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四圣心源:手足口病如何防治?请看黄元御《四圣悬枢》!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一节一节帖出来,欢迎大家学习讨论!

黄师的理论畅白通达,圆融无碍,稍有中医及古文基础的朋友都可读懂.为了方便没有医学基础的朋友阅读,普及黄师疹病理法,更好地防治手足口病,特稍加点评.水平有限,不免遗笑于方家.欢迎批评指正!

疹病根原


疹病者,温疫之伤卫气也。此因金水敛藏,卫阳未泄,是以风袭于气分。风伤大人,则为温疫,小儿则为疹病,其病一也,而证亦同焉。

血藏于肝,气统于肺,肝血温暖而升发,肺气清凉而降敛,自然之性也。气性闭敛,而风性疏泄,风伤卫气,泄其皮毛,卫愈泄而愈欲敛,敛而不启,内遏营血,故营郁而为热。六日经尽,营血郁勃,发于汗孔,红点圆平,其名曰疹。

小儿寒水蛰藏,相火未泄,营血本自清和。一袭邪风,相火升炎,亦同大人,故感冒温疫,营郁而疹发。疹点周密,营郁散越,则热退而病除矣。

凡人中风,未尝病疹,温疫之邪,胶粘闭塞,封固难开,小儿肌表固密 ,是以感之则疹生焉。

疹病之与中风,同是风邪,但气则疫疠而时则春夏 ,血蒸而表密,故热散而发疹点,证与中风不同也。

导读:

1.手足口病和疹病有什么关系?
   手足口病是以口手足等部位出现疱疹为特征性表现并以之命名的.在中医角度,属于疹病中的一种.

2.手足口病不是病毒感染的传染病么?疹病也是这样么?
   从病原学的角度看,手足口病确实是由于病毒感染.疹病的范围要大得多.单从病因角度看,中医也没有把目光局限在病原体上.中医认识此类疾病,是基于天地人的大系统大框架上的,大到季节,气候,地理,人文,小到人体从表到里的虚实寒热,其各自变化及相互联系所产生的动态结果反应在人体,这是中医病因学关注之处.

3.那这篇文章是否就没有杀灭病毒的内容?
   没错.病毒也是生命,人家好好地在地球上生存了亿万年,比人类资格老多了.只是因为时空环境的剧烈变化(很大程度上还是人类造成的),迫不得已才和人类发生了冲突.解决之道,有堵有疏.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一味地堵是愚蠢的.不光杀灭不尽,反而会造成更严重的冲突(病毒和细菌的生命力比人类强太多了).只有和而不同,各得其所才是正途.只要改变了宏观大环境和微观小环境,阴阳调和,四时有序,自然你活你的,我活我的,相安无事.宏观环境的改善需要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巨大努力,不是医学所关注的内容;而调节微观环境,及调整人体与外界的适应能力,则是中医所擅长.

4.今年手足口病这么严重,是跟环境气候变化有关系么?
   没错.不但有关系,而且关系很大.如上所述,手足口病属于温疫.外感风温,内有积热,内外交感,则作温疫.每年都有风温,所以每年都有手足口病.之所以今年疫情重,主要是由于风温重.为什么风温重,因为今年是太乙天符年.相关资料网上很多,恕不赘述.

5.手足口病是很复杂的病么?为什么要翻出古书来?
   一方面,它很简单.中医对类似的疫病有丰富的预防治疗经验,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都很成熟;另一方面,它也很复杂.中医把它分得很细.从一开始,假设有1万个人接触病毒,那么从分布来看,其中8000个人没有反应;1000个人发热身痛腹胀,表现为类似感冒症状,数日后痊愈;1000个人发热后出疹,其中有的三日以内发,有的六日以后发,有的发而不透,有的半发而退,有的伴随有合并症,有的病重不治.按照中医理念,这1万个人处理原则是一致的,而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亦分别有针对性的丝丝入扣的处理措施;而现实情况是:在以西医为主导的防治体系中,由于受到病原体决定论的限制,只有那些发了疹子,并且检验到相关病毒的少数人才被纳入视野.而这少部分人也缺乏针对性的细致治疗.
翻出古书来,看看古人如何想如何做的,或许有所裨益.

6.为什么感受风邪会出疹子,而不是其他?
   终于回到黄师医书本身了...打个比方吧,不知道你蒸过鸡蛋羹没有.我们都知道,在蒸的过程中如果不时时开盖的话,羹里很容易起泡泡.内外俱热,气无去路是也.时时开盖,热有所泻,则蛋羹滑腻,再无泡泡.如果锅盖被塑料薄膜粘死,后果如何很容易想象.
   锅下之火,春夏不正之气也;锅盖,人之皮毛汗孔也;
   需要注意的是,感寒则出痘.痘疹有所不同.黄师书中俱有详解.容后叙.

[ 本帖最后由 天色以晚 于 2008/5/12 11:47 编辑 www.med126.com/shiti/]
-----------有方子没有?



中医光有理论没有具体的方药,还不是妄谈
-----------呵呵,莫急。马上就有

疹病隐显

小儿温疫传经,亦同大人,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四日太阴,五日少阴,六日厥阴。六经既尽,营血外发,而生疹点。或发于三日之前,或发于六日之后,表邪之轻重不同,经气之衰旺非一也。
盖卫气敛闭,营郁热发,外无泄路,倘里有奥[1]援,则内传腑脏,如[2]脏阴未衰,表里异气,营热不得内传,经尽之后,营热郁隆,自然外发。其经阳素旺,则热盛于三日之前,其经阴不衰,则热盛于三日之后。邪轻而表琉,则外发之期早,邪重而表密,则外发之期晚。若卫闭而营不能泄,则郁闷躁烦,昏狂迷乱之证,色色皆起。遇脏阴素虚,则营热内蒸,终不外发,五脏燔烁,则人死矣。或发之未透,隐见于皮肤之内,郁而为痒,是为隐疹。隐疹者,营之半发而未透者也。隐疹之家,营热郁积,久而肌肉腐溃,发为风癞。
风癞由于隐疹,仲景论之于《伤寒·脉法》、《金匮·水气》之中,岐伯论之于脉要精微及风论之内,而隐疹之名,岐伯未言,实始仲景。此先圣疹论之始也。
-----------
原帖由 仲师传人 于 2008/5/11 14:47 发表
有方子没有?



