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描述:
|
蛊虫病是蛊毒由皮毛侵入肺部,下涉肠道,淤积肝络,阻碍气血水液运行。以皮肤瘙痒,咳 |
嗽,腹痛腹泻,胁下痞块,消瘦,腹水,大便检查见蛊虫[血吸虫]卵等为主要表现的寄生 | |
虫病。 | |
急性蛊虫病指感染蛊虫疫毒初期,以肤痒、咳嗽、发热、腹痛腹泻等为主要表现者。 | |
发病原因:
|
蛊毒由皮毛侵入而首先犯及肺卫,卫阳被郁则寒热身痛发疹,肺失清肃可见咳嗽胸痛咯血; |
蛊毒不解,由表入里,可见高热口渴谵妄;蛊毒下涉肠道,传导失司,则腹痛便秘或泄泻; | |
蛊毒损坏肠膜脂膏,可出现下痢脓血。 | |
本病若示能治愈,常转成慢性蛊虫病。 | |
诊断要点:
|
新到疫区,或疫区内接触蛊虫疫水数小时至2-3日内,局部皮肤出现粟粒或黄豆大小的红 |
疹,发痒,3-5日后消失。 | |
继则可见恶寒发热,汗出热退,状如发疟,或高热持续数周甚至数月,严重者可有精神异常 | |
,谵语、昏迷,或见黄疸、腹水。 | |
可伴有干咳少痰,或痰中夹血,或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利下稀水或红白粘冻,肝脾肿大等 | |
。 | |
实验室检查:
|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高,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高(严重者亦可减少或消失)。 |
大便沉渣镜检可见蛊虫[血吸虫]卵,大便孵化可见毛蚴。 | |
疾病辨析:
|
疟疾:其往来寒热休作有时,无疫水接触史,寒战时血液涂片或骨髓涂片或找到疟原虫 。 |
痢疾:血象检查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查不到蛊虫[血吸虫]卵 | |
。 | |
肺热病:血象检查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大便查不到蛊虫[血吸虫]卵,无腹痛、便下红白 | |
粘冻等症,肺部X线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 |
治疗方法:
|
虫毒犯肺证 |
证候:发热恶寒,汗少,头痛,干咳少痰,或痰中夹血,或皮肤红疹瘙痒,舌边尖红,苔薄 | |
黄,脉浮数。 | |
治法:宣肺透邪。 | |
主方:麻杏石甘汤 | |
用法: | |
加减:可加薄荷、蝉蜕、芦根等;壮热口渴,去麻黄,加知母、栀子、生地、鲜石斛;痰中 | |
带血,加贝母、百部、白茅根。 | |
肠道湿热证 | |
证候:高热持续不退,或汗出热退而复作,口渴烦躁,恶心欲吐,肠鸣腹痛,腹泻,或便下 | |
脓血,里急后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 |
治法:清利肠道湿热。 | |
主方:葛根芩连汤 | |
用法: | |
加减:可加白头翁、秦皮、木香、槟榔等;疲乏、食少,加党参、茯苓白术、山药。 | |
肝胆湿热证 | |
证候:发热缠绵不解,皮肤巩膜黄染,黄色鲜明,右胁胀痛,胁下有痞块,甚或腹胀如鼓, | |
触之有水,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 |
治法:清利肝胆湿热。 | |
主方:甘露消毒丹,或茵陈四苓散 | |
用法: | |
加减:胁下痞块,加赤芍、桃仁、牡蛎、丹参;体虚,加党参、黄芪。 | |
热毒陷营证 | |
证候:高热不退,口渴烦躁,头痛呕吐,神昏谵语,或四肢抽搐,舌红绛,苔黄糙,脉细数 | |
。 | |
治法:肖营解毒。 | |
主方:清瘟败毒饮 | |
用法: | |
加减:神昏、谵语,配服安宫牛黄丸;抽搐,配服紫雪丹。 | |
其他疗法:
|
卧床休息,适当补充液体,半流质饮食。 |
驱虫治疗:可选用吡喹酮、硝硫氰胺等。 | |
对症治疗:高热者,可针刺曲池、合谷等穴,亦可用鲜田螺捣敷脐部;神昏者,或予安宫牛 | |
黄丸;抽搐者,可予紫雪丹等。 | |
评 介:
|
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大便镜检虫卵及孵化阴性。 |
好转:症状及体征改善,大便镜检虫卵及孵化阴性。 | |
未愈:症状及体征无变化,大便镜检仍有虫卵,孵化毛蚴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