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教程 > 正文
金匮玉函经二注教程: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
来源: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肠痈浸yin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论一首脉证三条方五首)

诸浮数脉。应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

〔补注〕病之将发。脉必兆之。夫浮数、阳也。热也。浮数兼见。为阳中之阳,是其热必尽显于外矣,而反洒淅恶寒。证实不应何哉,必其血有凝滞。气不得越。如经所谓荣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阳气有余。荣气不行。乃发为痈是也。况其身已有痛处乎。夫脉之见者阳也,其将发而痛者亦属阳,故曰当痈。

师曰:诸痈肿。欲知有脓无脓。以手掩肿上。热者为有脓。不热者为无脓。

〔补注〕邪客经络,则血必至于泣。泣则卫气归之。不得反复。于是寒郁则化热。热胜则肉腐而为脓。欲知成脓与否。以手掩其上。热则透出。否则未也。www.med126.com师之所以教知者,盖已成欲其溃。未成托之起也。

肠痈之病,其身错甲。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散主之。

薏苡附子败酱散方
薏苡仁(十分) 附子(二分) 败酱(五分)
上三味,杵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顿服。小便当下。

〔补注〕血积于内。然后错甲于外。经所言也。肠痈何故亦然耶。痈成于内。血泣而不流也。惟不流。气亦滞。遂使腹皮如肿。按之仍濡。虽其患在肠胃间。究非腹有积聚也。外无热而见数脉者,其为痈脓在里可知矣。然大肠与肺相表里。腑病而或上移于脏。正可虞也,故以保肺而下走者,使不上乘。附子辛散。以逐结。败酱苦寒。以祛毒而排脓。务令脓化为水。仍从水道而出。将血病解而气亦开。抑何神乎。

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卫生资格考试网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

大黄牡丹汤
大黄(四两) 丹皮(一两) 仁(五十个) 瓜子(半升) 芒硝(三合)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补注〕肠痈而少腹不可按。阳邪下结。部位牵引也。按之如淋。形容痛状。情所必至。夫血病而气不病,故小便自调。然阳邪已盛。卫气斯虚。遂发热汗出而畏寒也。痈证如是。治之者,须以脓成未成为异。欲知之法。舍脉无由。脉迟紧。知未熟。为血瘀于内。勿使成脓。下之须早。非桃仁承气汤乎。脉若洪数者,则已成矣。岂复有瘀可下。此大黄丹皮以涤热排脓。势所必用也。然内经曰:肠痈为病不可惊。惊则肠断而死,故患此者,坐卧转侧。理宜徐缓。少饮稀粥。毋失调养斯善。

问曰:寸口脉微而涩。法当亡血。若汗出。设不汗者云何?答曰:若身有疮。被刀斧所伤。亡血故也。

〔补注〕微则阳虚。涩为血虚。定理也,故涩则亡血。阳微当汗出。若不汗者云何?知汗为血液,故汗多尚亡阳。况去血乎。然则骤为刀斧伤者,阴去而阳亦随衰。阳虽衰而不能复汗者,亡血故也。病金疮。王不留行散主之。

王不留行散方
王不留行(十分八月八日采取) 蒴 细叶(十分七月七日采)桑东南根白皮(十分三月三日采) 川椒(三分除目及闭口者去汗)甘草(十八分) 黄芩(二分) 干(二分) 浓朴(二分) 芍药(二分)
上九味,桑根皮以上三味。烧灰存性。勿令灰过。各别杵筛。合治之为散。服方寸匕。小疮即粉之。大疮但服之。产后亦可服。如风寒。桑东根勿取之。前三物皆阴干百日。

浸yin疮。从口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治。

〔衍义〕从口向四肢。由上及下。由内及外。散也。火热散则易消。反聚则难治。因久 久愈热也。经云。夏脉太过。令人肤痛为浸yin。盖夏脉洪大。心主火。脉主心也,故曰:三部洪数心家热。舌上生疮唇破裂。然必非其时有其气则然。若立夏得洪大脉。又非所论可知矣。

浸yin疮。黄连粉主之。(方未见)

〔衍义〕黄连泻手少阴之火。火去而气血自复矣。

相关文章
 汪兄时疫热病汗出不止
 肝心痛
 赠与柴胡体质者
 加味六子丸(《便览》卷三)
 梅苏丸(《奇方类编》卷下。)
 舌尖容易发红!过几天就生病。急!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