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数据库 > 正文
慢性胆囊炎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一般描述:  
慢性胆囊炎系胆囊的慢性炎症性病变。本病常与胆道结石合并存在。其分为感染性胆囊炎、
代谢性胆囊炎和阻塞性胆囊炎三种类型。中医称此病为胆胀,是因湿热痰瘀等邪阻滞于胆,
或因情志郁怒等刺激,使胆气郁滞不舒,。以反复发作右上腹疼痛、痞胀等为主要表现的内
脏胀[著]病类疾病。
症状描述:  
反复发作性上腹痛:疼痛多发生于右上腹或中上腹部。
胆绞痛:有反射性恶心、呕吐等症状,但发热黄疸不常见。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间歇期可无症状,或有右上腹胀闷不适、嗳气、泛酸、厌油腻等消化道症状。
体症描述:  
右上腹部压痛,或可扪及囊性包块。
murphy征阳性。
急性发作时,可有急性胆囊炎的典型体征。
发病原因:  
有结石刺激、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病毒感染、胆固醇代谢障碍、胰液消化酶返流等,或
由急性胆囊炎遗留而来。中医认为本病病位在胆,涉及肝与脾胃。由于饮食偏嗜,情志失调
,湿热未尽,邪著胆腑,以致肝气郁滞,胆腑气机通降失常,气血淤阻,湿热蕴结,甚至形
成砂石,影响脾胃运化功能,故现右胁痞胀、疼痛,纳呆腹胀等症而反复发作。
本病较为顽固,常反复发作,且多数合并有胆石,正气尚旺者一般预后良好,若体弱而经常
发作则预后较差。
诊断要点:  
临床诊断依据:★ 右上腹痛,Murphy征阳性。★ 有反复发作的胆绞痛史。
超声检查:可发现结石、胆囊壁增厚、缩小或变形。
X线检查:★ 腹部X线平片可显示结石、膨大的胆囊、胆囊钙化和胆囊乳状不透明阴影等
。★ 胆囊造影时胆囊不显影,可显示结石、胆囊缩小或变形和浓缩功能不良。
腹腔镜检查:色泽为灰白色,胆囊缩小和明显粘连以及胆囊变形。中医认为本病多见于女性
肥胖者。好发于30-50岁。可有胆瘅病史,病程较长,常呈慢性迁延性经过,可反复急
性发作。
右上腹部隐痛,痞胀不舒,纳呆,腹胀,嗳气,便溏。诸症于进食油腻后加重。
发作时可为右上腹绞痛,放射至右肩,可伴发热,或有恶心呕吐。右上腹有压痛,胆囊区触
痛明显,甚或触及肿大之胆囊。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总数增高。
B型超声检查:可发现胆囊结石、胆囊壁增厚、缩小或变形。
X线检查:★ 腹部X线平片:可显示阳性结石及胆囊钙化、胆囊膨胀的征象。★ 胆囊造
影:可发现胆石及胆囊缩小、变形,胆囊浓缩与收缩功能不良,胆囊显影淡薄等慢性胆囊炎
征象。
十二指肠引流:可发现胆汁内有胆固醇结晶,胆红素钙沉淀,被胆汁黄染的脓细胞、华枝睾
吸虫卵、梨形鞭毛虫滋养体等。
纤维腹腔镜检查:发现胆囊失去光滑、透亮和天蓝色的外观,变为灰白色,并有胆囊缩小和
明显粘连。
疾病辨析:  
消化性溃疡
慢性肝炎
慢性胰腺炎。中医鉴别:胃疡、胃络痛、胃痞、胃胀、胃癌等:据病史、体征、X线钡餐、
胃镜和B型超声波等检查可资鉴别。
胰胀(慢性胰腺炎):中上腹痛向腰背部放射,X线腹部摄片有时发现胰腺钙化或结石,胰
功肽试验排泄率明显减少。
肝著(慢性肝炎):有肝热病或肝瘟病史,无胆阐急性发作史,肝功能异常,肝脏多肿大,
B型超声波及胆囊造影无胆囊异常发现。
