿生长发育情况,会发现有语言、运动等方面的发育迟滞,智商多明显减低,社会适应能力普遍低下。
4.儿童精神分裂症:早期可有注意力减退、多动不宁、情绪不稳等表现,与儿童多动综合征相似。但起病年龄一般较晚,且详细询问病史和检查患儿,可发现一些精神分裂症的特殊症状,如情感淡漠、孤僻、脱离现实、行为怪异无法理解、刻板性动作,以及妄想、幻觉等,可与儿童多动综合征鉴别。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注意力能集中,多动动作消失,能适应学习和正常活动,学习成绩提高。
2.好转:精神症状部分消失,仍需在督促下完成作业。
预后 预后如何与在童年期是否合并品行障碍和对抗性障碍有一定关系。也与智力水平与学习困难与否有关。与家庭结构完整性、经济状况均有关;如童年长期合理治疗,则成年一般预后是好的,预后不好的占治疗组的1/5以下。有合并症者预后不好。所以加强干预和治疗非常必要。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一、药物治疗
1.哌醋甲酯:又称利他林。口服吸收快。作用维持2~4小时。起始量每日0.3mg/kg,无效可逐渐加量至每日0.6mg/kg,最大量不超过每日0.8mg/kg,或总量不超过每日30~40mg,分2次于晨起和中午口服。一般需服用半年至1年,必要时可延长至3~5年。
2.右旋苯丙胺:起始量为每日0.15mg/kg,一般常用剂量为哌醋甲酯的1/2,药效可维持6~18小时,故每日晨起服药1次即可。
3.匹莫林:又名苯异妥因。起始量为每日2.25mg/kg,每日晨起1次顿服,作用维持12小时。无效时可每5~7天适当增大剂量,总量以不超过每日100mg为宜。
4.丙咪嗪:起始剂量为每日25mg,分2次服用,必要时每5~7天增加12.5mg,每日最大量50mg。
二、心理治疗
对单纯的多动症状,如无明显的心理因素,心理治疗无显效。但对患儿本人或家庭的社会心理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咨询、行为矫正对本症康复有重要意义。
三、教育
针对患儿注意力涣散、多动易激惹及其他心理行为方面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十分重要。要尽可能寻找及去除诱因,严禁打骂、歧视患儿。合理安排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订立简单的规矩,逐步培养其办事认真、专心的性格。对于攻击性及破坏性行为应讲清道理、严加制止。
中医治疗 本病以安神益智为治疗总则。属热者,辅以泻热化痰,滋阴潜阳。属寒者,配以温阳益肾,健脾养心。同时不论虚实,治疗中均应注重健脾益气,以壮后天之本,促进疾病康复。而对大辛大热,大苦大寒,重镇攻削之品,则须慎用,以免偏损脏腑。
一、辨证选方
1.阴虚阳亢
治法:滋阴潜阳,安神益智。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知母、生熟地各12g,茯苓山药丹皮钩藤各10g,山萸肉、黄柏远志各6g。烦躁易怒加龙胆草、夏枯草;夜寐不安加生龙骨、生牡蛎;大便干结加玄参、麻仁。
2.痰热内扰
治法:清热化痰,安神定智。
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半夏、茯苓、山栀各12g,黄连、枳实竹茹各10g,陈皮连翘各6g。胸脘满闷加苏梗瓜蒌;痰多口臭加天竺黄、生石膏
3.心脾两虚
治法:养心健脾,安神益智。
方药:归脾汤加减。黄芪、生龙骨各15g,白术党参茯神各12g,远志、菖蒲当归各10g。眠差多梦加百合柏子仁;纳呆便溏加薏苡仁、莲子肉。
4.心肾阳虚
治法:温养心肾,敛阳定智。
方药:当归饮加减。熟地、山药、杜仲枸杞子各10g,山萸肉、菖蒲、远志各6g,制附子肉桂各3g。精神萎靡,昏愦不敏加鹿角胶、黄芪;大便完谷不化加吴茱萸五味子
二、专方验方
