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本草求真:是木通还是通草?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长沙药解》中提到说通草能利水,木通不能利水,但黄元御并没有讲通草长什么样,木通长什么样,而李时珍却说古之通草乃今之木通,貌似李时珍是提到白色的为通草,到底谁对??

通草能利水还是木通能利水??、

回帖推荐

岐黄遗风 发表于2楼 查看完整内容

古之通草乃今之木通(五叶、三叶者),今之通草乃古之通脱木。今之通草又有大通、小通之分,功类灯草。木通、通草皆能利水。
收藏0分享0
中医十不治
不要滥用西医的医疗名词
回复引用

举报返回顶部

岐黄遗风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岐黄遗风当前离线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7400 
注册时间
2009/1/21 
最后登录
2013/12/10 
在线时间
17260小时 
精华
日志
主题
13 
帖子
2773 

特邀会员

2#
发表于 2012/11/29 12:05|只看该作者
newone 发表于 2012/11/28 23:14
《长沙药解》中提到说通草能利水,木通不能利水,但黄元御并没有讲通草长什么样,木通长什么样,而李时珍却 ...

古之通草乃今之木通(五叶、三叶者),今之通草乃古之通脱木。今之通草又有大通、小通之分,功类灯草。
木通、通草皆能利水。

-----------回复 岐黄遗风 的帖子

能不能不用李时珍的话??能找一本其它本草来印证么??

-----------通草又名白通草、大通草、方通。甘,淡,寒。入肺、胃、膀胱经。清热利水,通乳。治小便不利,水肿,乳汁不通等。
-----------木通能通利下窍,使水从小便排出。
-----------本草备要里说古之通草即今之木通
-----------各位同道:

1、回答时,请转述原文
2、尽量引用《本草纲目》以前的书籍,
-----------二者不一样
-----------     最近也在纠结这件事,起因是老婆突然得了肩周炎,疼的要命,于是用当归四逆汤来治疗,于是这次通草的问题再也回避不过去了。
     研究了半天,发现持“古之通草即今之木通”观点的人,占绝大多数,且多从《本草纲目》引来,且论证的证据和过程都不能让我信服。
     而持“古之通草即今之通草”观点的人,并且也算上对“古之通草即今之木通”持怀疑观点的人,我暂时发现只有4个人:张山雷、楼主、本网世安版主、我。
     最终,治老婆的急性肩周炎,我还是选择了今之通草,所有药物都按伤寒论原方剂量,目前已经服用了两天,效果还是很好的。但不知道如果换成木通,效果会不会更好。
     下面,就把正反双方的论据都摆出来,抛砖引玉,还请各位老师指点迷津。
-----------正方代表:谢宗万----通草与木通的本草考证