肝癌、胆癌:病史短,进展快,腹痛、黄疸等呈进行性加重,B型超声波、CT等检查可资
鉴别。肝癌并有甲胎蛋白(AFP)持续阳性、肝肿大且坚硬不平。
治疗方法:  
肝气郁滞证
证候:上腹胀痛,连及胁肋或肩背,胸脘满闷,口苦厌油,舌苔薄白或腻,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主方:柴胡疏肝散
用法:
加减:一般可加青皮郁金延胡索、香附行气止痛;大便干燥,加大黄槟榔;腹胀,加
厚朴、草豆蔻;口苦、心烦,加黄芩栀子;嗳气、呕吐,加代赭石、炒莱菔子;伴胆石,
内金金钱草海金砂
肝胆郁热证
证候:右胁疼痛,痛牵脊背,口苦口干,大便干燥,小便短黄,舌苔黄,脉弦。
治法:清泻肝胆、理气止痛。
主方:清胆汤
用法:
加减:心烦、失眠,加丹参枣仁;黄疸,加茵陈胆草;口渴喜饮,加花粉麦冬;恶
心呕吐,加制半夏竹茹
肝郁脾虚证
证候:右上腹胀痛,痞闷不舒,纳呆,腹胀,嗳气,便溏,舌苔白,脉弦细。
治法:疏肝理气健脾。
主方:柴芍六君子汤
用法:
加减:一般可加木香、郁金等;有畏冷、肢凉者,加干、炮附子;胁腹冷痛,加吴茱萸
乌药;有血虚证候,加熟地当归
肝胆瘀滞证
证候:右上腹疼痛,痛有定处,状如针刺或刀割,舌质紫暗或有斑点,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方:复元活血汤
用法:
加减:一般可加郁金、延胡索、川楝子;口苦、心烦,加胆草、黄芩;脘腹胀甚,加枳壳
木香;恶心呕吐,加制半夏、竹茹。
肝郁阴虚证
证候:右胁隐隐作痛,或略有灼热感,口燥咽干,急躁易怒,胸中烦热,头晕目眩,午后低
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疏利肝胆。
主方:一贯煎
用法:
加减:心烦、失眠,加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灼痛,加白芍甘草;急躁易怒,加栀子
、青皮、珍珠母。
其他疗法:  
针炙疗法:
★ 体针疗法:主穴为胆囊穴、胆俞,配穴为内关、上脘,平补平泻法。
★ 耳针疗法:胆穴、胰穴、交感,中度刺激或留针。
★ 电针疗法:右胆俞(接阴极)、胆囊穴、日月、中脘、梁门、太冲(接阳极),每次2
0-30分钟,每日1-2次。
单方验方:
★ 金钱草30g,鸡内金15g,海金砂15g,白芍15g,柴胡15g,水煎服。
玄明粉、海金砂、广郁金,等量研末,每次3g,每日3次,开水送服。
★ 姜橘二金汤:生姜6-10g,橘皮10g,郁金10g,鸡内金10g,水煎,代茶
饮。可常服用,适用于肝郁脾虚证。
利胆汤:竹茹12g,枳实10g,陈皮6g,茯苓10g,水煎,代茶饮。可常服用
,适用于肝郁脾虚证。
★ 消炎利胆茶:玉米须蒲公英、茵陈各30g,水煎,代茶饮。适用于肝胆郁热证。
山楂片2片,每日3次。
敷贴疗法:芒硝30g,生大黄60g,均研细末,大蒜头1个,米醋适量,共捣成糊状,
布包外敷于胆囊区。
饮食宜低脂、易消化。
评   介: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
好转:症状减轻。
未愈:症状无变化。
相关文章
 请中医帮帮我-皮下不知名的包块
 转贴:一位民间中医愤怒的呐喊:请给我们行
 耳穴,气管
 从治愈肾病过程中得到的一点启示(二)
 没药散(《圣惠》卷六十七。)
 灵仙散(《圣济总录》卷一四三。)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