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描述:
|
霍乱是因饮食不洁、感受疫疠之邪,损伤胃肠,升降失司,清浊相干,以骤起剧烈吐泻米泔 |
水样物,目眶凹陷,小腿转筋,津气严重耗损,甚至因厥脱而毙为特点的烈性疫病类疾病。 | |
发病原因:
|
饮食不洁,感受疫毒,邪从口入,直犯中焦,脾、胃、肠等脏器严重受损,以致运化逆乱, |
升降反作,清浊相混。邪从热化,则湿热积聚于中,蕴伏熏蒸;邪从寒化,则寒湿骤生,脾 | |
胃受困而不运。二者均可致剧叶剧泻,进而致津液暴脱,筋脉失濡,拘急挛缩,病重者甚至 | |
肾水枯涸而出现亡阴,或津脱气衰,脾阳先绝,继之元气耗散而致亡阳。 | |
若救治不及,可因津气耗损而致亡阴亡阳。 | |
诊断要点:
|
夏秋季多呈区域性流行。新近来自或去过疫区。流行期与确诊病人密切接触,并在5天内出 |
现腹泻等症状者,应高度警惕。 | |
突发剧泻,呕吐,先泻后吐,无腹痛,无里急后重,少发热。呕吐呈喷射状,吐泻物如米泔 | |
水样,偶为黄水样或血水样。 | |
目眶凹陷,口渴尿少,腹部拘急,肌肤弛缓,手指螺纹干瘪如洗衣妇,小腿转筋,甚至四肢 | |
厥逆,面色苍白,脉微。 | |
实验室检查:
|
吐泻物镜检、培养获霍乱弧菌。双份血清抗体检查,凝集效价≥4倍,或杀弧菌抗体效价呈 |
≥8倍。 | |
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炷细胞及大单核细胞增多,血液浓缩,血浆比值增加。 | |
疾病辨析:
|
类霍乱:常有饮食不洁史,或为同进食者同时发病,多为先呕后泻,腹痛明显,小腿转筋少 |
见,吐泻物非米泔水样,可从食物及吐泻物中分离出相应的细菌,查不出霍乱弧菌。 | |
暴泻:急起腹痛、腹泻,少伴呕吐,血清凝集反应及大便霍乱弧菌检查均呈阴性。 | |
暴痢:发热、腹痛明显,里急后重,大便有脓血、粘液,大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无霍乱弧 | |
菌。 | |
治疗方法:
|
中焦湿热证 |
证候:骤起剧烈吐泻,吐出物腥臭酸腐,泻出物呈黄水样或米泔水样,臭秽难闻,身热头痛 | |
,口渴心烦,小腿转筋,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 |
治法:清利中焦湿热。 | |
主方:蚕矢汤,或燃照汤 | |
用法: | |
加减:吐剧渴甚,加芦根、生地、花粉;身热较甚,加生石膏、知母;腹痛转筋,加白芍、 | |
防己、延胡索。 | |
寒湿困脾证 | |
证候:骤发剧烈吐泻,吐泻物为清水样或米泔样,甚少臭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胸脘痞闷 | |
,形寒肢冷,舌苔白腻,脉濡弱或沉细。 | |
治法:温中化湿。 | |
主方:藿香正气散合附子理中汤 | |
用法: | |
加减:表寒不明显,可去白芷、桔梗、紫苏;呕甚,加石菖蒲;泻甚,加肉豆蔻、山药;腹 | |
痛转筋,加白芍、高良姜。 | |
津气亏虚证 | |
证候:吐泻频急,补疲蜷缩,目眶凹陷,指螺皱瘪,口渴引饮,心烦气促,尿少尿闭,舌质 | |
干红,脉微细数。 | |
治法:益气生津。 | |
主方:生脉散合五汁饮 | |
用法: | |
加减:常加乌梅、白芍、玄参、山茱萸、竹茹,或配用生脉注射液;转筋,加白芍、木瓜、 | |
甘草。 | |
亡阳证 | |
证候:吐泻频急,四肢厥冷,汗出身凉,呼吸微弱,声低气怯,精神萎顿,血压下降,舌淡 | |
,苔白,脉微欲绝。 | |
治法:回阳救逆。 | |
主方:参附龙牡汤,或回阳救急汤 | |
用法: | |
加减:汗多,加黄芪、山茱萸;可配用参附注射液。 | |
其他疗法:
|
卧床休息,严格隔离。 |
静脉补液与口服补液。 | |
可适当用四环素、强力霉素、氯霉素,或复方SMZ等抗菌药物。 | |
可口服GM1神经节苷脂-活性炭制剂,亦可口服或肛内注射氯丙嗪,以减轻腹泻。 | |
可针刺内关、足三里、中脘、大肠俞等穴。 | |
刮痧法可选肩颈、背脊、胸前、两肘、两膝等处;或以食盐研细末擦背、腹;寒湿困脾者, | |
可以食盐炒热熨脐,亦可艾炙神阙、天枢、中脘、气海等穴。 | |
评 介:
|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未查及霍乱弧菌,血清抗体凝集效价、杀弧 菌抗体效价正常。 |
好转: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好转。 | |
未愈: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无好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