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正本清源:我看中医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我看中医
                                                                                             刘仙逸

    
初识中医

  我家住在医院的职工宿舍里,自小就听大人讲医院里哪个中医是家里祖传的,谁擅长小儿针灸,谁懂易理会算命……。偶尔在医院的中药厂玩时,会碰上老中医闲时读医书,书是线装的,字是繁体的。他们的神情透着悠闲和自在,与众不同。七十年代初期,好像是因为农村里要大量培训赤脚医生,一时中医开始盛行,针灸和草药是最不花钱,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家里也因此有了长长的银针、有各种草药插图的书以及布满一个个穴位的小人体和耳朵模型。这令儿时的我爱不释手,却不知其妙用。稍微长大一些,家里的《本草纲目》被我读了一遍又一遍,真想学会认那些草药。后来还真从大人那里学会了认识到处可见的车前草,还知道了用它熬成汤药可以治痢疾。这大概算是我的中医启蒙教育了。对中医的那份感情也就是这时开始生成的。

  见识中医治病则是在我五、六岁时。有一次半夜时分,弟弟因为疝气疼痛而哭闹,吵醒了同住在一个天井下的邻居,其中—位是好吸烟的王妈妈。不知是谁的主意,他们用王妈妈的烟去灸弟弟脐眼下的穴位,竟然让弟弟停止了哭闹,弟弟一觉睡到天明。这一幕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抹也抹不掉。现在想起来,这是我第一次见证中医不用打针、吃药,仅用一根烟就能治病的实例。

  后来,我上了医学院,学的却不是中医,而是西医。但是有一门是中医必修课,这也满足了我的愿望:知道更多一点中医知识。我没做医生前,倒是体会了做病人的痛苦与无奈,同时也认识到这中、西医的不同之处。

  大学二、三年级时,不知什么原因,我感觉到右下肋疼痛,根据我自己的那点感觉和医学知识,我觉得只有中医才能看好。我去了附属医院的中医科,大夫医术不错,开了几付小柴胡汤的中药。药到病除。经我查证小柴胡汤有治肝气郁结的功效。我对中医的信心也就是那时建立的。

  还有一次,我开始腹泻,吃了不少抗生素和其他的西药也不管用,副作用还很大。我去看校医,校医一听是腹泻,问也没问,顺手就开了一盒中成药——藿香正气丸。这一吃可了不得,从此以后,我的整个胃肠功能紊乱。这药可把我吃坏了。待我查明了藿香正气丸多用于治感冒引起的腹泻时,我明白了,这中药可不是乱吃的。一个好中医,在病人来后,经过望、闻、问、切,知道病人的病是在皮毛还是脏腑,才开出对症治病的药。这中药也是学问大得很,一付药有君、臣、佐、使,哪一份药入哪一经,哪一脉,可来不得半点马虎。而那校医哪里料到因为他的医术不精,让一个本可以用中医调理好的疾病,变得复杂难治。好在我的病不至于误了我的性命,但留下的胃肠功能紊乱,却也让我不舒服了十几年,直到我炼了气功才好。这件事并没有让我对中医产生厌恶的情绪,反而让我感到它的辨证施治的合理性。尽管疾病的症状是一样的,可原因却不一样,用药也就有区别,不能千篇一律地用同一种药去治。

  经历了这做病人的滋味,我开始进入临床课的学习。学习了中医理论后,才知道这中医的渊源之深、之博大。中医理论之圆融,让我感到似乎没有一种病不能被它辨证施治的。但同时,尽管我能用阴阳五行中医理论头头是道地分析病例,却还是感到无从入手、力不从心,把握不到它的精髓之处。当时,我也没有想去深究为什么,但这些经历告诉我,中医治病有它独到的地方,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中医的,想要做个好中医不是一件易事,可是应该能做得到,因为历史上有那么多有名的中医。那么做一个好中医的关键在哪里呢?

独特的中医

  从医学院毕业后,我没有进入临床工作,而是去从事医学基础研究。这看起来是离中医越来越远,不会再有机会去接触和思考它。但当我临出国时,却没有忘了去买关于针灸和按摩的中医教科书,想着以后会派上用场。到了美国后,发现针灸已逐渐被美国人所接受,已有人尝试用核磁共振来验证穴位的真实存在。这项研究也不由得让我再次开始了对中医的思索。为什么存在了上千年,治好了数不清的病人的针灸却不被现代医学完全接受,而需要得到现代科学眼见为实的实验肯定,人们才相信它的真实存在?是什么罩在人的眼睛上,让人置几千年的事实而不顾?是我们人自身出了问题吗?

