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伤寒杂病:《伤寒论现代解读》(转帖)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辩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1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词解
   脉浮  浮脉的现代概念是脉搏位置表浅,外周血管处于舒张状态,血管弹性阻力降低,血流量增加时呈现的脉搏形象。浮脉的概念有两层含义:(1)指脉搏的位置表浅,轻触即应;(2)作为取脉方法中的部位,表示“浮、中、沉”取脉法的浮位。其指诊特点是,轻触脉搏应象清楚,脉来去流利,稍重按则觉脉搏力量减弱,无中空感觉。其形成机理;经实验研究证明,血管处于扩张状态或部位表浅时,均可出现浮脉。实验用适宜剂量的异丙基肾上腺素后,可以产生典型的浮脉图象。在临床上,素体健康者,正气盛,感外邪发热时,机体产生反应性心率加速,心输出量增加,同时因散热的需要,机体又产生调节性血管扩张,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而现浮而有力的浮脉象。这是发热的三个时相变化中出汗散热期的表现。  
    语释  太阳病的症状是头疼,后颈部感到僵硬,恶寒怕冷,脉浮。
    解读  中医认为:太阳和卫分,都是指的机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西医认为:机体阻挡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宿主防御功能,非特异性宿主防御因子包括:正常菌群、遗传因子、自然抗体、完整的形态结构、正常分泌物、吞噬作用、NK细胞、非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纤连蛋白、激素及营养等。当第一道防线被突破时,机体出现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称为急性期反应,其临床表现是一组类似于感冒的非特异性征候群。《伤寒论》里称为太阳经证,温病学说称为卫分证,传染病学称为前驱期,现代感染病学称为感冒征候群。
    这一组类似于感冒的非特异性征候群是所有外感热病(感染病)首先出现的,如果不传变这一组非特异性征候群就称为太阳经病、卫分病、西医称为感冒,如果传变这一组非特异性征候群则称为太阳经证、卫分证、前驱期。其病理学基础是感染的急性期反应,也就是早期的应激反应。太阳经证、卫分证、感染病的前驱期是一个证态。许多感染病的轻型与前驱期的表现与感冒的临床表现相似,所以,许多感染病的前驱期、轻型很难与感冒相鉴别,即就是现代医学也很困难,而《伤寒论》提供了一些简单的方法,如下:
-----------2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俱阳紧者,名为伤寒。
    词解
    脉缓,就是脉缓和的意思 ,不是西医伤寒病的脉缓慢(相对缓脉)。缓脉是健康人的正常脉象。
    脉阴阳俱紧,是指挠动脉的血管壁紧张度比较高,这是与太阳病中风证的脉缓相对照而言的,脉缓还有动脉血管壁紧张度不高的意思。“脉阴阳俱紧”是因为在发热的升温期,由于肾上腺素、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引起血管收缩,血管紧张度升高所致。
  中风,即伤风,是比较轻型的感冒,不是急性脑出血引起的中风。
  解读  太阳病分为中风与伤寒两种,太阳病就是感冒,包括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是一样的。但是中医对感冒太阳病的治疗却有差别,太阳病中风证临床表现比较轻,其特征是汗出恶风 ,用桂枝汤,适应于不宜大量发汗的病人;太阳病伤寒证临床表现比较重,其特征是高热、无汗、恶寒、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用麻黄汤,适应于身体强壮、能经得起发汗的年轻人。
  单从脉象上分析, 脉阴阳俱紧是发热的升温期, 脉浮缓是发热的出汗散热期,但是在临床上应用实验室的实验结果时应当灵活使用,脉象只是判断疾病状态的一个状态变量,要和其它临床表现放在一起,经过分析综合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与其它理论学科不一样,对于疾病状态的判断,经验判断具有特殊突出的作用。
-----------4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若脉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5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词解
    脉数急:就是快而急促的脉象。
    传:是指外感染病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展,变:是指外感热病没有按照既定的规律发展。
   阳明证、少阳证、气分证与各器官系统感染的急性典型期是一个证态。
   解读  这两条是说明如何判断疾病是否发展?任何判断感冒与其它感染病的区别?当外邪突破机体的第一道防线时,外邪与机体的第一道防线相互斗争,若机体抵抗力强,外邪被消灭或者被驱除,疾病不再发展,这时病人的脉象平静没有变化,病人不再出现新的病症;如果病人出现烦躁不安、恶心欲吐 ,脉象与原来不一样,出现快而急速的表现,说明外邪超过机体的抵抗力,疾病向机体内部发展。如果二三天之后没有出现各器官系统感染的典型症状(阳明证、少阳证不见者),这也表明疾病不再向下发展。以上这种预测具有或然性,不具备必然性,它给临床医生一个判断疾病进退的思路,认真观察病人病情的变化,随时发现新出现的病症是判断疾病进退的重要依据。这也是现代诊断感冒的思维方式,发热二三日的病人,如果不再出现严重的临床表现,说明是感冒,如果出现体温升高以及其它严重的临床表现,说明不是感冒。
