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疗效的好坏,往往取决于药证是否相符。然而要做到用药与病证丝丝相扣,确非易事。经常有辨证明确而用药不灵之时,这往往是一些用药的细节上把握得还不够恰当。
有人说:“中医不传之秘在量上。”实际上不仅在量上,对不同药物恰如其分地选用,同样是一种难以言传的艺术。
摘录自己在临床上用药的一些波折,与大家交流,一起提高。
-----------——————————————————————————————————————
余妹之女,3岁,不慎
感冒。当地医生给予大量抗生素治疗,渐成小儿哮喘,不得已住入县医院,改用高级抗生素治疗,已十余天,病情且有加重之势。
余闻之,大怒,立即返回老家,从医院将其接出,改中药治疗,一剂药后哮喘即止。然过用抗生素,小儿舌苔黄粘垢腻,食欲颇差。乃将妹母女二人接来我处慢慢调理。
予二陈平胃之意,稍加
麻黄0.5克以透发冰凝之阳气。一周后浊苔退净,小儿胃口大开,一天不停地要吃,小脸也圆了起来,一家人非常欣慰。
我斟酌麻黄量虽少,然而发越阳气,其力甚峻,不宜久用。乃改麻黄为生
麦芽15克,以缓缓鼓舞生气。不料改方后未至两天,小儿舌苔复起,食欲复差。不得已复用麻黄,两三天后,舌苔又退净。
抗生素冰寒阳气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痛夫!恨夫!
-----------——————————————————————————————————————
本院某老,胃肠素弱,稍有不甚,即
腹痛泻下,在西安某医院诊为“肠激惹综合症”。
近日不慎受凉,疾病复发,前来问诊。其脉细弦而促弱,乃中土虚弱,木气来克之象。
予
痛泻要方合四君子加减,不效。
乃思痛泻要方之
白芍平肝木之力或许不够,改为
枳实一试,结果诸症似有加剧之势。看来枳实下气太峻,虚弱中土不堪接受。不得已,再改
黄连一试,希望能封固木气。慎重起见,只用2克。
不料一剂病除,多年痼疾至今未再复发。
-----------——————————————————————————————————————
一妇
便秘,仿行者师兄意,予
附子理中汤加
当归,疗效颇满意。
后改汤为丸,以图巩固。因其瘦弱,在原方中加入炒
芝麻60克,以润补肾气。诸药打细粉,炼蜜为丸,饭前服用。
不料两日后来电话言:丸药服后半天左右,觉胃中有物粘滞不下,痛痞难受,特咨询是何原因。
余恍悟此必芝麻粉碎之后,油腻粘结太过所致。告其减量服用,下午晚上不服,
脘痞症状随即消失。
后再做一料丸药时,嘱其将芝麻不要粉碎,整个混入药粉中做丸,服时自行嚼碎,未再出现不适症状。
-----------前几年看过一篇外国学者的文章,大意是现在过敏性疾病剧增,很可能是大量使用抗生素的结果。当然他只是以他的观察而推断的。当时并未在意,这几年的临床观察,深有同感。
今天看了你的医案,想借此告诫那些喜欢用“消炎药”的人们:如果没有明确的感染指证的,最好别用!!!实在想用不妨用点中药,如:
双黄连、
穿心莲等!
-----------谢谢师兄,很受益,之前也听过别人说起这个话题,说明中药之神。
-----------弟子问六祖:可有成佛秘籍?六祖曰:密在你那里,不在我这里.
中医本身可能就没有秘密,辨证才是中医的灵魂.
中医单药有些时候有不错的效果,但是很局限,往往使用过程中个体有差异.
对师兄说的抗生素的应用导致过敏性疾病增多我也有同感.我小时侯\输液太多,有时候感觉尿液的味道都是
青霉素味,后来有一阵子,就不能用青霉素了.
现在看病人,好多以前能用的抗生素用多了以后就不能用了,说不清楚.
-----------四两可以拨千斤
-----------
回复 根尘不偶 的帖子老师,您好!在看您的《药象体会》讲到麻黄时有一段:
“有时候碰到夏天下大雨的时候,有些人赶路或在地里干活,来不及拿雨具,突然下大雨了,有些人就淋了。夏天有时候这个雨也比较凉,干活呢出一身汗,很凉的一场雨,有的人就?了,有的人就出现这个水肿、脚痛不能走,表气郁结、湿气留滞,这个情况用麻杏薏甘汤,麻黄、杏仁开表气,薏米通利湿气,效果很好。但是有一个前提,量要很大,麻黄要用到二三十克以上、薏米要用到一二百克以上,一般人不敢这么用。但是你要这么用,一般一两剂就好;要是不这么用,单纯地行气去湿,可能弄上很长时间都很难好,甚至会变成其他的疾病。”
看到这里,我忽然有个想法,麻杏薏甘汤,是否可以用来湿热郁于脸部的湿疹?考虑到麻黄性热,是否可用辛寒的紫浮萍代替?我是初学,决疑不下,希望老师看到此帖,能给予答复,万分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