1.《新修本草》以前的通草和《本草纲目》的通草是木通科木通:《神农本草经》曰:“通草味辛平,主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一名附支,生山谷。”吴普曰:“通草,一名丁翁,一名附支,神农黄帝辛,雷公苦,生石城山谷。叶青蔓延,止汁,自正月采。”《名医别录》曰:“一名丁翁,生石城及山阴,正月采枝,阴干。”《新修本草》注云:“此物大者径三寸,每节有二、三枝,枝头有五叶,其子长三、四寸,核黑穰白,食之甘美。”以上所述之通草,实际上是指木通科木通Akebiaquinata(Thunb.)Decne.而言。也就是说《新修本草》以前本草中收载的通草是木通科木通。
   宋《图经本草》和《证类本草》的通草,品种复杂,木通科木通和五加科通脱木等均混称通草。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已感到宋本草将通草与木通混注为一,名实相乱的做法欠妥,遂将二者分条并列,他明明知道明代当时所有的通草乃是古代的通脱木,并非木通,但在编著《本草纲目》时,却仍按古本草旧例将木通科木通冠以通草之名。
   2.以五加科通脱木为通草的文献记载:就本草而言,以五加科通脱木为通草,始自唐代的《本草拾遗》。陈藏器云:“通脱木……生山侧,叶似蓖麻,心中有瓢,轻白可爱,女工取以饰物。”《尔雅》云:“离南,活脱也……今似亦名通草。”其实早在秦汉时代在《山海经》中就有关于通脱木的记载。郭璞注《山海经》云:“寇脱,茎中有瓢正白。”宋《本草图经》附有通脱木图一幅,正是指五加科通脱木Tetrapanaxpapyriferus(Hook.)K.Koch与现时所用之大通草(空心通草)相第一卷156符。明代陈嘉谟释其名曰:“白瓢中藏,脱木得之,故名通脱。”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一改《新修本草》以前旧例,在通脱木条,以“通草”为正名;在木通条,以“木通”为正名;明确将通草与木通分开。李时珍说:“今之通草,乃古之通脱木也。”则说明在明代通用的通草就是五加科通脱木的茎髓。清代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所载的通草,虽有异物同名品存在,考其主要品种仍指五加科通脱木。
   3.《食性本草》、《汤液本草》、《本草品汇精要》中的木通是木通科植物:为改变通草与木通在本草中的名实混淆情况,五代南唐陈士良《食性本草》首改通草为木通。元代王好古《汤液本草》和明代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在木通条以木通为药名,其所述均为木通科植物。
   《本草品汇精要》对木通的记载是将《本草图经》对通草记载的移植。其中有几句话很值得研究,“每节有二三枝,枝头出五叶,颇类石韦,又似芍药三叶相对。”“颇类石韦”这几个字,在原《新修本草》注中是没有的,而是宋《本草图经》对《新修本草》的补充,就是这四个字,已看出在所用品种上又发生了变化。掌状复叶,小叶五枚,叶似石韦,结实如小木瓜者,很可能是指木通科植物野木瓜StauntoniachinensisDC.,而“又似芍药,三叶相对”,“夏秋开紫花,亦有白花者,结实如小木瓜”者,有可能指木通科鹰爪枫HolboelliacoriaceaDeils或其同属植物的藤茎。看来现时云南某些地区以五风藤H.latifoliaWall.或小花五风藤牛腰子果H.parviflora(Hemsl.)Gagn.为大木通是有一定根源的。又现时某些地区称野木瓜StauntoniachinensisDC.为拿藤,与唐代陈藏器所云“江西人呼为拿子”者,在品种上颇有历史渊源关系。
   4.川木通山木通小木通和绣球藤)的应用来源于《植物名实图考》:商品川木通为山木通、小木通与绣球藤的统称。《植物名实图考》中的山木通和小木通,由其附图,可分别考订为毛茛铁线莲属的ClematisfinetianaLevl.etVant和C.armandiiFranch.。另有绣球藤一名木通,《中国植物志》考订其原植物为ClematismontanaBuch.-Ham.。按本品花为白色,而《植物名实图考》谓绣球藤花“四瓣紫色”产于云南。从该书附图小叶片多数为圆状椭圆形,花紫色,又产于云南,此三条颇与其变种C.montanaBuch.-Ham.var.rubensWils.的形态与地理分布相符合,这个紫花的变种应为《植物名实图考》的绣球藤,是现代川木通的主要植物来源。川木通为现实商品名,陈存仁《中国药学大辞典》和《中国药物标本图影》收载之,《中国药典》1985年版一部沿用此名。
