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头痛眩晕四十余岁杨姓主妇,平素身体虚弱,一见便知是阴虚证的体质;即身材高而瘦削,苍白贫血,手足易寒冷,久患胃下垂症。自觉症状为胃部常膨满、钝痛,动辄下痢水状便,居垣口内冷淡,嗜热饮。此外则头重、眩晕、
耳鸣。投以
人参汤二剂,仅得小康,乃罢药。不久复剧,再用原方依然小差。又罢药。如是,反复年余没有满意的成绩。
四十七年十二月三十日突然旧病增恶,此次除旧有宿疾之外更兼腹中雷鸣、下痢完谷、头痛体疼(有没有恶寒
发热忘记),投以
桂枝人参汤二剂,胃症状及下痢皆愈。
然翌日眩晕更甚,为从前所未有之严重。而且全身及手足皆颤抖不已,此时笔者认为真武汤证已具,乃以真武汤二剂与之。二剂后再来则眩晕尽除,此后续服十余剂,不仅眩晕不再发,则胃下垂亦痊愈。
以上为朱
木通真武汤医案之一.
想和大家讨论, 这个少阴底是怎么看出来的? 找了半天, 耳鸣, 下痢完谷也许能搭上一点儿边. 以我的浅学, 只有"全身及手足皆颤抖不已"符合真武汤的"身瞤动".
胃下垂,
胃寒, 头痛, 眩晕, 更符合
吴茱萸汤证. 但此医案明确已经治好了眩晕和胃下垂. 摸不着头脑.
请各位指教!
-----------摸不着头脑.
-----------,苍白贫血,手足易寒冷,久患胃下垂症。自觉症状为胃部常膨满、钝痛,动辄下痢水状便,居垣口内冷淡,嗜热饮。此外则头重、眩晕、耳鸣。
============================
不论如何看,都不应该判断为阴虚证,,
说是阳虚还有点靠谱。上面一派阳虚症候。
不知道是否是传抄错误。
-----------不是传抄错误,原书就是这样的。
朱木通先生是受到严重忽视的台湾经方家。
其书《中医临床二十五年》惜已绝版。此书有一个可爱的特色,就是偶有一二疗效不满意之处也会直率的写出来。但书中更多的是一知二已令人拍案之作。
朱老受日本经方家的影响,似乎日本医家对“阳虚、阴虚”的提法和中国医家的提法正好相反。细节有待识者补充说明。
-----------朱老曾提过一个对眩晕的见解:
“按眩晕的治剂,最普通者为
苓桂术甘汤、
五苓散、真武汤、
当归芍药散,然此四方的监别各有其他症状可资决定:苓桂术甘汤以振颤为主,但与真武汤的振颤有阴阳之别。所以,苓桂术甘汤与真武汤的监别法在脉象。五苓散在口渴、尿利减少。
当归芍药散在高度贫血。”
-----------日本医家习惯将症分阴阳後,再加虚实:
阳实证:阳证中的实证,比如
麻黄汤
阳虚证:阳证中的虚证,比如
桂枝汤阴虚证:阴证中的虚证,比如理中汤、
四逆汤阴实证:阴证中的实证,比如
大黄附子细辛汤
所以可以知道日本医家讲的阴阳其实比较像是对到真正的寒热
版主所言吴朱萸汤得有吐清水之类的表现,因为按照胡老所言,吴朱萸是治水逆证
-----------
仁鹰 发表于 2010/7/8 14:06
,苍白贫血,手足易寒冷,久患胃下垂症。自觉症状为胃部常膨满、钝痛,动辄下痢水状便,居垣口内冷淡,嗜热 ...
我看也是阳虚.脾虚是因为肾虚.
肾阳虚,心阳和心阳是一个,
心阳虚,就会眩晕.
壮阳利水应该是对症..
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
-----------朱木通讲的阴虚证,是
伤寒论经方家的语言,是以虚证表现出来的阴证。后面各位讲的说是阳虚证,这是以内经及后世医家的理解来分类的,两者本质是都是一样的,都是人处于阴寒虚这种状态下的证侯表现。另外,治眩晕证,还有
泽泻汤证,
吴茱萸汤证,
泽泻汤证病人以冒眩为苦,舌胖大水湿,面色黄黑晦暗。吴茱萸汤证多见
呕吐清水,烦躁极重。上案一直没提到小便问题,从所述症状来分析,当为小便少,不利,一开始当就用真武汤,后续可用理中汤合苓桂术甘汤或理中汤合当归芍药散来缓治收功为佳。
-----------后续可用理中汤合苓桂术甘汤或理中汤合当归芍药散来缓治收功为佳。
=>君台可否解释一下这两个方用法和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