 中医所走的是与现代医学截然不同的路。由于现代人在道德上的衰落和思想上的复杂,已不能真正去认识中医的精髓之处,而是只注重经验的摸索和手法的运用。古老中医的独到在于它并不是把人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看待,而是把他与天地和周围的环境统一起来看,也就是“天人合一”。在这样的理念下,古老的中医对病的认识和治疗手段就完全不同于现代医学。再看古代名医,像先秦时的扁、三国时的董奉和华佗、唐代的孙思邈等等都具特异功能,是修道之人。修炼人修到一定的境界,有的可以看到另外空间,因此,人体穴位的存在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修炼人亲眼看见,而记录下来的。对于如今不相信修炼,只信现代科学的人来说,这些像是天方夜谭。不是中医不行了,而是人不行了,认识不到中医的精髓所在,才使得中医蒙尘。

  古人做人讲究的是个“德”。判断一个人好坏也是以德为标准,对于一个治病救人的医者来说,更是要求甚高。三国时,与南阳的张仲景、谯郡的华佗齐名,并称“建安三神医”的董奉,不仅修道,最后还得道成仙。董奉在人间住了三百多年才仙去,走的时候,他的容貌仍像三十多岁的人。在《神仙传》中有他治病救人的不同寻常的事迹,其中最为后人称道的是中国古老中医的两大经典典故之一“杏林春暖”的故事。

  董奉住在山里不种田,天天给人治病却不收分文。但是,他有一个要求,经他治好的重病患者,要栽五棵杏树,病轻的,则栽一棵。许多年后,他治愈了成千上万的病人,种下的杏树达到了十万多株,郁然成林。董奉每年把卖杏换来的粮食全部用来赈济贫困人和旅费不足的赶路人。一年就有两万斛粮食像这样被送了出去,他的杏林救了无数生命。后人因此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来赞颂良医美德。

  要想在世间做一个良医,并不易。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古稀之年撰写《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时,在《备急千金方》开篇着有“大医习业”和“大医精诚”。强调做为一个医者所应具有的医德和医术。“大医精诚”则成为后世医者必须遵循的医德誓言。

  要想成为一个“苍生大医”,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治病时“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对于来求诊的病家则要做到“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遇到病家求救,则“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反之则是“含灵巨贼”。而且孙思邈对医者出诊到病家的行为也有规定,“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馐迭荐,食如无味,醽醁兼陈,看有若无。”做不到的话,“人神之所共耻”。

  如何才能医术精明呢?“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步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除此之外“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达不到这要求,则像“无目夜游,动致颠殒”,求其次,也得“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才有资格与人谈“医道”。

  孙思邈还谈到作为一个“大医”须涉猎群书的重要性。他说:“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如果还能懂得“五行休王,七耀天文”,那么“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再看如今的中医,又有几人做得到孙思邈在千年前就为医者所设下的规矩呢?中医是能治好病的,只是人不行了,这病才难治。
-----------要想成为一个“苍生大医”,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治病时“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对于来求诊的病家则要做到“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遇到病家求救,则“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反之则是“含灵巨贼”。而且孙思邈对医者出诊到病家的行为也有规定,“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馐迭荐,食如无味,醽醁兼陈,看有若无。”做不到的话,“人神之所共耻”。

  如何才能医术精明呢?“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步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除此之外“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达不到这要求,则像“无目夜游,动致颠殒”,求其次,也得“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才有资格与人谈“医道”。

  孙思邈还谈到作为一个“大医”须涉猎群书的重要性。他说:“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如果还能懂得“五行休王,七耀天文”,那么“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
路很长......
-----------从正法时代到像法时代到末法时代……
-----------楼上的,说点实际有建树性的意见啊,
抱怨也没用,
西医是一门技术,而中医是一种境界,
技术可以批发,境界却要艰苦的探索才能达到,
故好中医难做,古代的中医中庸医也多的,名医的案例中被庸医治坏再被名医治好的数量也不少啊,
一句话,好中医不可以量产。。
-----------有见地!
相关文章
 有谁能解释药方
 睡惊丸(《幼幼新书》卷九引《孔氏家传》。
 生物制品化学规定规程
 讨论 是药三分毒
 大驱风散(《医方类聚》卷二十引《神巧万全
 五运平气太过不及歌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