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伤寒论》。
|
药物组成 | |
加减 | |
功效 | 解肌祛风,兼温经复阳。
|
主治 |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微恶寒者。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
用药禁忌 | |
临床应用 | |
药理作用 | |
各家论述 | ①《注解伤寒论》:与桂枝汤以散客邪,通行阳气;芍药益阴,阴虚者非所宜,故去之。阳气已虚,若更加之微寒,则必当温剂以散之,故加附子。②《内台方议》:阳虚阴盛,邪在胸中,不可发汗,只得与附子以复阳温经,与桂枝以散其邪也。③《伤寒来苏集》:桂枝汤阳中有阴,去芍药之酸寒,则阴气流行,而邪自不结,即扶阳之剂矣。若微恶寒,则阴气凝聚,恐姜、桂之力不能散,必加附子之辛热。④《古方选注》:桂枝汤去芍药加附子者,下后微恶寒,显然阳气涣散于中下矣。当急救其阳,毋暇顾恋阳气,以附子直从下焦温经助阳,臣以桂枝、甘草,载还中焦阴气,以杜亡阳之机,为御后之策。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