   5.构成木通多种异物同名品种原因的探讨:无论是古代,抑或是近代,木通异物同名品甚多,究其原因无外乎由药材形态和功效类同而起。李时珍说:“有细细孔,两头皆通,故名通草,即今所谓木通也。”因此凡是藤茎有细孔,两头皆通者均有被称木通之可能,木通科Akebia属、野木瓜属Stauntonia、鹰爪枫属Holboellia、马兜铃马兜铃属Aristolochia和毛茛科铁线莲属Clematis等多种植物的藤茎均有此特征。现时所售之关木通AristolochiamandshuriensisKom.和淮通淮木通、淮通藤)A.moupinensisFranch.虽然在历代本草中尚未找到有明确作木通应用的记载,但是各地在就地取材中,发现它们的藤茎“有细细孔,两头皆通”因而即作木通应用,是大有可能的。
   另一个原因,就是凡有利水功能的藤本植物也有被称之为木通的可能,吴其浚就曾这样说过:“按俗间木通多种,以木通本功通利九窍,故藤本能利水者,多以木通名之。”古今木通品种复杂,真假混淆,其错乱原因,主要就是以上这两条。
   6.古方中通草、木通品种考订举隅:中药品种在历代本草中不同时期的变迁,直接关系到古代医方的正确继承使用和固有疗效的发挥。如前所述,《新修本草》以前医药文献中所述的“通草”,皆木通科木通。据此,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当归四逆汤”方中之通草应是木通科木通而无疑。核诸方义,亦相吻合。“当归四逆汤”由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炙甘草、通草和大枣七味药组成,全方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主治寒伤厥阴,血脉凝滞,手足厥寒,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脉细欲绝者。方中木通有协助诸药通利血脉,使寒邪得散、血脉流通、阳气畅行于四肢而手足自温、脉象自和,五加科通脱木(通草)则不能代木通奏其功。仿此,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八方中治暴嗽失声、语不出之“通声膏”(五味子、通草、款冬花、人参、细辛、桂心、青竹皮、菖蒲等),其中所用之通草,当仍指木通科木通而非五加科通脱木(通草)。至于清代乾隆年间《沈氏尊生书》治诸淋所用之“通草汤”,方中通草、木通并用。显然,这里的通草是指五加科通脱木而言,那么,木通究竟是什么品种呢?按沈金鳌为江苏无锡人,其所用木通,当然不会是毛茛科铁线莲属的川木通,仍以木通科木通可能性较大。
   木通在宋代的医方中有同物异名现象。即有的方子以“通草”为名,有的方子以“木通”为名。举例言之,宋《圣济总录》之通草饮,其所云通草,实为木通;同书木通汤,则明确以木通为主药。其后以木通为正名的应用日广。宋代钱乙撰,阎孝忠编集的《小儿药证直诀》中治心热尿赤的“导赤散”即由木通、生地黄炙甘草竹叶组成,木通、竹叶清心降火而利水,导热下行,使从小便而出。故本方为清心火、利小便的方剂。《删补名医方论》解释说:“导赤者,导心经之热,从小肠而出,以心与小肠为表里也。”又云:“木通通利小肠,佐以甘草梢,取其泻最下之热,茎中之痛可除,心经之热可导也。”故方中木通,可认为木通科木通。
   此外,宋《太平圣惠方》载有木通散,明《保婴撮要》、《古今医统大全》、《证治准绳》也都载有木通散,方名相同,药味组成不同,但所用木通,应是同种。且《圣济总录》和《证治准绳》另有木通汤。明代秦景明撰,清代秦皇士补辑《病因脉治》有木通饮和木通枳壳汤,方中所用木通也都应是木通科木通。
   考证医方中药物的品种,一方面要注意药物品种在不同时代的变迁情况,同时还要注意该药的实际药性功能,所用药物,必须与主治疾患相适应,务使两者相互协调,不能矛盾。如此,其考证结果,方能认可。
   综上所述,木通科木通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起先被称为“通草”入药,《新修本草》以前方剂中的通草实即木通科木通,直到五代南唐陈士良《食性本草》才首改“通草”为木通,尔后宋、明两代,通草、木通有同物异名现象。即木通科木通,多数以木通为正名,少数称通草。直到清代,通常均以之作正品木通使用。可是到了现代,却变得无声无息,或竟改变药名,成了“海风藤”的混乱品种,而药店实际配方所用木通,则被其它品种取而代之。正品木通科木通〔Akebiaquinata(Thunb.)Decne.〕有古本草长期使用的历史,又有现代药理试验证明其具有利尿的效能,应该给予重视。《中国药典》(1985年版)一部仅以其果实作“预知子”入药,而未用其藤茎。建议今后新版药典明确以木通科木通为中药正品木通,重新开发利用。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