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国方剂数据库 > 正文
飞滑石15两,淡芩10两,茵陈11两,藿香4两,连翘4两,石菖蒲6两,白蔻4两,薄荷4两,木通5两,射干4两,川贝母5两。
来源:《医效秘传》卷一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别名
普济解疫丹、普济解毒饮、甘露消毒丸
处方来源
《医效秘传》卷一。
药物组成
滑石15两,淡芩10两,茵陈11两,藿香4两,连翘4两,石菖蒲6两,白蔻4两,薄荷4两,木通5两,射干4两,川贝母5两。
加减
功效
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主治
时毒疠气,病从湿化,发热目黄,胸满,丹疹,泄泻,其舌或淡白,或舌心干焦,湿邪犹在气分者;湿温疫疠,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肿,斑疹身黄,颐肿口渴,溺赤便秘,吐泻疟痢,淋浊疮疡;并治水土不服诸病。
制备方法
用法用量
神曲糊为丸。
用药禁忌
临床应用
1.小儿急性传染性肝炎:用本方治疗小儿急性传染性肝炎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最小者2岁,最大者10岁。主要症状为黄疸、食欲不振、肝脾肿大等,结合肝功能试验,确诊为本病。用甘露消毒丹原生药粗末煎服,并口服葡萄糖、维生素B1、C适量。服药后,黄疸指数1周内降至6单位以下者5例,2周内降至正常者15例;谷丙转氨酶2周内降至正常者15例,3周内降至正常者9例,5周内降至正常者2例;肝肿大消退,于治疗3周后检查,平均缩小1.4厘米。26例无一例死亡,均痊愈出院。
2.水肿:郭某,男,5岁,两周前患猩红热,近周来复见肌热,浮肿尿少,血尿明显,如洗肉水样,时见呕吐,头晕,大便稀溏,食欲减退。脸色苍白,呈急性病容,下肢Ⅱ°度浮肿,按之不凹陷;心脏听诊,1-2级收缩期杂音,心率:140次/分,窦性心律,肝,剑突下一横指半,无压痛,质软,脾(-),血压130/90mmHg,尿常规:蛋白(??),红血球10-15个/mm3,颗粒管型3-4个/mm3,口唇红,舌质红,苔黄腻垢,脉弦滑数,证属湿热毒邪交阻困脾,脾失健运,肺失宣肺,肾气开阖失司,湿浊上逆,形成水肿。治以清热解毒,宣肺利水,芳香化湿,并佐以凉血。方用甘露消毒丹加白茅根、夏枯草各10g。2剂后,尿量增加,头晕、呕吐好转,体温降至38℃。再2剂,24小时内排尿量达2000-2500毫升,诸症全消,继以原方加减治愈出院。半年后随访,未发。
药理作用
各家论述
《方剂学》:本方主治乃湿温、时疫之邪留恋气分,湿热并重之证。湿热交蒸,故身热倦怠,肢体酸楚;湿蔽清阳,阻滞气机,故胸闷腹胀,甚或上吐下泻;热毒上壅,则咽颐肿痛;热为湿遏,郁阻于内,不得发越,故郁而发黄;小便短赤,舌苔黄腻,皆为湿热内蕴之象。治宜利湿化浊,清热解毒。故方中重用滑石、茵陈蒿黄芩三药,其中滑石清利湿热而解暑;茵陈清热利湿而退黄;黄芩清热解毒而燥湿;余以石菖蒲、白豆蔻、藿香、薄荷芳香化浊,行气悦脾;射干、贝母降肺气,利咽喉;木通助滑石、茵陈清利湿热;连翘协黄芩清热解毒。诸药相伍,重在清解渗利,兼事芳香行气,理肺利咽。如此则湿邪得利,毒热得清,悦脾泄肺。行气化浊,用治湿温时疫,湿热并重者,最为相宜。凡湿温、暑温挟湿、时疫及现代医学之肠伤寒、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急性胃肠炎等属湿热并重者,皆可以本方加减治之。
备注
普济解疫丹(《温热经纬》卷五)、普济解毒饮(《续名医类案》卷五)、甘露消毒丸(《中药制剂手册》)。《温热经纬》本方用法:生晒研末。每服三钱,开水调下;或神曲糊丸,如弹子大,开水化月服。
相关文章
 第73节 癫痫
 续命煮散(《千金》卷八。)
 杏花天方
 关于夜里12点会醒一会儿的问题
 加减复脉汤
 人参丸(《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