    外邪 是病原体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协同能使机体患病的统一体,外邪不单指病原体 。机体的抵抗力不单是抵御病原体的能力,而且还包括机体适应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能力。
-----------6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汗自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惊痫,时瘛从;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词 解
    直视失溲:两目直视、眼球不转动,大、小便失禁。
    被火者:用艾叶等药烧火熏病人的身体。
   瘛从:抽风,手足抽(制)。
   语释 《伤寒论》认为 太阳病除中风、伤寒外,还包括温病的卫分证,但是太阳病中风、伤寒与温病的卫分证两者必须严加区别,才能避免错误。温病的临床特点是“发热而渴,不恶寒”,后世医学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温病学说。中医学术界认为“不恶寒”应该理解为“微”恶寒, 现代医学认为各种微生物及其产物作为发热激活物作用于机体,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EP),再经一系列后续环节,引起中枢发热介质的释放,由下丘脑发出信息,经交感神经使皮肤血管收缩而致浅层血流减少,引起皮肤苍白和皮肤温度下降,后者刺激冷感受器,把信息传递到感觉中枢而感到发冷或恶寒,此为发热的第一期升温期。所以,温病应当有恶寒的症状,只是恶寒比较轻微。实际上寒战、恶风、恶寒也只是程度不同,其病理机制是一样的。(参考厥证条)
    解读   本条中的风温是指温病误用辛温发汗后的变证,其临床表现是挠动脉处的脉象为浮象,自动出汗,身体沉重,经常睡眠,呼吸时鼻有鼾声,而且语言困难,这与后世的外感风温病不同。假如误用下法,便会引起小便不利,两眼直视,甚至大小便失禁。假如误用火法,轻则导致皮肤发黄,重则可以引起如同惊痫的表现,时时手足抽搐痉挛。倘若再用火熏的方法,那就错上加错。一次错误的治疗,变证虽重,还不至于有生命危险;再次误治,生命就危险了。
    “火法”包括烧针、艾灸、熏、熨等治疗方法,都是通过给予热的刺激,促使病人发汗的方法。这些古老的治疗方法,在秦汉以前经常应用,现代早已不用了。
解读  这一条的意思是伤寒要与温病相区别,温病不能使用发汗、泻下及火法治疗,特别是在疾病的早期即太阳经证卫分证前驱期证态,在这个证态里一定要把太阳病(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与卫分证区分开来,因为太阳病可以使用发汗法,而温病(一般认为温病主要是指传染病)不能使用发汗法。汗法包括麻黄汤大青龙汤、桂枝汤等,西医的解热镇痛剂如阿司匹林氨基比林等也属于发汗解热剂。现代医学也认为阿司匹林、氨基比林不能用于诊断不清的发热性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的前驱期,误用汗法的后果中、西医的认识是一致的。在太阳经证卫分证前驱期证态里,只要把汗法的适应症掌握好,就不会犯原则性的错误,汗法只适应于诊断明确的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年轻体壮、高热无汗的病人,其他情况不得使用汗法特别是麻黄汤。误用汗法引起的后果是严重的,特别是传染病,例如流行性出血热误用氨基比林会很快导致死亡。泻下法、火法现代用于感冒及传染病比较少,这也是因为它们的副作用比较多,被自然淘汰掉了。误治引起的变证,其临床表现非常复杂,远比本条所述多的多,以后的篇幅中还要述及。
-----------7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词解
   阴阳:是两种不同属性相对的机动代名词,例如表与里,表为阳,里为阴;动与静,动为阳,静为阴;热与寒,热为阳,寒为阴;实与虚,实为阳,虚为阴。在表里虚实之中,又各有阴阳,例如表虚证就是阳中之阴,表实证就是阳中之阳,热实证也是阳中之阳,依此类推。
   阴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之一,也是构成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阴阳的本义指日照的向背,战国时期阴阳概念进一步被用来称谓世界上两种最基本的矛盾势力和属性。阴阳不同于现代哲学中“矛盾”的概念,二者相同之处在于都表示事物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不同的是现代哲学范畴中的“矛盾”对对立双方的属性无任何规定性,而阴阳在研究事物对立统一关系时,对对立双方的属性有质的规定性,凡动的、热的、在上的、亢进的、强壮的为阳;凡静的、减退的、虚弱的为阴。中医学引入并发展了阴阳概念,其基本含义可分为哲学阴阳和医学阴阳两大类。哲学阴阳指代表着自然界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的事物属性,如自然气候中的冷和暖。医学阴阳也称为本体阴阳,其中将对人体具有推动、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称为阳;对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作用的功能和物质统称为阴,如心阴、心阳、肾阴、肾阳等。
