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描述:
|
血痹是因风寒之邪侵及血脉,或因情志刺激,使络脉挛急不和,营血不从。以阵发性肢末( |
多为手指)对称的间歇性发白、紫暗或潮红、冷痛,遇冷加重,或见红斑为主要表现的肢体 | |
痹症类疾病。 | |
发病原因:
|
外因风寒之邪侵袭,内因气血不足,寒邪侵及血脉,或因情志刺激,使络脉挛急不和,气血 |
运行不畅,营血不从,四肢末端失于温养而发病。 | |
诊断要点:
|
以青中年女性为多见。常因情绪激动或感受寒冷而诱发。 |
症状发生2年以上,冬季发作频繁,可有家族史。 | |
以肢末(主为手指)呈阵发性、左右对称性皮肤发白、青紫,继而转为潮红的“三色”改变 | |
。自觉寒冷疼痛,或有痒、麻感等为主要表现,保暖、消除紧张症状可得以缓解,肤色变红 | |
半转暖。 | |
未发病时肢端可完全正常,极少有坏死(或仅限于皮肤表面)。部分病重者可有鼻、耳及下 | |
颌、面颊受累而有同样表现。 | |
脉搏搏动正常。后期患指肌肤可有干萎表现。 | |
实验室检查:
|
血沉、抗“O”等检查可无异常。发作时肢端血流图及甲皱微循环可示血流量减少。 |
疾病辨析:
|
三痹、尪痹:以关节或肌肉疼痛为主症,可有关节红肿、变形等表现。 |
脱疽:男性多见,年龄较大,多为下肢,不对称,患肢末梢脉动弱小,病久可坏死。 | |
治疗方法:
|
营卫不和证 |
证候:肢体末端对称性间歇性发白、紫暗、冷痛,遇寒加重,得温缓解,自汗恶风,舌苔薄 | |
白,脉浮缓。 | |
治法:疏风通络、调和营卫。 | |
主方:桂枝汤 | |
用法: | |
加减:常加黄芪、当归、防风等。 | |
寒滞经脉证 | |
证候:肢端冷痛发白,遇寒加重,得温痛减,形寒肢冷,舌苔薄白,脉沉紧。 | |
治法:温阳散寒通络。 | |
主方:当归四逆汤 | |
用法: | |
加减:可加黄芪、yin羊藿;冷甚,加附子。 | |
瘀血阻络证 | |
证候:肢端疼痛如针刺,遇寒尤甚,皮肤紫暗,舌质紫暗或有斑点,脉涩。 | |
治法:化瘀通络。 | |
主方:桃红四物汤 | |
用法: | |
加减:可加丹参、泽兰;痛甚,加蜈蚣;病在手指,加片姜黄;病在足趾,加牛膝。 | |
肝郁血瘀证 | |
证候:肢端冷痛或刺痛,苍白,青紫、暗红变化不定,病情每因情绪刺激而发生或加重,胸 | |
闷胁胀,舌紫暗,脉弦。 | |
治法:疏肝化瘀。 | |
主方:逍遥散 | |
用法: | |
加减:常加赤芍、桂枝、鸡血藤等;胸闷、胁胀,加郁金、香附。 | |
其他疗法:
|
避免寒冷刺激和情绪激动。 |
针炙疗法: | |
★ 体针疗法:取绝骨、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曲池、外关等穴。 | |
★ 耳针疗法:取心、肾、皮质下、交感、内分泌,强刺激,留针15-30分钟,或埋针 | |
。 | |
★ 穴位注射疗法:用丹参注射液作穴位注射。 | |
西药:如为雷诺病,可选用利血平、左旋多巴、哌唑嗪、灰黄霉素等;如为红斑性肢痛症, | |
可选抗焦虑药和止痛药合用,严重者可考虑作交感神经干切断术。 | |
评 介:
|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肢端血流图及甲皱微循环正常。 |
好转:症状、体征减轻,肢端血流图及甲皱微循环好转。 | |
未愈:症状、体征及肢端血流图、甲皱微循环无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