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数据库 > 正文
慢性支气管炎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一般描述: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粘膜炎性变化,粘液分泌增多及周
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
。病情进展可并发阻塞肺气肿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症状描述:  
咳嗽,尤以临睡或清晨起床时咳嗽更甚。
咳痰,多数为大量白色粘液痰,清晨及夜间较多,在病情加重合并感染时增多变黄稠,痰量
以夜间较多或清晨较多。
喘息,见于喘息型患者,感染及劳累后明显,合并肺气肿后气短加重。
体症描述:  
急性发作期肺部听诊多可闻干性及湿性啰音,喘息型者,可有哮鸣音。疾病晚期多合并阻塞
性肺气肿,可出现相应体征。
发病原因:  
病因,有呼吸道局部防御及免疫功能减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过敏因素、遗传因素等内因
的基础上,再具有一种或多种外因存在,长期反复相互作用而发病。外因有长期吸烟、感染
因素、理化因素的,慢性刺激,寒冷气候的影响及抗原性物质的接触等。感染病原以病毒、
流感杆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等量多。
诊断要点:  
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伴有或不伴有喘息症状,每年发作3个月或以上,并能排
除心肺其他疾患所致上述症状者。临床分为3期。(1)急性发作期:1周内出现脓性或粘
液脓痰,痰量明显增多或伴其他炎性表现,或1周内咳、痰、喘症状中任何一项加剧至重度
,或重度病人症状明显加剧者。(2)慢性迁延期:指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咳、痰、喘症状,
迁延不愈,或急性发作1个月后症状仍未恢复到发作前水平。(3)临床缓解期:指病人经
过治疗或自然缓解2个月或以上。(1979年全国呼吸专业会议制定)
实验室检查: 
急性发作期可有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加。
痰细菌培养常有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甲型链球菌及奈瑟氏菌生长。
胸部平片表现:★ 肺部显示索条状,颗粒状和斑点状阴影;★ 支气管壁增厚;★ 肺纹
理增多粗。
CT片:★ 肺气肿;★ 肺大泡
支气管造影表现:★ 管壁不规则;★ 显示环状阴影。
肺功能检查:可逐渐出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核医学显象。
疾病辨析:  
肺结核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扩张
心脏病。
尘肺
治疗方法:  
风寒袭肺
证候:喘咳气急,胸部胀闷,痰稀薄量多色白。兼有头痛、恶寒或伴发热,无汗,口不渴,
舌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治法:宣肺伤寒
主方:麻黄汤加减。
用法:
加减:
风热犯肺
证候:喘促气急,甚则鼻翼煽动,痰黄粘稠难出,兼有胸痛烦闷,头痛身热汗出,口渴,便
秘尿黄。舌苔薄白或黄,脉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解表,宣肺平喘。
主方:麻杏石甘汤加味。
用法:
加减:肺热重可加黄芩知母鱼腥草以清肺热;里实热结便秘者加凉膈散、宣白承气汤;
风热表盛加银花连翘解表清热;痰多咳甚加葶苈子、射干泻肺平喘;咳痰黄稠加瓜蒌、贝
母清化肺热;内热外寒,肺部有郁热,风寒束表,表寒未解,内已化热,热郁于肺,肺气上
逆而喘逆息粗鼻扇,胸部胀痛,痰黄粘稠,加麻杏石甘汤。
痰浊阻肺
证候:喘咳,痰多色白而粘,胸满窒闷。纳呆,口粘不渴,甚或呕恶。舌苔厚腻色白,脉滑
治法:化痰降气。
主方: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用法:
加减:
烫热郁肺
证候:喘咳气涌,胸中烦热,胸部胀痛,痰多色黄粘稠,或痰中带血。渴喜冷饮,面红咽干
,尿赤,便秘,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化痰降气。
主方: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用法:
加减:
气郁伤肺
证候:每遇情志刺激而诱发,呼吸短促,喘憋胸闷,咽中如窒。常有失眠心悸,胸闷胸痛
。舌苔薄,脉弦。
治法:开郁降气平喘。
主方:五磨饮子加减。
用法:
加减:伴心悸失眠者加百合合欢花枣仁远志,宁心安神;胸闷胀痛加旋覆花香附
若气郁不舒,火气郁结上冲,喘促心烦者可去白术,加郁金,清郁火畅气机;若气滞血淤,
喘咳胸闷刺痛,面色唇甲青紫,痰不多,口不渴,舌紫暗,有淤斑,脉弦涩,弦细,可加血
府逐瘀汤。
寒饮伏肺
证候:可逆喘满不得卧,吐痰白沫量多,往往经久不愈,天冷受寒加重,甚至引起面浮跗肿
。或平素伏而不作,每值遇寒即发,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身体振振瞤动。舌
苔白滑或白腻,脉弦紧。
治法:温肺化饮。
主方:小清龙汤加减。
用法:
加减:体虚表证不著者加苓干五味辛汤,不宜再用麻黄表散;若饮多寒少,外无表证,喘
咳痰盛不得息,可加葶苈大枣泻肺汤泻肺逐饮;痰多粘腻,胸满气逆,苔浊,加白芥子、莱
菔子,藿痰降气;饮邪壅实,咳腻喘急、胸闷、烦闷,可仿十枣汤意,加甘遂大戟以泻之
脾气虚
证候:喘促短气,言语无力,咳声低弱,咳痰稀薄,自汗畏风。面色苍白,气少倦怠,食后
脘胀,便溏或食后即便,苔薄白或薄白腻,质胖边有齿痕,脉细弱。
治法:健脾易肺。
主方:玉屏风散六君子汤加减。
用法:
加减:若咳痰稀薄,时觉形寒,为肺虚有寒,可加干姜温中;大便溏可加芩白术散之意;若
进食即便,便溏并有气坠为中气下陷,可加补中益气汤
肺甚阴虚
证候:喘促气短,动则加重,口咽发干,潮热盗汗,痰粘量少难咯。面赤心烦,手足心热,
腰酸耳鸣。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治法:健脾易肺。
主方: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减。
用法:
加减:若咳痰稀薄,时觉形寒,为肺虚有寒,可加干姜温中;大便溏可加芩白术散之意;若
进食即便,便溏并有气坠为中气下陷,可加补中益气汤。
肾阴虚
证候:腰酸肢软,咳则遗尿,夜尿频。头昏耳鸣,身寒肢冷,气短语怯。润,脉多细,均为
肾阳虚之象。
治法:健脾化痰。
主方:理中二陈汤加味
用法:
加减:
阴阳俱虚
证候:症状:在肾阳虚的基础上,兼见口干咽燥,五心烦热,燥热盗汗等阴虚症状。舌体胖
、色紫、少苔或无苔,常有瘀象。脉细数。
治法:阴阳双补。
主方:金水六君煎合都气丸加减
用法:
加减:
脾肾阳虚
证候:喘促日久,呼多吸少,动则喘甚,气不得续,汗出肢冷,面浮胫肿,痰多清稀,面青
唇紫。腰酸神怯,面色皝白或黎黑,夜尿频多。舌淡胖,脉沉细无力或弦大无根。
治法:健脾易肺。
主方: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减。
用法:
加减:若咳痰稀薄,时觉形寒,为肺虚有寒,可加干姜温中;大便溏可加芩白术散之意;若
进食即便,便溏并有气坠为中气下陷,可加补中益气汤。
相关文章
 热吐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金匮》卷上。)
 鸡矢藤
 血压高 心悸 神疲
 龙脑散(《圣惠》卷八十六)
 膏剂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