  解读   本条所谓发热恶寒者,发于阳,无热恶寒者,发于阴,其阴阳的区别就是以热之有无为主要标志,也就是说有发热的属于阳,没有发热的属于阴,根据阴阳学说奇数七为阳,偶数六为阴,所以发热的七日病愈,不发热的六日病愈。这种推理具有或然性而不具备必然性,但是普通感冒六七日自愈的客观观察是真实的,这与现代医学的观察是一致的。联系第8到条和第10条可以看出对于疾病愈期的判断,张仲景主要的还是根据具体的脉证与疾病的趋势来分析判断,而不单是以日数为根据。
-----------8  太阳病,头痛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9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语释   太阳病将要解除的时间,大概在上午九时到下午三时。
    解读  人体内的生物钟、人体稳态系统机能状态的涨落都与昼夜的变化息息相关,疾病的恶化、好转与昼夜的时间变化之间的关系,从经验上都认为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影响疾病进程的因素太多,而昼夜对疾病进程的影响不大,所以研究也不深入,有待今后作深入研究。
-----------10  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词解
    风家:指患太阳病中风证的病人。
    不了了:没有了结,没有结束的意思,此处的意思是表证已解,而病人还感觉身体不清爽。
    解读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都是由病毒引起的,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大致相同,临床表现有急起高烧、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病程短(5~7天),有自限性。其发病机理以流行性感冒为例,流行性感冒病毒颗粒吸入呼吸道后,吸附在呼吸道的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继而进入细胞内,在细胞内复制,复制的子代病毒,以出芽方式排出上皮细胞。一个复制过程的周期为4~6小时,排出的病毒扩散感染至附近的细胞,并使大量呼吸道上皮细胞受染,变性、坏死和脱落,产生炎症反应临床上可出现发热、肌肉痛、白细胞降低等全身毒血症样反应,但不发生病毒血症。起病4~5日后,基底细胞层开始增生,形成未分化的上皮细胞,两周后纤毛上皮细胞重新出现和修复。说明了六七日愈、十二日愈的病理学基础。六七日愈、十二日愈都是大约数字,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多以7、14为周期(如西医伤寒病的分期),《伤寒论》以6、12为周期,这是由于西方圣经中上帝创世纪以7天为一个周期,《伤寒论》以六经为一个周期,体现了两种文化的差异。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其潜伏期一般为1~3日(数小时至4天),临床表现为畏寒、发热(可达39~40℃)、头痛、乏力、全身酸痛等,一般持续2~3天后渐退,全身症状逐渐好转,但鼻塞流涕咽痛干咳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较显著,少数患者可有鼻衄、食欲不振、恶心、便秘腹泻等轻度胃肠道症状。
  普通感冒,简称感冒,是一组呼吸道急性自限性常见病,大部分由病毒引起,鼻病毒是主要病原体,占50%,15%~20%由冠状病毒、15%~20%由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其余由腺病毒和肠道病毒引起。其临床表现,成人感冒表现比较轻,发病后2~3日症状达到最高峰,体温往往不超过39℃,大约3~4天热退,病期一般不超过5~7天,成人很少出现气管炎症状;小儿感冒比成人临床表现严重,发热可达39℃以上,有某些下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出现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约有50%患儿下呼吸道受病毒侵犯,咳嗽可持续1周以上,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及哮喘等。
    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是指喉以上的呼吸道,包括结膜囊、鼻腔、中耳、上颌窦、咽部、扁体、会厌、喉等。喉以下至肺泡为下呼吸道,肺泡及肺泡间组织为肺实质。上呼吸道感染包括细菌、病毒、衣原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一大组疾病,一般地讲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以及由细菌引起的轻型上呼吸道感染,因其临床表现相类似,习惯上统称为感冒。许多传染病的前驱期、轻型都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还会向下呼吸道和消化道蔓延;上呼吸道感染还会加重原有的慢性疾病或促使其复发;还可使某些免疫性疾病加重,有人说上呼吸道感染是万病之源。太阳经病、卫分证合起来与上呼吸道感染的范围才能一致,把太阳经病卫分证前驱期作为一个证态,是为了强调疾病的动态发展过程,是把感染病作为一个整体研究时,这个证态是首先出现的状态,这个证态可以不向下发展,成为单独的一个病,也可以向下发展形成其它的证态,这符合《伤寒论》的思维逻辑和六经辨证的理论构架。
相关文章
 银杏素
 正人形第三
 气闭证
 五脏之气交变论
 问个血糖高的治疗问题
 桑根白皮散(《圣惠》卷三十七。)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