1.益智糖浆:煅龙牡各30g,珍珠母30g,钩藤15g,黄芪15g,小麦15g,夜交藤15g.当归9g,黄柏9g,红枣30g,白芍20g,五味子6g,炙甘草6g。以上为1日量,可取7日量制成糖浆,每瓶200ml,每服10ml,日服3次。用于本病属肝阳偏亢者。
2.三七脑髓汤:鲜猪脑 (或羊脑)1具,三七粉3g。猪脑洗净,加入三七粉,加少许食盐及葱等。隔水炖熟当菜服之。用于本病属瘀血内阻者。
3.清脑益智合剂益智仁6g,熟地20g,砂仁4.5g,生龙骨30g,丹参15g,炙板15g,石菖蒲9g,枸杞子9g,炙远志3g。水煎取汁,冲服鹿角粉6g。每日1剂,日服2次。适用于本病属阴阳失调,脑神失养者。
4.菖蒲五味散:石菖蒲30g,五味子30g,益智仁20g,僵蚕30g,广地龙20g,白芷10g。上药共研细末,4~6岁每服0.6~0.8g;6~8岁每服0.8~1g;8~10岁每服1~1.2g。日服3次,饭后半小时服用。适用于本病属脑神不聪者。
中药 1.静灵口服液:功能滋阴潜阳,宁神谧志。适用于本病属肾阴不足,肝阳偏亢者。每次10ml,每日2次。
2.小儿智力糖浆:有滋阴潜阳之功效。适用于本病属阴虚风动者。每次10~15ml,每日3次。
3.归脾丸:功能补气健脾,养血安神。适用于本病属心脾气虚者。6~9岁者每服1/2丸,9岁以上者每服1丸,每日2~3次。
4.丹栀逍遥丸:功能疏肝柔肝,达郁泄热。用于本病属心肝失调,肝火偏亢者。6~9岁每服3~6g,9岁以上每服6~9g每日2~3次。
5.脑震宁冲剂:功能活血通络,宁神益智。用于本病属瘀血内阻者。3~6岁每服1/2~1袋,6~9岁每服1袋,9岁以上每服1 1/2~2袋,每日1~2次。
针灸 1.体针:取穴内关、太冲、神门、百会、四神聪、足三里。行泻法,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2.耳针:主穴可取心、枕、脑点、神门,并酌情配肝、肾、脾等穴位。每次取一侧耳穴,用王不留行籽压之,每日按压刺激3~4次,每次1分钟,3~4天后换另一侧耳穴。7~10次为1疗程。
3.梅花针:以梅花针叩刺背部夹脊、膀胱经、督脉,叩至皮肤潮红为度。对心俞、肾俞穴做重点叩刺。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1.因为儿童多动综合征是一种与儿科、神经科、精神科、心理学等密切相关的综合性问题,故治疗时需采取综合性措施,中西医相结合,服药与精神疗法相结合,方能取得良效。
2.目前西医一般以中枢兴奋剂为常用药,如利他林、苯丙胺、丙咪嗪等。因该病需长期服药,少则半年,多则3~5年,治疗过程中易出现失眠头痛、恶心、肝功损伤、白细胞下降等副作用。若同时加用中药治疗,则可减轻西药副作用,并协助西药使治疗效果更加稳定、持久。中药一般以宁神益智为基本治则,通常将有兴奋作用的黄芪、熟地、鹿角胶等与有镇静作用的茯神、远志、菖蒲等药同用,以促进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平衡,并能减轻西药兴奋剂的副作用。
3.应用申枢神经兴奋剂出现头痛、恶心时,可加用中药菊花、钩藤、半夏、竹茹等;出现肝功损伤时,可加用龙胆草、五味子等;出现白细胞下降时,加用鸡血藤、阿胶、当归等。若对西药不耐受或疗效较差,可单独予中药治疗,此时应参照西药疗程,用药时间宜长。
护理
康复
预防 加强妇幼保健,提高青年父母的文化素质,改善教育和教学方法或许可以减少本症的发生。
历史考证 中医古籍对该病无系统论述,但对类似症状则很早即有记载,如《灵枢·行针篇》曰:“……重阳之人,其神易动,其气易往……,言语善疾,举足善高,心肺之藏气有余。”由此可知,古代医家已认识到神志不宁,多动易往等思维、情志方面的失调,属于心肺藏气有余,对后世颇有启发。
相关文章
 邪、阴证类
 补益剂
 软疖
 一个组方,解除七年病痛苦恼
 第四节 心理治疗的程序
 形化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