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杏林箫客专集:《话说中药的寒热温凉》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中药的药性通常概括为“四性五味”。四性亦称四气,即是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是性质。寒与凉,热与温是同一属性,但程度上存在差别。

      四性之外,还有一种平性,是指药性平和,寒热偏向不显著,但实际上仍有微温或微凉的差别,所以,只称四性而不称五性。

      药物的寒热属性与其味道是密切相关的。一般而言,味道越明显的药物,其寒热属性也越明显。味道平淡者,其寒热属性也驱于平淡。所以,大热之品如附子肉桂、干等,或闻之气味浓烈,或尝之麻辣呛喉;大寒之品如黄连栀子龙胆草等,苦不堪言,难以下咽。味道平淡者,如茯苓莲子山药等,性质中正平和,寒热偏向也不明显,多数情况下,人皆可用,故适用范围广。

      无论食物还是药物,凡有味道者,必有特性,不是属于寒凉,就是属于温热。相对而言,自然界中,平淡无味的可食之物十分少见,水与大米淡而无味,以其无偏,故能利及万物众生。

      有些药虽然性温,其实并不燥热。只是因为中药之属性按寒热化分,二者必居其一,非寒即热,所以,“温”只是药物的相对属性。就药物之间比较而言,同是温性药物,其“温”的程度差别极大。比如:白术当归皆性温,但100克白术或当归的温性,也不及10克附子、肉桂。
      常有患者拿到处方之后,说:医生,我在百度上搜索了一下,某药性温,我吃了会不会上火? 或者,某药性寒,我是不是不能用?

      性温的药能用否?既取决于你的体质与药物的寒热倾向,也取决于寒热程度。比如你的体质偏于阴虚,但阴虚到什么程度?此药性温,又温到什么程度?

      此外,你真的容易上火吗?火,有虚火实火。真正容易上火的体质属阴虚火旺,其症状为:咽干口燥,失睡多梦,大便干结,小便黄热等,你是否具备?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很多人其实并不是真正的上火。虚阳上浮,上热下寒,寒热错杂,真寒假热等症状与阴虚火旺容易混淆,有些情况还必须得用温药,辨别这些症状需有一定的临床经验,患者不宜过多猜疑。

      教科书上,凡性温的药物,其后都会加上一句:阴虚火旺者忌服。凡性凉的药物,其后都会加上一句:脾虚便溏者忌服。几乎成了千篇一律的俗套!

      果真如此吗?其实,并不尽然!比如:熟地,其性十分滋腻,脾虚便溏者本当忌服。但诸多医案中,舌淡苔白便溏时,依然使用,且药后病减,何故?复方方剂不同时单方单药:复方之中,各种药物通过组合,其药性取长补短,药物的作用取决于综合后的趋势走向。复方就象部队主力,单味药就象构成主力个人,方剂中的药分为君、臣、佐、使,君药决定了药物的用途及主攻方向。

      比如:桂附地黄丸,所治者多阳虚。其中,脾肾阳虚,湿滞便溏者不乏其人,本不当用熟地,但复方之中,却用之无妨。本人对便溏者用熟地时,常以健脾之白术与熟地同用,且白术之量大于熟地,用之亦无妨。

      另:有些药性记载是不准确的。

      如:石膏,以前有人视之为大寒之品,畏之如虎,见人用之即大惊失色。其实,生石膏味道平淡,当属甘凉之品,远非苦寒之辈。其性清凉而清透,遇阳明热证,用之100克---250克之大剂量亦无妨。石膏之用,至张锡纯先生阐述之后,世人恐惧之心方才渐消。某年夏天,酷热。本人初读《衷中参西录》,欲试生石膏药性,煎200克饮之,以解暑热,服后并无不适,也未觉体温下降。

      又如:竹沥,本为竹杆经火烤时渗出的液体,乃清化热痰之妙品,教科书上记载其为大寒,其实不然!竹沥饮之,味清甜而不苦,因经火烤,微有烟火味。当属甘凉之品。本人认为其能消五脏之浊垢,本月购30盒,每日1--2盒,自饮之,毫无不适。

      又如:版,咸、寒。初出道时,女友身体不佳,欲为之大补,一次浓煎200--300克服之,服后彻夜不眠,但头脑极为清晰,心中极为平静,不烦。煎枣仁夜交藤等安神之剂,服之无效。后思之,龟版性寒而重,沉降太过,肾阳受抑,肾水不升,以至心肾不交,于是,予四逆汤一剂,服后熟寐十多个小时,醒后神清气爽,胜于从前。由此推断,龟版咸寒而非苦寒,虽超量服用,也只是抑阳,而不是伤阳。真正清热泻火伤阳者,必为苦寒之品。