中医光有理论没有具体的方药,还不是妄谈

理一明了.草木花石等等万事万物皆是良方.
-----------

太阳经证

发热头痛

太阳在六经之外,感则先病。太阳之经,总统营卫,风自外感,而伤卫气,故太阳先病。风性疏泄,窍闭而风泄之,开其皮毛,气莫能敛,是以卫伤。卫秉肺气,素以收敛为性,风伤卫气,皮毛露泄,而卫气愈敛,其性然也。卫闭而遏营血,血中温气不泄,是以发热。太阳寒水之经,病则令气郁发,证见恶寒,温疫营遏热盛,故但热而不寒。其经自头下项,行身之后,营卫壅塞,不得顺行,故头项腰脊骨节俱痛。卫司于肺,胸中宗气,卫之根本,卫郁窍闭,宗气壅逆,逆行上窍,泄之不及,卫激而出,故生嗽嚏[1]。卫为风袭[2],遏闭营血,营血不达,郁而生热,是卫伤而营病也。宜[3]青萍汤,浮萍泻卫气之闭,芍药泻营血之郁,甘草大枣,补其脾精,丹皮、生,调其肝气。使风随汗散,卫开而营泄,则不生疹病矣。以方在太阳,血热不深,用表药发之,只是汗出,尚无红斑也。

青萍汤

浮萍三钱 芍药二钱 甘草一钱,生 大枣三枚,劈 生姜二钱 丹皮二钱
流水煎半杯,温服,覆衣,取汗。
治疫疹初起,太阳证之轻者[4]。
夏月热甚,须以元参佐之。
-----------

脉紧无汗

风伤卫气,脉浮头痛,发热汗出,以风泄于外而气不能闭也。若脉浮而紧,发热恶寒,身疼腰痛,烦躁无汗而喘促者,是气闭于内而风不能泄也。
温疫亦然,凡风强则疏泄而有汗,气强则敛闭而无汗。有汗者轻,表疏则营郁易发,无汗者重,表密则血热难宣,此当以青萍石膏清散经邪。是时未传六经,营郁尚浅,风消热泄,则斑点不生,一汗而解矣。

青萍石膏汤

浮萍三钱 石膏二钱,生,研 杏仁二钱,泡去皮尖 甘草一钱,炙 生姜二钱 大枣二枚
流水煎半杯,温服,覆衣。
治疫疹初起,太阳证之重者[1]。
-----------

烦热燥[1]渴


疹传阳明少阳,燥动火炎,则生烦渴。若方在太阳,而烦渴已见,此其三阳素旺,将来多传阳明之腑。盖温疫之邪,受在少阳厥阴两经,足少阳从相火化气,足厥阴以风木主令。胃阳旺而燥盛,则风火激烈而烦渴以生,脾阴旺而湿盛,则风火清宁而烦渴不作。如烦渴见于太阳寒水之经,则火盛水负,湿亏燥盈,是其素秉如此矣。

火炎就燥,必传胃腑,此在大人,或有表解而病此者,小儿表密,必连经证。宜白虎加元麦青萍汤,清金而发表,绝其传腑之源也。


白虎加元麦青萍汤


石膏二钱,生 甘草一钱 知母一钱粳米半杯 元参一钱 麦冬二钱,去心 浮萍二钱

流水煎至米熟,取半杯,热服,覆衣。
治疫疹初起,阳气素旺者[2]。
-----------"疹病隐显"导读:
外感天行,则营郁热.这一股郁热总要有个去路.理想状况下是发而为疹,透皮而走.至于疹发早晚,热发先后,则取决于相关各因素之间的力量对比.(黄师议论甚详,条理分明.)
因此,对于手足口病之类的疹病,发出来是好事情.这应该作为一个常识,大家都要知道.事实上,老一辈人都知道麻疹不出透不行.
如果病人"脏阴素虚",则表里同气,这股郁热就非常容易内传.腑热腑实还好办,中医之清下法迅捷有效,可通过二便排之,也是一条去路;如果传入脏,则很快并发脑炎水肿等,"五脏燔烁,则人死矣".
重点提示:传与不传,病情轻重,在于脏阴.
有很多本来可以顺利外发的病例,不幸经过误治(即是目前常规的输液治疗,其基本理念是以寒凉对抗发热,以压制对抗出疹.是堵而非疏),发热虽被压制,疹毒亦随之而伏.表面上看,热也退了,疹也消了,其实疹毒潜伏,日后变生他症,后患无穷.究其根源,未给疹毒去路也.
-----------黄元御亦神人也.
-----------好文章,谢谢分享!
真希望中医能在抗击手足口病的战役中充分发挥作用,让那些无辜的幼儿早日恢复健康!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相关文章
 任应秋老谈当读《内经》精注本
 《大国医》PK《大长今》 医药学知识哪个更
 吃桂附理中丸,致牙肉痛
 参归大补汤(《活幼心法》卷五。)
 请教(孩子患抽动症10年了)
 公丁香 郁金 两样是否有退奶的功效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