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数据库 > 正文
猩红热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一般描述:  
烂喉丹痧是温热疫毒经口鼻或皮肤伤口侵入,上冲咽喉,外窜肌肤所致。以发热,咽喉肿痛
糜烂,皮肤出现弥漫性猩红疹点为主要表现的疫病类疾病。
发病原因:  
温热疫毒侵犯,自口鼻或皮肤伤口直入,上冲蕴结咽喉,腐败血肉,致咽喉血壅气滞,红肿
溃烂。起病之初,毒邪外伤肺卫肌表,熏灼肌肤血络,身发丹痧,常伴寒热咳嗽,舌如草莓
;进而热毒弥漫,充斥周身,内犯气营,皮肤之疹由红变紫,高热不退,舌如杨莓;若热毒
深陷心包或扰动肝风,则有神昏、惊厥之变。本病后期,毒热衰减,常有肺胃津伤。
诊断要点:  
好发于冬春季。以5-10岁儿童为多见。病前2周内有本病接触史。起病急,演变较快。
发热,或有恶寒,咽喉红肿疼痛而腐,重者可见烦躁、惊厥、嗜睡昏迷
日后遍身出现猩红色细小密集皮疹,可融合成片,按之褪色,触之有细砂样感觉,1周后消
褪,可有糠秕样脱屑甚或大片脱皮,面部充血潮红,唇周苍白(环口苍白圈),舌苔如杨莓
(杨梅舌)。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增至0.80以上。咽拭子培养A组链球菌阳性。
疾病辨析:  
麻疹:初起有咳嗽、喷嚏、流涕、羞明、流泪等症,口腔颊粘膜近臼齿处有“麻疹粘膜斑”
,皮疹多在发热3-4日出现,疹退脱屑后留有色素沉着,白细胞总数减少,中性粒细胞与
淋巴细胞数目几乎相等,鼻、咽、眼分泌物涂片染色可见脱落上皮巨核细胞。
风疹:以低热、咳嗽、全身皮疹、耳后和枕后脊核肿大为主要特征,皮疹1-2日消褪,无
脱皮,无咽痛而腐,无杨莓样舌及面部充血潮红而唇周苍白现象。
乳蛾:亦有发热,咽喉肿痛而腐,但无全身皮疹及面部充血潮红而唇周苍白,无杨莓样舌等
症。
白喉:咽喉肿红且出现白膜不易剥出,皮肤不出现弥漫性红色疹点,常有声嘶、音哑、呼吸
困难等症。
治疗方法:  
风热疫毒证
证候:发热骤起,头痛恶寒,咽喉肿痛或伴腐烂,口渴欲饮,皮肤潮红,唇周苍白,面部、
胸部皮疹隐若可见,舌苔薄白或薄黄,或舌如草莓状,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透疹利咽。
主方:普济消毒饮
用法:
加减:咽痛较甚者,加土牛膝射干;脊核肿痛,加夏枯草紫花地丁;疹透不畅,加葛根
蝉蜕
气营两燔
证候:壮热面赤,烦渴引饮,咽喉肿痛伴有糜烂白腐,皮疹遍布全身,色赤如丹,烦躁不宁
,或便结溲赤,舌苔黄糙,舌质红绛如杨莓,脉数有力。
治法:清气凉营、泻火解毒。
主方:凉营清气汤
用法:
加减:壮热无汗,丹痧不透,加淡豆豉浮萍;大便秘结,加大黄芒硝;皮疹紫黑,加紫
草;咽痛腐烂,加土牛膝青黛
热毒内陷证
证候: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或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疹色紫红,或有斑色紫暗,舌绛脉数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开窍。
主方:清营汤
用法:,合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
加减:高热、抽搐,加山羊角、钩藤;热甚、出血,加仙鹤草、田三七等。
胃阴虚
证候:疹褪而皮肤干燥脱屑或脱皮,精神疲乏,纳食减少,口干喜饮,咽喉干燥而痛,大便
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养肺胃。
主方:沙参麦冬
用法:
加减:口干喜饮、咽喉燥痛,去桑叶,加芦根玄参;疲乏、短气,加西洋参;纳食减少,
山药石斛;大便干燥,加火麻仁柏子仁
其他疗法:  
卧床休息,隔离治疗1周。
高热者,可针刺曲池、合谷;咽喉肿痛较甚者,可刺少商出血,并可服六神丸,亦可用锡类
散吹入咽喉,还可用鲜土牛膝汁含漱。
青霉素红霉素等,可酌情选用。
多饮水,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单方验方:
★ 土牛膝、板蓝根各30g,水煎服,每日1剂。
野菊花30g,水煎服,每日2剂。
评   介:  
治愈:疹回热退,症状消失,血象恢复正常。
好转:疹回热减,其他症状改善。
未愈:病情未能控制,或出现并发症。
相关文章
 吴太夫人白带
 凉膈散
 前置胎盘
 中风失音不语第十
 把中医和古希腊医学相提并论简直是掉价
 关于柴胡汤的和中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