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伤寒杂病:桂林古本《伤寒十二稿·概论》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桂林古本《伤寒十二稿·概论》【转帖】

                     ·周岐隐·



1.本书之来历

   

   桂林古本《伤寒》,一名《伤寒十二稿》。前清同治六年,桂林左修之先生受之于医圣张仲景先生四十六世孙张绍祖氏。绍祖先生之言曰:“吾家《伤寒》一书,相传共有十三稿,每成一稿,传抄殆遍城邑。兹所存者为第十二稿,余者或为族人所秘,或会劫灰,不外是矣。叔和所得相传为第七次稿,与吾所藏者较,其间阙如固多,编次亦相类。”(录左序)至光绪二十年,罗君哲初问业于左公,尽得其传。读左公之序曰:“罗生哲初为吾邑知名之士,颇能好余之所好,余亦以所得者尽授之,余不负吾师,罗生亦必不负余,故特序其原起,罗生其志之,罗生其勉之。”(录左序)观其师生受授之际,叮咛如此,则此书之价值可知。罗君得此书以后,抱不得其人不传之旨,精录什藏历三十余年,秘不示人。既挟医术游江南,所至负盛名,治病用古方,辄著奇验。从游者无虑百十辈,竟莫知其师之有是书也。及民国初年,长沙刘昆湘氏得古本《伤寒》于江西张隐君,历十余年湖南何芸樵氏为之手写付印,即今之所谓长沙古本也(亦称湘本)。时罗君居甬,与不佞交至笃,不佞既得是书持示罗君,罗君阅竟笑谓余曰:佳则佳矣,然犹不如吾所藏者精且备也。即略举数条以正其误,不佞大惊异,亟欲一观,罗君未即允也。不数日而黄君竹斋自关中来甬,欲登天一阁观仲景佚书不得,纡驾见过,不佞乃亟为介而见之于罗君,并怂恿罗君出其藏书,黄君一见之下,惊喜赞叹,断为仲景原稿无疑。翌年介聘罗君至中央国医馆,时战祸已起,黄君手录副本携赴西安,及南京沦陷,罗返桂林,途遭匪劫,而此书于兵火弥天之中幸存副本,绝学之不坠,冥冥中如有鬼神相之,诚异数也。今此书已于民国二十八年在西安开雕,初印三百部,业已销罄,兹因各地同道纷函订购,决添印一百部,以内地纸价高不能多印故也。

2.本书之编次及质量



本书与长沙古本皆分十六卷,然长沙本无《金匮》条文,仅将可汗不可汗,可下不可下各篇凑合成数。此书则将《金匮》中黄疸、宿食、下利、呕吐哕、寒疝、消渴等症,列入阳明、厥阴篇中,深契以六经钤百病之旨。其余《金匮》各篇亦分别罗列。质量方面较之湖南古本多出三分之一,名为《伤寒杂病论》,确是名实相孚。其目录卷一,为论集(即原序)、平脉法上;卷二,平脉法下;卷三,伤寒例,杂病例(即《金匮》第一篇,文字稍有不同);卷四,温病;卷五,暑、热、湿、燥、风、寒六气之病(长沙古本缺风、寒二病);卷六至十一,辨六经之证治,卷十二至十六;辨杂病证治。层次井然,有条不紊,虽曰十二稿,俨然已成完书矣。

3.书中之特色



此书特色甚多,不及枚举,略志通行本及长沙古本订误数条,如在雾中窥可见一斑矣。(一)“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一条(176),长沙本作“此以表有热,里无寒”已足正通行本之误。若桂林古本作“此以里有热,表无寒”尤足正长沙本之误也。(二)“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一条(27),注家对于无阳不可发汗用越婢桂枝之义向无的解,此书则于“不可发汗”下有“脉浮大者”四字。(三)“伤寒三日,阳明脉大”(186)之下有“此为不传也”一句,均有画龙点睛之妙。(四)《金匮》第一篇“五脏病各有十八,合为九十病。人又有六微,微有十八病,合为一百八病”,注家向无的解。及阅古本,方知下三句乃“六府病各有十八,合为一百八病”之误。(五)“太阳中暍”一条,通行本无治方,长沙古本于“则淋甚”之下有“宜当归四逆汤”一句,殊觉不类。此书则为“白虎加桂枝人参芍药汤主之”,便切合矣。(六)“太阳病服桂枝汤后,大汗出,脉洪大者”一条(25),通行本误作“与桂枝汤如前法”,长沙桂林两古本皆作“与白虎汤”。(七)小青龙汤加减法(40),“若微利”之下无“去麻黄荛花鸡子大,熬令赤色”十四字。“若喘者”之下无“去麻黄”三字,长沙桂林二古本皆同,即可正通行本之误。(八)“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一条(88),通行本方佚。此书有禹余粮丸一方,用禹余粮、人参、附子五味子茯苓、干六味为丸,与长沙本相同。(九)“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一方(112),长沙本与此书均无蜀漆。(十)“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成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一条(151),长沙本与此书皆有“小青龙汤主之”一句。(十一)“阳明篇”长沙本有佚文一条,其文曰:“动作头痛,短气,有潮热者,属阳明也”(232条下),然未出治方,此书则有“白蜜煎主之”一句。方用人参、地黄、麻仁、白蜜四味,其润燥通结之功,实出后人增液汤之上。(十二)通行本以柴胡枳实、芍药、甘草四味为四逆散,而长沙本与此书皆以四逆汤(方有人参)四味为散,称四逆散。另于“少阳篇”中列一条曰:“少阳病,气上逆,令胁下痛,甚则呕逆,此为胆气不降也,柴胡枳实芍药甘草汤主之。”余如“太阴篇”之理中加黄芪汤、厚朴枳实白朮甘草汤;“厥阴篇”之当归四逆加人参附子汤、人参附子汤、柏叶阿胶汤;“霍乱篇”之“四逆加吴茱萸黄连汤”;疟病之鳖甲煎丸,方用鳖甲、柴胡、黄芩大黄牡丹皮、庶虫虫、阿胶七味,与通行不同;“虚劳篇”“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之下有“天雄散亦主之”一句;金疮“王不留行散”之下有“有脓者,排脓散主之,排脓汤亦主之”十一字。佚文佚方皆为一般医籍所未经见者,限于篇幅不及备录也。



附:周岐隐先生简介

周利川(1897~1968年),字薇泉,号岐隐,浙江鄞县(今宁波)人。家世业医,工诗善书,博学多通,勤于著述。精研仲景之学,多有建树,尤对古本伤寒用力颇深。著有《伤寒六经分经表》、《伤寒汲古》等。郑逸梅《艺林散叶》云:“周岐隐邃于医理,常为病家惜费,不浪用珍贵药物,药铺中人嗤之为草药郎中。”于此可见先生之医德风范。
转自学苑出版社论坛;http://www。book001。com/club/Announce/Announce.asp?BoardID=503&ID=98
相关文章
 项痈
 天浆散(方出《圣惠》卷八十二,名见《圣济总
 黄师的一气周流圆不圆?
 长期用药莫忘定期查血
 吴茱萸丸(《圣惠》卷四十九)
 心脏病如何按摩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