      纸上得来终觉浅,实践才能出真知!建国初期的那批中医,解放前都没有铁饭碗,个个都是独立行医,凭实践技能纵横天下,所以强。如今,一些所谓中医教授或学者,会著书、会讲学而不会治病者甚多。没有实践,何来心得?仅凭道听途说,纸上谈兵,只会误导后人。
-----------杏林老师,您好。有个问题困扰我很长时间了,向您请教:大部分生长在南方热带的东西都是凉性的,生长在东北寒凉地区的东西都是热性的,生长在水中的东西都有去湿作用。
如茯苓、泽泻分别生长在树下和沼泽中,所以有去湿作用,属于温热药;但莲类、蚌类同样生长在水中,为何他们是寒性?
大米,有的资料说是偏凉性,事宜秋天吃,有润燥作用;有的资料说,其生长在水中,有温热性,有去湿作用。这是怎么回事呀?我有点晕。谢谢老师。

-----------          阴阳是一个相对概念:阴中阳,阳中阴。阴阳之中,复有阴阳。造化之奇,变化莫测。五行规类,说的是大致规律,是相对的,并非绝对的。

        莲藕生于水中,莲花、莲子、莲房荷叶荷梗等,或凉、或温、或平,各有其性,并不完全相同。总体上而言,水中之物,以凉性居多。茯苓平淡、泽泻微寒,皆非温热。

        中医用“寒-热”给药物食物定性,用的是二分法,非此即彼。同属寒性,但甘蔗之寒与黄连之寒相差百倍。同属性温,大枣之温与附子之温,相差百倍。

            大米属甘淡之品,其性中和,并无明显寒热偏向,其寒热属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您有一篇“俗语话阴阳”,当时看完有顿开茅塞的感觉,联系到实际还是不行,悟性太差啦。
-----------        阴阳这个概念,很多中医师都不甚明白。古人习惯了用阴阳的方式思维,所以,不需多讲,也大致明白,现代人理念太复杂,教材又没讲透彻,因此,会走弯路。
-----------杏林老师,在本站看到“南怀瑾大师传的一个秘方”,我可以试试吗?谢谢您。


南怀瑾大师传的一个秘方

道要正常,正常就是道,平常就是道,千万要注意啊!所以讲水火交感,水火相交,火在下水在上,这是比喻而已!道家也有很多的方法,但属于旁门,不过旁门也是门,有时候你们也可以用。大约二十几年前,日本人发明的温灸器,放在肚脐上,暖暖的,可以治肠胃病。这是日本人把中国道家的老方法拿出来卖钱,这个在道家叫灸脐法。其实用不着那个,我教你们,年纪大的都可以用,比较保险。用桂圆肉一颗(新鲜的叫龙眼,干的叫桂圆),花椒六、七颗,加上那个艾绒一同打烂,晚上睡觉的时候挑一点点,小指甲面那么大,放在肚脐里就行了。你不要小看我们的肚脐,肚脐会吸收的。

肚脐有个孔,我们在娘胎里头的饮食、呼吸都靠这个肚脐连到妈妈。所以把这个药放在肚脐,用橡皮贴把它封住去睡觉,比那个温灸器还要好。胃病也好,各种病都好,老年人的身体绝对保健康,身体需要就吸进去了,不要的它不吸。这样就会水火交感了,继续二三天后,早晨起来嘴也不苦啦,口也不干啦,肠胃病都会好了。这个是真的秘方,你们也可以替人家治病,不过不要收钱,我公开讲的你们去卖钱,那不太好啊!这个水火交感,火在下,就是元气在下,水在上,也就是清凉的在上。所以老年人口水多,脚底心还发暖,冬天脚都不怕冷的,一定长寿。
-----------此法可以试试。
-----------请教杏林老师:赤芍白芍都有揉肝、滋肝阴之功效,用药上如何区别呢? 难道是赤芍在滋肝阴的同时还有散血瘀的功效吗?那赤芍和丹皮又如何区分呢?谢谢老师!
-----------         赤芍、白芍都有柔肝、滋肝阴之功效,但赤芍凉血、活血之力强于白芍;白芍养血、柔肝之力强于赤芍。

          难道是赤芍在滋肝阴的同时还有散血瘀的功效吗?
                  ------是的!赤芍亦能柔肝,同时偏重于凉血、活血。

         那赤芍和丹皮又如何区分呢?-------二者皆能凉血兼活血,但赤芍兼有滋养之力,丹皮则无,或者说,丹皮滋养之力可忽略不计。
相关文章
 正虚邪恋[留]证
 请高人指点,小宝宝咳嗽会引起喘吗
 代朋友咨询:睡眠,妇科疾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皮
 转] 家传针刺治疗脾肿大奇方 --------止痛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