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数据库 > 正文
夏季热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一般描述:  
夏季热是因小儿形气未充,入夏以后,不能适应外界炎热气候而引起。以长期发热,渴,多
尿,无汗或少汗为主要表现的婴幼儿时行热性病。
发病原因:  
由于小儿形气未充,或因先天不足,或后天营养缺乏,或病后体虚,入夏以后,不能适应外
界炎热气候,暑热侵袭,腠理郁滞,玄府闭塞,阳热之气不能正常宣泄,阴阳失衡,气阴受
损,出现发热、口渴、多尿、无汗等症,而成夏季热。体弱病久者,并可损及脾肾阳气,而
出现脾虚、肾虚证候。
预后一般良好,秋凉后症状多能自行消退,虽可来年再发,但病情减轻。
诊断要点:  
见于5岁以内婴幼儿,尤以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多见。我国中南地区及东南沿海地区较为
多见。一般发病时间多集中于6、7、8三个月。秋凉以后,症状均能自然消退。部分患儿
可连续发病几年,但再发病时症状较轻,病程亦较短。
入夏以后,发热不退,病程较长,一般1-2个月,有的可长达3-4个月。气温愈热,则
发热愈高,烦躁不宁,皮肤干燥灼热,无汗或少汗,多饮多尿,小便一昼夜可多达数十次,
患儿营养情况一般较差,但无急性病容,面色多较苍白少华,口唇干红。初起病时,患儿精
神食欲无明显变化,发病后,部分病儿皮肤原有暑痱者,反而隐没或消失。如久热不退,或
伴体质素弱的患儿,则可见精神萎靡,食欲减退。
随气温降低或在阴凉环境下,症状能自行缓解。在将愈之初,先见小便减少,饮水量也减少
,此后发热亦逐渐退至正常。
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疾病辨析:  
疰夏:不限于小儿,多见于梅雨季节,无口渴、尿多而无汗或少汗的特点,常有神疲困重,
纳呆便溏等症。
消渴:多发于40岁以后,体型肥胖之人,为多饮、多食、多尿,小便有甜味,尿糖阳性,
血糖升高。
肺痨:有与肺痨病人密切接触史,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咳嗽,或咯血,午后潮热,颧红,盗
汗及身体逐渐消瘦,X线检查发现肺部有结核病灶。
湿温[瘟]:夏秋多见,不限于儿童,身热不畅,有汗热不解,脉缓,躯干部可见粉红色玫
瑰样疹,或出现白[ ]或黄疸,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血、骨髓、粪便培养或获伤寒杆菌,肥达反应“O”1:80以上,“H”1:160以
上。
治疗方法:  
暑伤津气证
证候:发热,口渴,多尿,无汗或少汗,烦躁,神情疲倦,食少便溏,唇红干燥,咽红,舌
质较红,苔薄白或薄黄,脉细数, 指纹紫。
治法:清暑益气、益胃生津。
主方:王氏清暑益气汤
用法:
加减:有表证者,去麦冬黄连,加大豆黄卷、薄荷;壮热、无汗,加香薷、生石膏
脾气亏虚证
证候:发热或高或低,面色淡白,气短懒言,肢软乏力,睡时露睛,纳少,口渴,尿多而清
长,大便溏薄,舌质淡,脉虚大,指纹色淡。
治法:补脾益气。
主方:补中益气汤
用法:
加减:大便溏薄,加薏苡仁、茯苓苍术;纳呆、食少,加麦芽神曲山楂
上盛下虚证
证候: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无汗,萎靡不振,虚烦不安,面色白而泛红如妆,下肢清冷
,食欲减退,小便频数而清长,大便稀薄,舌质淡,苔薄,脉细数无力,指纹淡红。
治法:引火归原、滋阴潜阳。
主方:温下清上汤
用法:
加减:大便稀,加白术陈皮木香;热退而面黄、疲乏,加党参黄芪、白术;食欲不振
,加神曲、麦芽。
其他疗法:  
注意饮食和营养,增强体质。住房空气流通,保持凉爽。
针刺推拿:针刺取大椎、曲池、三阴交、肾俞、气海等穴。推三关、泻六腑,分阴阳,推脾
、肾及三焦,清天河水,揉内庭、解溪、三里、阴陵泉、摩气海、关元等。
单方验方:
★ 鲜西瓜皮、鲜荷叶,各适量,煎代茶。
★ 鲜马齿苋120g,每日1剂,水煎多次服。
连钱草5-10g,煎汤服用。
蚕茧红枣各10只,煎汤代茶饮服。
评   介:  
治愈:体温正常,口渴、多尿等症状消失。
好转:发热减轻,口渴、多尿等症状改善。
未愈:症状无改善。
相关文章
 方剂
 【转贴】绝不自杀的14种理由!
 中医的症结哪?
 素食问答(一)(原中国素食者之家网站内容)
 二、病因研究的方法
 孩子出汗怎么办?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