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国方剂数据库 > 正文
桂枝3两(去皮),芍药3两,甘草3两(炙),生姜3两(切),大枣12枚(擘),附子1枚(炮,去皮,破8片)。
来源:《伤寒论》。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别名
桂枝附子汤、桂枝汤加附子方、
处方来源
伤寒论》。
药物组成
桂枝3两(去皮),芍药3两,甘草3两(炙),生3两(切),大枣12枚(擘),附子1枚(炮,去皮,破8片)。
加减
功效
温经复阳。固表驱风,复阳敛液。
主治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产后风虚。
制备方法
用法用量
以水7升,煮取3升,去滓,温服1升。
用药禁忌
临床应用
①太阳证过汗《本事》:有一士人,得太阳证,因发汗,汗不止,恶风,小便涩,足挛曲而不伸。诊其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予用桂枝加附子汤,三啜而汗止;复佐以甘草芍药汤,足便得伸。②风寒表证兼阳虚《江西中医药》(1958;6:39):黄某某,女,23岁。头痛,恶寒发热,身痛,呕逆,手足拘急,厥冷,舌质嫩,色淡,微罩白苔,脉沉而弱,汗出肢厥。汗出恶风、头痛发热、呕逆等,为桂枝汤证;手足拘急、肢厥,属阳虚征象。遂予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后下)、杭芍、生姜、熟附片各3钱,甘草2钱,大枣4枚,水2碗,煎至1碗,嘱温服后静卧。当晚1剂服完,次晨步行前来就诊,自云证已减半,唯头痛身倦,原方再服1剂而愈。③鼻衄《浙江中医杂志》(1958;10:34):孙某某,男,35岁。病鼻衄,出血盈斗,两昼夜不止,曾服寒凉止血剂无效。脉微,口淡,身无热,二便自调,给服桂枝加附子汤,2剂痊愈。④十指疼痛《伤寒解惑论》:范某,女。素体弱,感冒后发热,微汗出,并十指疼痛,已10余日,诊其脉象沉细。此是平素阳虚体质,感冒后邪未尽去,而阳愈见绌,不能达于四末之故。与桂枝加附子汤,附子初用8分,后增至1钱半,共服3剂痊愈。
药理作用
各家论述
①《医方考》:用桂枝汤,所以和在表之营卫;加附子,所以壮在表之元阳。与桂枝汤解在表之寒湿,加附子以温寒湿。②《伤寒来苏集》:用桂枝以补心阳,阳密则漏汗自止矣。坎中阳虚,不能行水,必加附子以回肾阳,阳归则小便自利矣。内外调和,则恶风自罢,而手足便利矣。③《古方选注》:桂枝加附子,治外亡阳而内脱液。熟附虽能补阳,终属燥液,四肢难以屈伸,其为液燥,骨属不利矣。仲景以桂枝汤轻扬力薄,必籍附子刚烈之性直走内外,急急温经复阳,使汗不外泄,正以救液也。
备注
桂枝附子汤(《普济方》卷三五三)、桂枝汤加附子方(《医门法律》卷二)。
相关文章
 羽泽散(《古今医鉴》卷十六)
 牙歪+精神病怎么办,且精神病短期无法治好
 水湿
 噙化丸(《杂病源流犀烛》卷一。)
 
 请教,身體逐步恢復後的排邪與外感以後的症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